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体育活动要合理运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小型、多样、灵活、自由的运动锻炼。课外体育活动可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因地制宜地开展。班主任要负责领导、教育,由学生干部负责组织,也可由少数体育爱好者自愿组织活动。学校教务人员要经常检查,协调解决活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这些活动应把达标活动、课外运动和体育竞赛结合起来。在内容方面,坚持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由于季节变化,项目安排要能适当,如夏季可安排乒乓球、游泳及活动量小的田赛活动,冬季可安排跳绳、踢毽和跑步等。
教导处应把课外的体育活动与体育课交错安排,列入课表,保证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安排时还要注意场地、器材合理分配,并有防止伤害事故的措施。
中小学每年应开一至二次田径运动会,时间安排在春秋、季节。如果一年一次,则可在秋季开田径运动会,春季开展球类等单项竞赛。田径运动会是检阅学生体质和运动水平,推动体育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的有效活动形式。
学校要把运动会列入计划,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号召各班学生积极参加锻炼。在会前要检查和修整场地,检查体育器材,做好动员工作,加强保护措施,在运动会期间,可通过广播或小报,及时公布成绩,表扬好人好事。
除根据竞赛成绩奖励优秀班级或个人外,还可以设精神文明奖,对体育道德作风好或纪律、礼貌好的班级,给予表扬或奖励。运动会由校长主持,体育组负责组织和裁判,全体教职工参加工作,团、队、学生会及各班班委会配合。运动会一般举行一至二天。运动会如果组织得好,对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团结友爱的风气的形成,都有积极作用。
小型单项的体育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学生生活,活跃学生身心,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体育单项竞赛活动要有计划地进行,在整个学期中,力求均衡安排,避免时松时紧,从不同的季节特点出发,安排多种多样的项目。竞赛有年级的、班际的和小组之间的。要加强比赛中的思想作风,提倡竞赛者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观众的文明礼貌作风。
根据学校的不同条件和校际比赛的需要,可组织各种校运动队。运动队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运动员的选择,既要看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又要看德、智两方面的表现,坚持自愿原则,并通过班主任的推荐,由体育组决定,把名单抄送教导处备查。
训练时间每周两至三次,每次时间以 60分钟左右为原则,要教育学生以中国女排为榜样,培养出作风好、思想好、技术精、纪律严的运动队伍。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促进学生正常发育,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制度,要订出计划,落实措施,积极推行。推行此项标准并不是孤立的,也不能搞突击,而应与体育课、课外锻炼和运动竞赛结合起来。
在坚持经常锻炼的前提下,每学期进行一次“达标”测验。测验的项目,根据规定要事先公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锻炼,测验成绩要如实记载,和体育成绩一并记入学籍簿和通知书。还可表扬“达标”好的班级和个人,以促进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