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工作应全面实现体育的任务,如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等。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的各项素质,如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各种能力等。培养运动美、体态美、协调、灵巧和耐力等,这既是体育目的,也是体育动力。
学校体育工作应以增进学生体质为目的,学生运动量大小要适当,不要超过生理负荷,引起不良反应。中学男、女生的体育活动要分开。保证每个学生每天都有适当的锻炼时间,体育活动,既是心理情感上的享受,又是生理机能上的需要。
中学生每天应有 8至 9小时睡眠,小学生 9至 10小时睡眠。中午睡觉时间不宜过短,夏季应留出午睡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活动要面对学生,增强学生体质。体育教学中的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各种训练队的竞赛都是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要发展本校的传统性体育项目,要创造条件,大幅度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也要注意发现有体育运动特长的学生,适当地培养或介绍到业余体校学习。
学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学生体育管理,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他们具有健康身心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对学生的体育管理,要最大限度地协调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科学地利用有限的时间,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以便将来能应付紧张的学习和生活及工作,为四化建设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
学校教育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它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按工作任务可以分为智力教育管理、道德教育管理、体育教育管理等子系统。
学校体育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子系统,首先应服从并服务于学校教育管理这个整体,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使之与学校教育管理相适应,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的领导者、有关部门、组织与人员,也应该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在抓学校教育管理的时候,将体育管理列入其中,使学校体育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有相应的位置,并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心。
学校体育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子系统,它自身又有一个由若干个更小的子系统组成的整体系统。就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划分,可以分为体育教学管理、课外体育活动管理、运动队训练管理、体育竞赛管理等子系统。
学校育人活动的周期性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学校体育管理的周期性。学生从进入小学开始到获得一定的学历毕业走上社会,这是一个通过长年教育培养的全周期。
而小学、初中各学段又相对独立为一个大周期;每一学段又是以年级来划分,每一个学年又构成学年度周期;每一学期、每一周,均构成学期周期或周的周期;直至每一天、每一次课、每一次活动,形成最基本的教学和活动单元。
这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决定了学校教育管理的周期性,也决定了学校体育管理的周期性。
学校体育管理的周期性,要求在设计、决策、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发展战略、学校体育目标、体育教学大纲、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合格标准等事关学校体育全局的事项时,有一个科学的、统盘的思路和架构。使不同学段之间、不同年级和学期之间,既互相衔接,又不断提高要求,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学校体育管理的周期性,还要求实施学校体育的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学校体育管理的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是学校体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可以这样说,没有计划,就不成其为管理,也就谈不上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而计划的制定,又是以学校体育教育的周期性特点为依据的,如: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就是以学年度和学期为时限的;体育教学计划,分为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和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运动队训练计划,也是以学年度来划分训练周期的。
学校体育的周期性,还表现在学校体育工作和活动的季节性。由于我国四季分明,南北气候相差悬殊,因而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总是考虑季节因素,因季节而异,如春季的校田径运动会,秋季的各种球类比赛,夏季的游泳,冬季南方的长跑活动和北方的冰雪运动等。
体育课应以实践课为主,重视实际的锻炼,每学期要保证有 16至 18周约为 32至 36节体育课教学时间。教学中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纪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备好课,教好课和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三方面。体育课一般由4部分组成: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基本部分是主要的,但其他部分都各有作用,不能忽视。有的体育教师不重视准备部分。一开始就让学生急跑或做难度大的动作,由此而发生的伤害事故并不少见。
目前有些体育教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体育教学质量差。每逢上课,给学生一个篮球、一个排球,就算上了课,群众称之为“上课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这种状况不改变,就不可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想要使得这种现象发生改变,就要把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送去进修,领导要观课,看教师是否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看教师示范动作是否规范,并抽查教师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