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学生是学校体育过程构成的基本因素,学生既是学校体育的对象,又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认知能力直接制约与影响学校体育的效果与质量。
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具有波浪式和阶段性的特点,并且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
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身体形态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 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具有波浪式和阶段性的特点。学生身体形态发育高峰出现在青春期,随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成熟为止。
(1)神经系统。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主要靠具体的直观形象建立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初中以后,神经抑制过程得到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更协调和完善,分析综合能力显著提高,能较快建立各种条件反射。
( 2)骨骼肌肉系统。青少年、儿童骨骼发育主要表现为长骨的快速增长,骨的弹性大而硬度较小,容易弯曲,发生畸形。因此,要特别关注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
( 3)呼吸系统。青少年、儿童呼吸系统的发育随年龄的增长而日趋完善,功能逐渐增强。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胸廓较小,呼吸肌较弱,呼吸表浅,呼吸频率较快,肺容积小,肺活量也较小,呼吸调节机能较弱。
(4)心血管系统。中小学生的心脏发育不如骨骼肌快,心肌纤维细,心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心脏每搏输出量比成人低。随着年龄增长,心收缩力逐渐增强,心率逐渐减慢。
体能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学生体能的发育速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波浪性和阶段性。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在体能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一个连续增长速度较快的时期,而且还有一个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即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一些重要方面。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形态的可塑性较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组织的血液循环、骨密质增厚,使骨骼更加结实粗状,抗折性提高,肌肉收缩更加有力强健,关节更加灵活牢固,这些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形态的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另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可能使骨骼变长,对青少年学生身高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呼吸系统功能,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提高抗弯、抗压、抗折能力。还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抑制加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使机能水平得到提高。
体育活动是在各种外界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如严寒、酷暑、风雨等,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使人受到影响,人体必须随时调节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来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使人体的内外环境能保持相对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