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卫生两大方面的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应由一个校长分工主管,这个管理系统,应包括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体育教研组长、校医在内。凡学校体育、卫生方面的工作和问题,均由这个机构研究解决。
体育教研组和卫生室,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专职机构,这两个机构的专职人员——体育教师和校医,是做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骨干力量。学校领导应通过这两个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把全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抓起来。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负起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备好课、教好课和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要建立严格的考勤和考核制度。学生在全学期缺课超过体育课总时数三分之一者,不予评定成绩。成绩达不到良好者,不能评为“三好”学生。体育课应作为决定升留级的学科之一。学生因病残免试体育,需经医生证明,体育教研组审核同意,教导处批准。
体育课教学要进行改革。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要适应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但改革,要符合体育课的目的要求。近年来不少学校把“迪斯科舞”引进体育课,认为是体育课的改革和创新。虽然“迪斯科舞”对锻炼身体有一定好处,但是把它作为体育课教材就不一定合适。
因为这种舞蹈音乐节奏强烈、刺激性强,容易诱发学生感情,有时难于控制。而且跳了以后会影响下堂课的学习。学校是教育机关,不仅要考虑锻炼价值,还要考虑教育因素。
总之,体育课的教学改革,应考虑这门学科的目的要求、学生的特点以及它的教育作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学校要因地制宜,积极地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包含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
(1)早操和课间操。早操和课间操不但可以起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还会使学生养成早起的好习惯,久之,可以形成风气,这是优良校风的一部分。早操以后,还可以进行早锻炼,可以班、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学生中的体育积极分子的作用。
早操、早锻炼、课间操,由体育教师负责组织,班主任协助,分管体育卫生工作的校长、教导主任,要给予指导和督促检查。
( 2)课外体育锻炼。有很多学校的课外体育锻炼,只是个形式,没有多少人参加,离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相去甚远。主要原因是锻炼时间没有保证,锻炼内容不明确,锻炼场地不够分配,锻炼器材缺乏,没有指导教师。要使学校的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开展起来,必须解决上述问题。
每周应安排两次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每次一课时,并列入课表。锻炼内容要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中心,把锻炼、测验、登记结合起来,使学生有个奋斗目标。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特长,组成若干锻炼小组,做到小型多样,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要统一划分场地和分配器材,因地制宜。体育教师要分工,做到每次课外体育锻炼有人负责、有人指导。
( 3)课外体育竞赛。课外体育竞赛集运动娱乐于一身,且带有评比性质,很符合青年人好胜心理,因此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
开展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的原则是小型多样,单项分散,校内为主。竞赛内容既要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项目紧密结合,又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形成传统,还必须考虑年级特点。
(4)举行运动会。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是一种大型的体育竞赛活动,对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意义。学校领导应通过运动会,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自觉纪律和团结友爱教育;表彰优秀运动员,把学校的体育运动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
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要作许多准备工作。目前多数学校没有田径运动场,需向外单位借用,因此,一年以举行一次运动会为宜,在春季或秋季举行。
学校领导要把开好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教导处、总务处、教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要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教工会应组织一部分教职工包括学校领导参加比赛,这不仅能使运动会开得生动活泼,而且对青少年有很大鼓舞作用。
( 5)运动队的训练。学校应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并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对运动员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但不要求全责备。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参加运动队的学生,要在思想、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给予支持和关心,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关心和爱护体育教师,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体育教师负担很重,不仅要负责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还要费尽心力想方设法增强学生体质,不但要备好课还要经常同学生一起,摸爬滚打,起早贪黑,付出巨大的体力劳动。
体育教师是很辛苦的,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学校领导要关心体育教师的生活福利,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解决好他们的工作服装和其他有关问题。对体育教师中的老教师和女教师,更要给予必要的照顾,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
在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提下,要支持体育教师参加校外体育工作,以便开阔眼界,提高业务能力。有关部门抽调体育教师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必须征得同级教育部门的同意,所在学校应作妥善安排。被抽调教师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其有关交通、住宿、伙食补助等费用,由主办单位负担。
凡占用正常教学时间的,须按教育部门规定的标准付给学校代课费,以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体育教师每人每年离校参加社会体育活动,一般不得超过两次。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就要逐步做到中学6至7个班、小学8至9个班配备一名专职体育教师。农村较大的小学,也要有专职体育教师。要保证体育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不要轻易调换他们的工作。结全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中小学卫生工作的任务,是监测学生的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学校卫生工作要抓好几个方面工作。
卫生知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理卫生的基础知识,提高讲卫生的自觉性,进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以讲卫生为荣,以不讲卫生为耻的新风尚。
卫生知识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学校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使学生懂得用眼卫生、用脑卫生、饮食卫生、运动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防病常识等。
学校要在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下,制订卫生措施,并对学生学习、生活、体育、劳动以及学校环境进行卫生监督,这是学校贯彻预防为主的主要内容。
(1)对学习进行卫生监督。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教学进度,防止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教室和课桌椅要符合卫生要求。教室要保持整洁,不堆放杂物,墙壁不要张贴过多的卡片、图画,经常保持洁白。另外,采光、照明要良好。采光系数应不低于一比六,课桌面的照度应不低于 50米烛光。通风要良好,空气要清新。对不合标准的课桌椅要有计划地逐步改进。黑板应保持漆黑,无裂缝,不反光。第一排课桌椅的前沿距黑板应不少于 2米。
( 2)对生活进行卫生监督。重点要监督好食堂和学生宿舍的卫生状况。食堂要认真执行饮食卫生的有关规定。要防止食物中毒和食物污染。要办好伙食,注意营养。
学校应逐步添置烧水、热饭和洗澡设备,供应师生饮用开水和女生热水。对炊事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组织学习卫生知识。患传染病者,不得担任炊事工作。学生宿舍要做到整齐清洁,每室选室长一人,学生轮流值日打扫卫生。要消灭各种害虫,保护学生的健康。
( 3)对体育进行卫生监督。体育的卫生监督,重点是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卫生监督。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特点、健康状况和体育活动能力,分别组成锻炼小组。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锻炼后要做好整理活动。饭前、饭后不做剧烈的体育运动。对患有慢性病的学生,要暂停锻炼;女生月经期间,不宜做剧烈运动。
安全监督是体育卫生监督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引起体育事故频发的原因多是体育场地、器材长年失修,体育锻炼不按科学进行,体育较差学生参加长跑、游泳缺乏组织与保护等。学校领导要在这些方面加强管理。
(4)对劳动进行卫生监督。学生参加劳动,应按教学计划的规定进行,劳动强度不应过大,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有损健康和易燃易爆的劳动工种,不组织学生参加夜班劳动,不搞劳动竞赛。在劳动地点,要妥善安排师生的饮食、住宿和医疗条件。
要向学生进行劳动安全教育。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防止发生工伤事故。
( 5)对学校环境进行卫生监督。最重要的是搞好校园的清洁卫生,保持校园整洁。要积极、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划分卫生责任区,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做到“一日一小扫,一周一大扫,节假日前彻底扫”。要给学生创造讲卫生的条件,教室有纸篓,公共场所有痰盂,要求做到无纸屑、无痰迹。
预防和治疗疾病,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中小学师生人数多,医务人员少,医疗设备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而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治疗上。
怎样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除了以上所说的向学生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对学校各方面进行卫生监督外,还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学生健康调查研究。调查的主要方法是体格检查。新生和毕业生应全面体检。在校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平时可作单项检查。检查项目,要填入学生健康卡片,并进行分析,以切实掌握学生身体的发育状况和学生中常见病、多发病的情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进而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 2)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学校是一个人员众多的大集体,卫生状况整体水平差,传染病很容易流行扩散,因此,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十分重要。一旦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要采取紧急措施,例如给师生服用预防性药物,减少或停止集会,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消灭。
( 3)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学生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指的是脊柱弯曲、龋齿、视力减退、沙眼、角膜炎、神经衰弱、寄生虫等,要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的学生身体有异常反应,应及时同家长联系,动员家长带学生去医院诊治,不可耽误。
管好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除了要依靠体育教师和校医外,还要依靠学生中的体育卫生积极分子。团、队、学生会、班委会,都有担任体育卫生工作的学生干部,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他们带动全校的体育卫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