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reface
前言

《孙子兵法》作者为春秋时的吴国将军孙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它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是一部内容完备、结构严谨的兵法谋略专著。孙武把与战争有关的军事问题,分为十三篇加以论述。各篇既独立成章,相互之间又有密切联系,上下承启,前后衔接,浑然一体。

《孙子兵法》十三篇,分别为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定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

作战篇主要是讲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篇是讲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军形篇和兵势篇是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即“形”和“势”。

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

九变篇讲的是指挥者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篇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孙子兵法》是孙武在总结商、周、春秋时代战争经验的基础上,融入个人对战争的精心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此书内容极为丰富,包括战胜敌军的规律、将领的才能和职责、军队的编制和训练、战场上遵循的原则、后备资源的供给、战争中的天气状况、战略地形等。书中还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胜败、利害等。

《孙子兵法》的实用性和指导性非常强,其中针对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专门论述,其准备、应对之法简捷有效,十分具有针对性,被广为援用。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科学、丰富,战略战术变化无穷,集韬略、诡道之大成,是兵家的谋略宝库,被尊为“谈兵之祖”和“兵经”。其博大精深的军事内涵和逻辑缜密严谨的论证对后世军事理论的创作起到了启蒙和借鉴的作用。

《三十六计》又称“三十六策”,是指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根据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书中多处引证了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它以《易经》为依据,根据研究其中的阴阳变化,推演出一套适用于兵法中的刚柔、奇正、攻防、彼己、主客、劳逸等对立统一的规律。

全书共三十六计,引用《易经》27处,涉及六十四卦中的二十二个卦。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这些计策有些来源于历史典故,有些来源于古代军事术语,有的来源于古诗句,有的借用成语。其中每计的解说,由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古代军事辩证法,体现了极强的辨证哲理,蕴含着丰富的智慧,精练概括了历代智慧谋略的精华,是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体现。

《三十六计》被兵家广为援用,其中很多内容被广为吟诵,妇孺皆知,以其通用性和实用性,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军事、商业以及人生的各个方面,为其他兵书所望尘莫及。

为此,我们特别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并列,主要是根据广大读者学习吸收的特点,在忠实原著基础上,除了配备原文外,还增设了简单明白的注释和白话新解,同时还配有相应启迪故事等,非常易于阅读和理解,是广大读者学习经典兵法的上佳读物,相信大家从中会获得深刻的感受,用以指导开创成功的人生。 BU/seiB8HZxFiNVe2v3R47jZJ6X+k4lPax91OdUMXrX2UeZEVKl75Wpv6nCidvB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