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要求教师按照体育教学大纲有计划地进行。通过体育课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并使之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课要求学生各种身体练习机能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但不要负荷过重。教师安排体育课结构,应遵循教学过程和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两操”指眼保健操和广播操。眼保健操是保护学生视力的积极方法,应合理安排,提高质量。早操、课间操都是广播操,小学低年级可试行课中操,任课教师可自编试行。
是指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根据各校器材、场地条件积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竞赛要立足于校内和基层,提倡群众性,以小型、多样、单项、分散为主,可组织不同规模的比赛。
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体育保健质量和丰富课外活动内容,有利于培养体育人才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评定标准按五项总分确定等级,分及格、良好、优秀三级。
运动队的训练在课外时间,学生可按性别和爱好,组成不同的体育锻炼队。每队人数以 10人左右为宜,由体育教师按计划组建,并指导锻炼,每周 2至 3次,也可利用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训练,以满足少数同学的特殊要求与需要,发展个别学生的体育特长。
全校运动会是检阅运动技术水平,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好形式,每年在春季、秋季各举行1次。运动会的全过程就是进行体育、道德和知识的教育过程,是树立班集体、校集体的集体观念的过程。
事前要订出具体计划,组织严密的实施步骤,调动全校师生共同参加。要贯彻“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要准备好,组织好,总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