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校园环境的日常管理

校园环境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规定指出,学校要特别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搞好校园的绿化和美化,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教职工工作、生活的场所。一所学校的环境如何,不仅深深地影响着每一名学生,也同样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老师。学校环境不仅代表着一所学校的风格、精神面貌,更是一所学校管理质量和水平的直接体现。

学校环境分类

校园环境主要包含两种类型的要素。

1.校园硬环境

指如建筑、设施、设备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环境。

2.校园软环境

指校训、校风、校纪、校园文化、师生心理环境等,这些因素虽看不见、摸不着,但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能体会、感悟到,并深深影响着每个人。

因此,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既要重视打造合格、规范、布局合理的现代化硬环境,更要重视营造自尊、自信、平等参与、乐观向上的软环境。

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是相互配合的,当硬环境存在某种不足时,则更要重视发挥软环境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能弥补硬环境的不足。但是,软环境的作用是硬环境所无法替代的,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并发挥软环境的作用。

无障碍校园环境

无论硬环境还是软环境,学校环境建设的最大特点都应达到无障碍化。无障碍校园环境包含两层涵义。

1.校园物理空间的无障碍

其实质是构建无障碍的校园硬环境。关于这一点,既有比较多的相关规定,也容易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如学校根据其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大到校园建筑设计、教师布置、学生生活场馆,小到学生的教具、学具等,无不特色鲜明。

2.校园心理环境的无障碍

其实质是构建特殊教育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的校园文化应充分体现尊重、平等、接纳等人本主义精神,构建这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建立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这种校园心理环境氛围,首先使学习、生活在校园中的学生感受到愉悦、平等、尊重、安全,这不仅有助于减缓学生由于缺陷等原因而带来的压力、自卑、焦躁等不良情绪,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更有助于学生正确面对自身的缺陷,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养成坚毅、乐观、自信的个性品质。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赢来家长对学校的信赖和支持。

其次,教师在独立承担特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时候,非常需要来自同事、领导、学生家长等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也需要这种平等、友好、合作、探究的无障碍心理环境。在与同事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过程中,教师之间既能交流经验,也缓解了面对工作挑战而引发的心理压力。在一个团结、协商、合作、钻研的教师集体中成长,每一位教师的心理是积极的、健康的,在面对各种挑战的时候,他们才不会感到孤单和无助。

总之,良好的校园环境在培育儿童健康成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儿童在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中耳濡目染,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良好环境能起到陶冶情操、激发兴趣的作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康复。同样,良好的校园环境对教师的影响作用也是巨大的。学校应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管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W+LWmmk2/s98iaHvy9kefEhzmJNRQqK7/6tWN68JRHPcQ2i3UpLNn3pGWyEsfhk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