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进入特定生理期后,会每月发生阴道排血或子宫出血现象,称之为“月经”。由于其跟海水的涨落很相似,故又叫“月经来潮”。
女性月经痛觉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的病症。
经期痛觉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情况,这种病症严重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
原发性痛觉为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病变的月经疼痛,又称为功能性痛经,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据统计,初潮后第一年内发生原发性痛经的占75%,第二年内发生率占13%,第三年内发生率为5%。多见于未婚及未育女性,往往经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觉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等引起的月经疼痛。常发生在30岁至40岁左右的女性,多见于已婚或已育女性。
痛经表现为月经来潮前后小腹、腰部或者骶骨有压迫感的隐痛或酸痛。有些女性从青年初潮起便开始痛经,多数是在两三年后才开始出现,而在经期中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都能增加疼痛的程度,为此,心理因素在控制经期痛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痛觉同视觉、听觉等感觉一样,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这是痛觉与其他感觉的共性。但是痛觉的产生是由伤害性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结果,因此痛觉又有区别于其他感觉的独特的心理特点。
痛觉包括两个成分:痛感觉与痛反应。痛觉达到一定程度,通常伴随某种生理变化与情绪反应。生理变化如血压上升、呼吸加快、瞳孔放大、大量出汗、局部肌肉收缩、主动躲避的复杂动作。情绪反应是痛苦、焦虑、恐怖等。一般说来,痛觉伴随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痛觉与痛反应有一定联系,但二者又不平行。
痛觉与其他感觉不同,受人的心理因素影响很大。同样的痛觉刺激强度,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往往痛觉较小,痛反应轻微。而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则痛感觉较大,痛反应强烈。
与其他感觉比较,痛觉不够稳定。痛觉表示痛觉感受性高低,痛觉低即表示痛觉感受性高;痛觉高,则表示痛觉感受性低。由于引起痛觉的刺激是伤害性的,多次重复刺激使组织对痛刺激敏感,造成痛觉不够稳定。
心理学的研究与临床的大量观察证明,心理因素既可以诱发与加强疼痛,也可以延缓与抑制疼痛。因此,利用心理因素控制女性经期痛觉是当今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运用到我们生活中,主要有下列几种方法:
(1)自我暗示法
当女性在经期痛觉时,我们可以口念或心里想:“一会儿就会不痛了”等自我暗示的口语。实验证明,这往往会收到一定效果。特别在使用镇痛药物的同时,配合自我暗示法,能够大大加强镇痛药物的镇痛作用。
(2)转移注意法
研究发现,在女性经期痛觉时,如果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于疼痛上,将使疼痛加重,而把注意力从疼痛上转移到其他有趣的事物上去,如看电影、听音乐等,疼痛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3)情绪稳定法
情绪稳定与镇静不仅使痛觉的感受迟钝,而且使痛反应减少。为此,女性在经期痛觉时,保持情绪的镇定是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4)意志控制法
在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的支持下,对于严重的身体疼痛,有着巨大的抗痛力量。如我国20世纪60年代中青年女工王世芬烧伤面积达98%,她以坚强的意志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坚持治疗,终于战胜了疼痛和烧伤,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为此,女性在经期痛觉时,还可采用意志控制的方法缓解疼痛。
心理学方法镇痛不仅是当今控制疼痛的四大方法之一,而且对外科手术、药物镇痛、生理学方法镇痛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消极的心理状态减低其他方法的镇痛效果,而积极的心理状态却能够增强其他方法的镇痛效果。
作为女性,大凡都经历过经期痛觉,在疼痛的时候,您会发现,当天气好、心情好时来月经,您的这种痛觉程度就会减轻,而当天气比较冷或是有病时就会特别痛。
为此,这里特别提醒您,除了您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之外,还要注重以下的经期护理!
在月经来的第一天,您要特别注意保暖,特别是腹部,最好用热水袋捂捂,即使在夏天月经那几天也不要让腹部受凉。
在饮食方面,切勿吃生冷寒凉食品,如西瓜、雪糕之类,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在生理期间也不能用冷水洗头,因为受寒可引起子宫受缩,导致下腹疼痛。
另外,月经期要多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特别要是避免游泳、滑水等运动,以免伤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闭经是一种妇科疾病。它有几种类别,如原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病理性闭经、心因性闭经等。
一般来说,女性年满18岁月经尚未来潮者为原发性闭经,这种闭经约占女性闭经总数的5%;月经初潮之后又停经三个月以上者称继发性闭经;由于生殖系统的局部病变和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闭经,称为病理性闭经;由心理因素造成者称心因性闭经,它是继发性闭经的一种。
心因性闭经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如情绪紧张、妊娠恐惧等都可以侵扰中枢神经与下丘脑间的功能,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而导致闭经。
女性月经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因适应不了激烈竞争的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女性,及一些因感情上受到严重伤害的女性都会出现情绪性闭经现象。
由不良情绪发生的继发性闭经医学上又称为“假性怀孕”,这是一种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病例。有的女性发生了闭经以后,以为是怀孕了,但实际上并非怀孕,通常发生在非常想要孩子的女性身上。这些女性可能表现出怀孕的症状。然而,经过仔细检查却无怀孕迹象,是由于这些女性对生儿育女的期望过于强烈的心理因素影响,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从而导致了“假性怀孕”。
造成这类闭经的原因有过度的精神紧张、恐惧、忧虑、悲伤,突然的环境改变,生活的规律打乱、剧烈的思想斗争、强烈的妊娠愿望等,都可以扰乱中枢神经与下丘脑间的联系,从而影响内分泌轴的功能,发生卵泡成熟障碍而致闭经。如女学生在临近重要考试前,新兵入伍后,女犯人拘禁期间等的闭经都属这类。
此外,可致心理因素造成闭经情况还有:学生考试期至、失业、调换工作和男友发生冲突或亲人亡故等。
研究发现,性格内向、依赖性强、不喜交往、多思多疑的女性都极易在心理刺激下产生不良情绪而致闭经。
闭经是女性很敏感的问题,未婚女青年会担心影响健康,影响婚恋;已婚女性担心会影响生育,因此忧心忡忡、敏感多疑、烦躁不安。这样的情绪应激又常会引起内分泌紊乱而加重病情。因此,女性平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可以避免闭经的情况发生。
预防情绪性闭经最重要的是让女性了解月经的生理卫生及月经与情绪的关系,进行情绪放松训练,相信过分担忧,多疑、紧张的情绪改善后,月经周期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对有明显个性缺陷的女性,应要求她们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保持情绪的稳定性,阻断不良情绪导致闭经而闭经又加重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少数闭经患者在全身调整的基础上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适当的雌激素,以调节卵巢功能,制造人工周期,当人工周期建立之后,病人的紧张及忧虑状态得以改善,易使月经恢复正常。
此外,利用大自然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对调节人的心理活动也有很大的效果。为此,当女性感到情绪紧张、不安,心理压力大的时候,千万不要一个人关在屋里生闷气,而应到环境优美,空气宜人的花园、郊外,或附近农田小路上去看看书、散散步,这些活动对于帮助自己舒缓不良心绪,祛除人生烦恼大有好处。
对于情绪性闭经,您除了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之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日常饮食习惯、注意营养的摄取与适当运动来改善。
维生素与矿物质对克服经前不适症极为重要,为了避免不良情绪造成的闭经,建议您每日饮食多摄取以下食物:
维生素A能增进皮肤的健康,有效地抑制经前的粉刺与油性皮肤。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为:胡萝卜、鲑鱼、地瓜、大头叶菜、甘蓝、芥菜、甜菜根叶、白菜、绿花椰菜等。
维生素B中的胆素、肌醇,有镇定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因此能安抚经前的焦虑与易怒。维生素B通常存在全谷类,如黄豆、小麦胚芽、麦麸、玉米等,以及酒酿、肝、豆类等食物中。
适量的维生素B6可帮助调节许多经前症状,如情绪不稳、腹痛、乳房胀痛、易怒、嗜糖与疲劳。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依序为鲑鱼、鸡肉、鲔鱼、黄豆、米麸、芥菜、扁豆、虾、芦笋等。
镁可稳定情绪,用来减轻经痛与控制经前嗜糖症。富含镁的食物有黄豆、虾、白豆、红豆、燕麦、栗子、鸡肉、扁豆、青椒等。
同时,适度运动也是缓解经前不适症的积极方式,建议您每天花一点时间进行运动,不但能改善生理情况,同时也可以获得心理的愉悦。这些运动包括游泳、做瑜珈、快步走、慢跑、打网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