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每天尽力服务他人

我在着手写这本书的时候,为了使内容更加充实,更易理解,我曾设了一个200美元的有奖征文,征集“我如何战胜忧虑”的真实动人故事。

为此次征文担任评委的有:东方航空公司总裁艾迪·瑞肯贝克、林肯纪念大学校长斯图沃特·麦克兰德和广播新闻分析家卡腾博图。

在我们收到的众多故事中,有两篇尤为精彩,令评委们难以取舍,最后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决定两个都选,奖金一分为二。下面叙述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G.R.波顿。

在我九岁的时候,有一天,母亲离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七年后,她才给我寄来了第一封信。

我12岁那年,父亲死于一次意外事件。他与人在密苏里州的一个小城合开了一家咖啡馆。父亲出公差时,他的合伙人出售了咖啡馆,携款跑了。一位朋友拍电报给父亲,叫他尽快赶回来。仓促之中,我的父亲在堪萨斯州发生车祸,并当场丧生。

我有两位姑妈,家境贫寒,身患重病,但还是收留了我们家的三个小孩,剩下我没有人要,镇上的人怜悯我,收留了我。我最怕别人叫我孤儿,但这种事情是避免不了的。

我在镇上一个穷人家寄居了一阵子。当时的经济很不景气,那家的男人很快失业了,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养活我。

后来洛夫迁夫妇把我接到离镇11英里的农庄,并收留了我。洛夫迁先生已70高龄,长年卧病在床。他告诉我,只要不撒谎、不偷窃、听话,就能一直留在他们身边。我很珍惜这个家庭,无论发生什么,我都绝对恪守这三条戒律。

我被送入学校开始接受正规教育。但形势并不乐观,因为其他的同学都瞧不起我,他们嘲笑我的大鼻子,骂我笨,叫我小孤儿。我心里难受极了,真想揍他们一顿。

但洛夫迁先生对我说:“永远记住: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不会随便和人打架!”我一直不和他们打架,直到有一天,一个男孩把鸡屎抹在我的脸上,我狠狠教训了他一顿,也因此交了几个朋友,他们说他自作自受,活该。

与同学发生冲突的事情时有发生。一天,一个大女孩从我头上抢走了洛夫迁太太给我买的新帽子,并浸在水里弄坏了。她还说,她把帽子装了水好淋湿我的木头脑袋,让我清醒一点儿。我从不在学校哭,不过,回家后就忍不住了。

洛夫迁太太给了我一个化敌为友的建议。她说:“拉尔夫,如果你先对他们感兴趣,尽量去帮他们的忙,他们就不会再嘲笑你,以你为敌了。”

我听了她的话,开始付诸行动。我帮几个男孩写作文,帮人写辩论稿。

有个男孩还怕别人知道是我在帮他,他只告诉他妈妈他出去遛狗,然后偷偷到洛夫迁太太家来,把狗绑在谷仓里,请我帮他温习功课。我还帮一个同学写读书报告,还用了几个晚上给一个女生讲数学题。

后来,村中连续发生了几桩不幸的事,两位老农夫相继去世,一位太太被丈夫遗弃。我是这几家人中唯一的男性。

两年来,我一直在帮这几位寡妇,我利用休息时间帮她们打水、砍柴、挤牛乳、喂牲畜。从那时开始,人们不再瞧不起我,反而夸奖我,每个人都愿意接近我,与我交朋友。

我由海军退役回来当天,有200多人来看我,他们都流露出真挚的感情。甚至有人开了80英里的车特地赶来看我。由于我一直乐于助人,所以13年来,再也没有人让我烦恼过。

波顿先生真棒!他不仅懂得怎样交朋友,更知道如何战胜忧虑、享受人生。西雅图的弗兰克·卢帕博士已瘫痪了23年,但他与波顿先生一样能享受美好人生。因为他遵循威洋斯王子的誓言:“我服务于人。”

他搜集了许多其他瘫痪病人的姓名、地址,给他们写信,鼓励他们。他平均每年要写1400封信,给成千上万个同病相怜的人带来喜悦。他还组织了一个瘫痪者联谊俱乐部,让大家相互写信交流。最后,这个俱乐部发展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社团组织。

卢帕博士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有一种无穷的精神力量,有一种使命感。他深切体会到,超出自我境界的奉献动机会给人带来新的生命和真正快乐。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常对那些患有忧郁症的病人说:“只要你能每天想到一个人,并尽你最大的努力让他开心,我保证你两周内就能摆脱忧郁症,过正常人的生活。”

阿德勒博士建议我们每天取悦一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什么好处呢?原因很简单,人之所以平生忧虑、恐惧与抑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只想到自己。而想要取悦他人时,就不会有时间想自己了。

穆恩秘书学校校长威廉·穆恩太太就是在两周内去除忧虑的。事实上,由于一对孤儿的出现,她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治好了。下面就是穆恩太太给我讲述的故事:

五年前的圣诞前夕,过了几年快乐的婚姻生活后,我失去了我的先生,我陷入了人生的低潮,内心充满了自怜与悲伤。我从未有过一个人过圣诞节的经历,我害怕圣诞节的来临。朋友们都来请我去他们家,可是我不想,我知道我在谁家都会触景伤情的。我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圣诞夜那天,我很早就离开了办公室,在第五大道上漫不经心地走着,希望能驱走内心的自怜与忧郁情绪。街上满是快乐的人,令人不由得忆起逝去的快乐年华。我害怕回到那个空荡荡的家,害怕想起曾有的温馨时刻,我不知所措,禁不住泪眼蒙眬。

逛了一个多小时后,我发现自己站在公交车站前,不禁想起从前我的先生和我坐公交车去探险。我上了进站的一辆公交车。过了赫德逊河,又走了一段路,我就听到乘务员说:“终点站到了,女士。”

我下了车,连地名也不知道。那地方很小,不过倒很安静。在等车回去的时候,我开始逛住宅区的街道。我经过一座教堂,里面传出优美的《平安夜》的乐声。

我走进去,里面除了一位风琴手,再没有其他人。我静静地坐在教友席上,看着圣诞树上美丽的装饰灯,听着美妙的乐曲,再加上我一天都没有吃东西,我打起盹来。

我睡得很安稳,一觉醒来,我有点儿害怕,风琴手走了,而我也忘了自己怎么会在这个地方。接着我看到前面有两个小孩,显然是进来看圣诞树的。其中一个小女孩指着我说:“她难道是圣诞老人带来的?”看来,我把他们吓了一跳。我告诉他们,我不会伤害他们。他们衣衫褴褛。我问他们的父母在哪儿,他们说他们是孤儿。

看到这两个小孤儿的境况,让我感到很惭愧。我带他们看圣诞树,又带他们去小店买些零食、糖果及小礼物。我的孤独感奇迹般地消失了。这也是我几个月以来第一次感到真正的快乐与忘我。我跟这两个孤儿聊天,发现自己是何等幸运——我过过那么多开心的圣诞节,我也有父母的关爱和照顾。

这两个小孩带给我的远比我给他们的多得多。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圣诞夜,这次经历让我学会了很重要的一件事:要让自己开心,只有先让别人开心。我发现快乐是具有感染力的。

我通过帮助别人、爱别人,克服了忧虑、悲伤与自怜,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和方向。此后,我确实有了重大的改变,不只是在当时,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的。

有关忘我而找回健康快乐的故事太多了,我可以写成一本书。下面再说说玛格丽特·泰勒·耶茨的故事,她是最受美国海军欢迎的女性。

耶茨太太是一位小说家,由于心脏不好,一年多,来她必须卧床不动,每天只有两个小时可以动一动,不过也只能是由女佣搀扶着从房间走到花园去进行日光浴。她的改变是从日本偷袭珍珠港那天早晨开始的。她向我讲述了那天早晨的事情:

当时,一切都陷入了混乱。一颗炸弹在我家附近爆炸,把我从床上震落在地上。陆军派出卡车去接海陆军人的妻儿到学校避难。

红十字会的人打电话给那些有多余房间的人,他们知道我床边有个电话,问我可不可以帮忙做联络中心。于是,我开始记录那些海陆军的妻儿的暂住地点。红十字会的人则叫那些军人打电话来我这里查寻他们家属的下落。

很快,我知道我的丈夫是安全的。我一直都在鼓励不知丈夫生死的妻子们不要失望,要坚强,同时也安慰那些寡妇,当时很多妻子都失去了丈夫。这一次阵亡的官兵共2117人,另有960人失踪。

起初,我还躺在床上接听电话,后来我坐了起来。最后,我越来越忙,又亢奋,忘了自己的毛病,我开始下床坐到桌边。因为帮助那些比我还不幸的人,使我完全忘了我自己,除了晚上睡觉的八个小时,剩下的16个小时,我都是坐着或站着度过的。

如果不是日本空袭珍珠港,我可能下半辈子都是个废人。我躺在床上非常舒服,我总是在消极地等待,现在我才明白当时我在内心已然放弃了治愈的信心。

偷袭珍珠港,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却是人生的一大转机。这件事让我发现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拥有的力量。它迫使我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别人身上,它也给了我一个活下去的重要理由,我再也没有时间去想自己或照顾自己。

假如心理患病的人都能像耶茨太太那样去帮助别人,起码有三分之一可以不治而愈。这不是我乱说的,是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结论。他说:“我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一都不能在医学上找到任何病因,他们只是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方向,而且自怨自怜。”

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可以给你带来更大的快乐,更大的满足,更以自己为荣。亚里士多德把这种态度称为“开化了的自私”。

波斯宗教家左罗斯特说:“对他人好是一种享受,并非一种责任,因为它能增进你的健康与快乐。”富兰克林说得更简单:“你对别人好的时候,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时候。”

把目光多停留在他人身上,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可以有效地使自己不受烦恼所扰,也使自己有了更多的知心朋友,生活也会由此快乐得多。我曾为此请教耶鲁大学的威廉·费尔普斯教授,以下是他的回答:

我去旅馆、理发店或商店时,都会跟我遇到的人交谈。我要让他们觉得他们是一个人,不是一台机器上的螺丝。有时我会赞赏理发店里女服务生的头发或技术。

我会问她整天站着是否很累,我问她是怎么进入理发业的,干多长时间啦,理过多少回啦。我发现对人们感兴趣,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乐趣。我常跟行李搬运工握手。工作了一整天,这会令他精神振作。

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到火车餐车上去吃午餐。餐车里闷热无比,客人很多,服务很慢。我坐下很久,才有一个服务生过来招呼我,我说:“在厨房做菜的那些人今天可惨了。”

服务生开始咒骂,我以为他生气了,他说:“老天啊!客人都在抱怨食物不好,他们埋怨服务太慢,又嫌这里太热,东西太贵。我听这些抱怨听了十几年,你是第一位也是唯一对厨师表示过同情的客人。如果客人都能像你这样善解人意,我就是累死也心甘情愿。”

可见,人所企求的,只不过是希望自己被当作人对待。平时我若遇见牵着狗散步的人,总会称赞那只狗几句,而那人常会很欣赏地拍拍他的狗,我的赞赏重新引起了他的欣赏。

一个经常称赞理发员,又很理解服务生与厨子的人,或是常夸奖别人的狗有多好的人,你能想象他会终日愁眉不展,需要心理医师吗?你一定想象不出吧!中国谚语“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就意在于此吧。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说:“不过是在讲故事而已,现实中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呢?我就不愿管别人的闲事,只要自己能赚到钱,得到我所追求的东西就行了,何必管那么多呢?”

当然,你是自由的,你可以按自己的意思去做。不过,如果你是对的,那么所有的古圣先贤——耶稣、孔子、佛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等,就全错了。也许你对宗教大师有反感,那么,让我来举几个无神论者的例子。

当代著名学者,剑桥大学教授豪斯曼先生,他于1936年在剑桥做的演说《诗之名与质》中曾提到,耶稣说:“人因我失去生命者,将得永生。”这是永恒的真理,也是最深刻的道德发现。

豪斯曼先生不仅是一位无神论者,也是一位悲观主义者,然而他却依然发现一个真理:一个人只想到自己,是不可能活出真正的人生。

如果这还不能说服你,我们再来看看西奥多·德莱塞,他是20世纪最杰出的美国无神论者。他把全部的宗教都看成神话,而人生只是“一个傻瓜说的故事,没有任何意义”。但他却遵循耶稣的一句话,即服务他人。

德莱塞说:“如果你想从人生中得到快乐,那就不能只想到自己,而应为他人着想,因为快乐来自于你为别人、别人为你。”

如果我们相信德莱塞所说的,帮助别人会过得更好,我们就应该立即行动,不要再迟疑。人生这条道路,我们只能经过一次,我们应该力行善事,请让我们现在就做,不要拖延,也不要轻视,因为,我们再也不能回到这条路上来。 DCHCtmDQwnZn5yu68srGBX2XTSh1ffhg41JN1G7qCmkKlQPnR3xVedLndfoQGh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