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盆花的四季管理

1.盆花的春季管理

出室不宜快 在室内越冬的盆花,因较长时间适应了室内的环境,出室太早,容易受风吹,霜冻危害。一般可在“清明”至“立夏”出室,出室前10天左右,可采用开窗通风的方法,使之逐渐适应外界气温。

合理供给肥水 春季是各种花卉生长发育的好季节,必须及时供应充足的肥水。浇水必须适量,见湿见干;施肥应根据不同种类,适时施肥。

及时换盆 换盆可除掉一些老根,有利于萌发新根;同时换上新的肥土可减少病虫害的孽生机会,使花苗长的茁壮。一般花卉二、三年应换一次盆。如兰花、白玉兰、山茶、杜鹃花、桂花等。有的花卉一年要换一次盆,如茉莉、米兰、月季花、金桔、一品红等。结合换盆换土,加施基肥培养土。换盆宜换用比原盆规格大一些的盆。换入的培养土酸碱度应与原盆土大致相同。

合理修剪 一般花卉当年的首次修剪都适宜在春季进行,剪除弱枝、病枝、枯枝,适度剪短长枝,保留适当数目的花芽,以促使其长出新枝。

2.盆花的夏季管理

防酷暑高温 对一些喜凉爽的花卉。如杜鹃、仙客来、四季海棠、大丽花、丁香、石竹等,应及时放于荫凉通风之处。注意勤往地上及盆花周围洒些水,盆花浇水可早、晚各浇一次,注意见湿见干的浇水原则。

防暴晒灼伤 忌强烈阳光暴晒的花卉有:秋海棠、君子兰、龟背竹、花叶芋、吊兰、花叶万年青及各种耐阴的蕨类观叶植物等。中午时分,应注意适时为盆花遮荫,文竹、昙花、蜈蚣草等应放置在遮荫处,并经常喷水,保持湿润。

防涝 浇水时要注意花盆排水是否畅通,不能积水,要保持通风透气透水。

勤施肥 每周施肥一次,可用腐熟后的鱼鳞水、淘米水、动物骨头等混和沤制的水,施用时加水10倍~20倍施用。

预防病虫害 经常注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多雨闷热的天气,玫瑰花易患黑斑病;鸡冠花易患褐斑病;多数花卉易患立枯型萎倒病等。

干热的天气,则是红蜘蛛发病的时机。因此花卉应始终保持适宜的湿度及良好的通风,特别是适宜的土壤干湿状况,发现病虫害后要立即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蔓延。还要注意盆花应防暴雨淋,雨后及时将积水倒掉,以防根部腐烂。

防治病虫害方法:一是做好表土疏松,增加透气性。二是及时除去虫源、病源,对病枝、病叶及时剪除。三是喷施农药:将亚铵硫磷乳剂稀释成1000倍和代森锌粉剂稀释成500倍进行喷雾,代森锌稀释液最好间隔7~10天后再喷雾1次,以达到防病治虫的目的。

3.盆花的秋季管理

秋后,天气转凉。许多花木又转入生长旺盛的时期。这对大多数耐寒的花木来讲是非常有利的,而对一些南方不耐寒的花卉则并不是一种好的现象。因为秋季(特别是深秋)花木的疯长会大量消耗植物体内的养分,使花木的抗寒性大大降低,造成冬季不能正常越冬。所长出的新梢待不到老化,天气就进入冬季,嫩枝遇寒流很快就会冻死。花木不能安全越冬。

所以盆花秋季必须防新梢,对需入室越冬的不耐寒花木,秋后应彻底停肥,尽量少浇水多接受光照,使原有的嫩梢尽快老化。

入室前应尽量让花木多接受耐寒锻炼,只要天不下霜,温度不低于10℃,一般搬到室外不会对花木产生危害。可采取迟进晚出的方法,即春秋冻。帮助花木进一步提高抗寒能力,为越冬打好物质基础。

入室前还需将没有老化的嫩枝,开过的或未开的残花蕾,彻底清除。将一些病枝剪去,以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保证花木有足够的养分抵御寒冬的侵袭。

4.盆花的冬季管理

在怕冷的盆花中,米兰、白兰花、茉莉、扶桑等,应在降霜以前搬入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温度要保持在10℃左右,不宜施用肥料,浇水要适量,一般10天浇一次水即可。含笑、杜鹃、茶花入室后,气温要保持在15℃左右,可正常浇水,适量的施磷肥、钾肥,春节前后即可开花。

草木花卉中如倒挂金钟、仙客来、天竺葵、秋海棠、瓜叶菊、兰花、君子兰、马蹄莲等,室内气温要保持在15℃左右,并要求有一定的湿度才能使它们继续生长或开花。对冬季不凋但需要休眠的球根花卉如韭兰、葱兰,耐阴的常绿花木中如万年青、文竹、吊兰等,则应放在光线不太强的半荫处,不要浇水,隔上几天向叶子上喷些水就可以了。对唐菖蒲、大丽菊、晚香玉等球根花卉,应在叶茎枯萎后,将根挖出,晾晒干燥后,放在装有沙或糠的木箱内贮藏,明年春天重新栽种。对比较耐寒的月季、花石榴、夹竹桃、桂花、柑桔类,则可放在无暖气、炉火的冷房内,使其在低温下休眠。放置越冬花木的室内,温度不宜超过25℃,否则,将破坏花木正常休眠,引起徒长,影响明年的生长发育。 4V8lWYOpGm0mPEdqkFLTqoiaQCvDgpQWwRb7S3INeegalOVGuT10EnMg8KLJ6FI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