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一章

三十辐同一毂

【原文】

三十辐 共一毂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ān)埴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 ,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个月有三十日。

②毂(gǔ):车轮。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③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

④埏埴:埏,和;埴,土。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

⑤户牖(yǒu):门窗。

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老子借器物的“有”和“无”来说明其“利”和“用”。有和无相互发生,利和用相互显著。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上,有了毂中间的洞孔,才有了车的作用。

揉捏黏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虚空,才有了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间的空地方,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以便利,(即便这样,也全靠)“无”使它发挥作用。

【评析】

在《道德经》一开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通过认识天地、刍狗、风箱、山谷、水、土、容器、锐器、车轮、房屋等具体的东西去发现抽象的道理。他的学说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并非总在故弄玄虚。冯友兰先生曾说:“老子所说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因此它虽然是以‘无’为主,但是也不轻视‘有’,它实在也很重视‘有’,不过不把它放在第一位就是了。老子第二篇说‘有无相生’,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一段话很巧妙地说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一个碗或茶盅中间是空的,可正是那个空的部分起了房子的作用。房子里面是空的,可正是那个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如果是实的,人怎么住进去呢?老子作出结论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它把“无”作为主要的对立面。老子认为碗、茶盅、房子等是‘有’和‘无’的辩证的统一,这是对的;但是认为‘无’是主要对立面,这就错了。毕竟是有了碗、茶盅、房子等,其中空的地方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本来没有茶盅、碗、房子等,自然也就没有中空的地方,任何作用都没有了。”(《老子哲学讨论集》第 117 页)

通过老子的“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让人想到《空杯的心态》这本书告诉大家的道理:不管干什么的时候都要把自己倒空,不要眼里、心里都是自己,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多么聪明。事实上,每个人都很渺小,都有自己不知道的领域,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倒空才能装进去其他的东西,使自己更了不起。

【解读】

本章阐述了人生在世的需求,需求有必需的和所需的。必需的就是实用主义,所需的就是有用主义,无需的就是无用主义。无用之用不可所缺,实用主义最为重要。人在没有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需要,但在有的时候和过多的时候,常会感到多而无用。

所以,世间之物的生产都得有量有度,否则就会浪费资源。无用之用就是不是很有价值,但又不能缺少的;而实用主义就是以创造现实价值为根本目的的,以推动改善国计民生为根本目的的。世物的生产即使是实用主义的也不能过度,因为需求是有限的。

人生在世,活着就必然有所需求,必需的关系到人的生存命脉,所需的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对于无需的那就是浪费资源。衣食住行是必需的,所以这些是实用主义。把实用主义的内容不断地改进革新,从而与时俱进,以便形成强大的经济实力体。 lDipYgqv0H4Ulh1rJ4d4mauRStPUsOsjgkydUwuYgZhXG1Fbq1EsPK/7peIfGgo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