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岂虚言 哉!诚全归之。

【注释】

①执一以为天下牧:把辩证统一规律看作是天下普遍的法则。一,指辩证统一规律。牧,法则。

②不自是,故彰:自是,自我肯定。彰,显著。

③岂虚言:帛书甲乙本、北大本作”几语”。几,通作”岂”:几语哉,意为“仅仅是一句话么?”与王本意近。

【译文】

委曲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伸直,低洼反而能充盈,破旧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

所以,“圣人”用“道”作为观察天下命运的工具。不自我显示,反而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久。

正因为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争得赢他。古人所说的“委曲反能保全”等话,哪里能是假话呢?它实实在在是能够做到的。

【评析】

普通人所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实质。老子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带有智慧的思想,给人们以深深的启迪。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们,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一帆风顺,极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告诉人们,可以先采取退让的办法,等待,静观以待变,然后再采取行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庄子·天下》篇中,庄子说老子之道是“人皆求福,已独曲全。曰‘苟免于咎’”。这里说的“曲全”,便是“苟免于咎”。老子认为,事物常在对立的关系中产生,人们对事物的两端都应当观察,从正面去透视负面的状况,对于负面的把握,更能显现出正面的内涵。事实上,正面与负面,并非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经常储存的关系。普通人只知道贪图眼前的利益,急功近利,这未必是好事。老子告诫人们,要开阔视野,要虚怀若谷,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但是如果不考虑客观情况,一味蛮干,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在“曲”里存在首“全”的道理,在“枉”里存在着“直”的道理,在“洼”里存在着“盈”的道理,在“敝”里存在着“新”的道理,因而把握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做到“不争”。事实当然并非完全如此,有些事不争也可以取得成功,有些事不争就不能取得成功。

【解读】

此章阐述的是处世之道。人生在世要经历许多事,所以处事就得以得当的方式进行。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须从小事做起。一个人行事要尽其善美,想得长远,不能只看眼前。该舍的时候一定要舍,不该争的时候一定不去争。竞争提升了就是斗争,斗争提升了就是战争。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到死都争不休。

想要得到就得有所付出,越能成大事的人付出的就越多。凡是能成就百世功千秋利万代名的人,无一不是经过了各种磨炼才功成身遂成其事业的。因为经过了与常人不同的磨炼,所以才有了与众不同的德能,所以处世处事就能把握好度。不卖弄示现自己,不自以为是,不自我夸耀,不自负,这些都是基本。不刻意地与别人争斗,所以能减少我执,减少我傲。与别人不断争斗增长我执增长我傲,得到的只是短暂的,终将得不偿失。 +EBBbfB2x2oFGO1zprRnIzW/ARru/xi6egI281ZB92MfG6NoGNJTwpPuqdGUeX9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