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神奉和法术

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道教崇奉的神灵种类繁多。其中,主要崇奉的有“三清”“四御”、诸星神星辰之神、三官大帝、文昌帝君等。

法术是道教重要的宗教活动,也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正一盟威道的比较原始的法术,到两宋时盛行的五雷正法,都在道教内部和社会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一)崇奉的诸神

道教崇奉的“三清”是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它们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实是“道”的一体三位。

三清的说法始于六朝,开始仅指“三清境”。三清作为道教尊神,是伴随着道教三洞经书说而逐步形成的。

元始天尊是三清第一大神,经书上说他住在玉清仙境,生在宇宙形成之前。还说他在天地初始时,以秘道传授于诸仙,用来开劫度人。后来,又把他与我国远古神话中的盘古扯在一起,因盘古是开天辟地的大神,二者不谋而合,这就为元始天尊神话提供了佐证。

灵宝天尊是道教第二大神,他象征混沌初开,阴阳分明。据说他住在上清仙境。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说他住在最高三天界的第三层太清仙境。

后来,三清逐渐作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称,而三清境也成为他们的居住地。

除了三清之外,道教还崇奉“四御”。四御是仅次于三清尊神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天帝,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祗。

玉皇大帝是万神之主。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是紫微垣中的大帝座星君,居于中天,是万星之宗主。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是北极帝座之左四座星组成的勾陈,位同北极,为天转之枢纽。后土皇地祇,是天地中央之像,唐代以前作男像,唐武则天时出现女像。

四御的徽号是在宋真宗、宋徽宗时所加。宋真宗潘皇后在嵩山建殿,供奉后土玄天大圣后像。1117年,上地祇徽号: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

宋代以后,由于玉皇大帝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和职能有所加强,因此,道书中多有将玉皇大帝排列在“四御”之外的说法,将四御解释为北南西东四极之天帝,即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太极天皇大帝和东极青华大帝。

玉皇大帝是总执天道之大神,位居三清之下,众神之上。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道书称其“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昊天,上应元气”。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宋代以后,四极大帝也各有职能,即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主管万灵之寿夭,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主管救度众生。

在道教宫观中,多在三清殿以外另设有四御殿,供奉四御尊神。在大型斋醮仪礼活动中,除了供奉三清外,也另设有四御之神位。道书称“各居一列,各全其尊”。

四御各尊神也分别有其神诞之日,玉皇大帝为正月初九日,紫微北极大帝为十月二十七日,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为二月初二日,后土皇地祇为三月十八日。

道教信徒多有在四御尊神神诞之日,分别赴道观烧香奉祀。

道教还崇奉诸星神星辰之神。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就是五星,有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此外还有东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等。

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传说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医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据《度人经》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间多举办“北斗会”“南斗会”。

在诸星神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在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龙形,称青龙;南方七宿,即井、鬼、柳、星、张、翼、轸组成鸟形,称朱雀;西方七宿,即奎、娄、胃、昴、毕、觜、参组成虎形,称白虎;北方七宿,即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龟形,称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方之神。

道教还崇奉三官大帝。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地、水三官。有关其来历的说法颇多,或说起源于我国古代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说起源于五行中金、土、水三气,或以为指的是尧、舜、禹,等等。

三官在早期的道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汉末天师道为病人祈祷时,需举行三官手书仪式,将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写于纸上,分别送呈天、地、水三官。

南北朝时期,三官又与三元相配,成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

据称,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赦罪、水官能解厄,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们为了祈福、拔罪和禳灾,多分别在这三个日子举办上元会、中元会和下元会。

道教还崇奉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被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汉代则专指天上文昌宫的第四星,即司命星。

文昌成为道教与民间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蜀中的梓潼神张亚子有关。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入蜀,曾梦见张亚子显灵,并追封他为左丞相。

唐末,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入蜀,又亲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经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张亚子遂由地方神,成为天下通祀的大神。

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到皇帝的加封,并因预卜科举功名很灵验,得读书人的信奉。

1316年,元仁宗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与文昌星神遂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

元明以后,各地多建有文昌宫、文昌祠等,人们多于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举行文昌会。

实际上,道教崇拜的神灵还有很多,他们多在举行斋醮法会时被恭请莅临。如唐宋时的《道门科范大全集》《道门定制》等道教科仪经典中,即收录大量的道教神名。

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迹,在道教经典中也有记载,如汉代的《列仙传》、晋代的《神仙传》以及元代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都记有历代神仙得道的故事。

(二)运用的法术

道术一词,源出《庄子·天下篇》,与方术、方技是一个意思,道教中人也有称为仙术的。

道教所从事的道术很多,如占卜、符篆、祈禳、禁咒、内丹、外丹、炉火黄白、辟谷、房中、仙药、服气等。宋代的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对道术有简要的介绍。

马端临说,黄老列庄之书,所讲是清净无为,而略及炼养;赤松子、魏伯阳只言炼养而不言清净;卢生、桃少君、栾大言服食而不言炼养;张道陵、寇谦之言符篆而不言炼养、服食;杜光庭以下只讲经典科教。

道教之术繁多,共分为五大类,即山、医、命、相、卜这五类。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到充满身心的一种学问。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筑基是利用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增强体魄的方法;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

总之,道教的山术就是利用打坐、修炼、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完善人格的一种学问。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利用人的脉络、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灵治是利用掌握人的心灵,进而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心理治疗。

总之,道教的医术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所谓“命”,就是通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

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总之,道教的命术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辟凶的学问。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是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所谓“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所谓“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结合命理等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

所谓“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是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知晓人的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

所谓“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是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方术。

所谓“墓相”,也就是阴宅的风水,是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荫庇的一种方术。

总之,道教的相术是对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到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

所谓“卜”,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

所谓“占卜”,就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

所谓“选吉”,就是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其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

所谓“测局”,就是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其主要著作是以《太乙神数》为代表。

从无神论的立场看,法术显然是虚拟的、荒诞不经的。而对于道士和广大的信众而言,法术是从其信仰出发,从施行中寻求精神的安慰,减轻内心的焦虑和恐惧的一种方式。

(三)符箓派诸教

符箓派道教长于斋醮法事,到唐代时最为兴盛。主要的符箓教派有上清、灵宝、正一、神霄、清微。

灵宝派约形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以专门传播《灵宝经》而得名。灵宝派注重祈祷请神、礼拜斋醮等法事,进行“教化劝善”。

元帝曾封阁皂山万寿崇真宫第四十六代宗师杨伯,为“太玄崇德翊教真人”。灵宝派的分支“东华派”创立于两宋之际,创始人为道士宁全真,其讲究斋醮和内丹相结合。

神霄派的创始人,为北宋末江西南丰道士王文卿。宋徽宗时,林灵素借助皇帝的力量推广“神霄雷法”,使此法风行一时。此后传承不绝,支派繁生。

神霄雷法是一种据说能够召雷唤雨的符箓法术。该派认为道士作法必须以内丹修炼作为根基,主张融合内丹与符箓。

清微派的创始人,是唐末广西零陵人祖舒。清微派经五代北宋至南宋晚期,影响逐渐扩大。南宋理宗时,第十代宗师黄舜申,以擅长清微雷法而闻名京城。皇帝之兄赵孟端拜黄舜申为师,学习清微雷法。

南宋初,道士周真公称许逊等六位真仙降临,传净明灵宝秘法,从而创立净明道。该派传行“净明法”的新符箓。净明道也重视内丹的修炼,强调符箓与内丹的结合。改派十分重视忠孝伦理,这是该派的一大特色。

元初,江西隐士刘玉以南昌为活动中心,再开净明道宗。新净明道自称“净明忠孝道”,宣扬三教归一的宗教学说。

除了这些较大的符箓派系以外,宋元时期还有很多的符箓小派。各派之间相互融合吸收,区别逐渐缩小,后来汇入正一道。

辟谷 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等,即不吃五谷,方士道家当作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

马端临 是宋元之际著名史学家,他以杜佑《通典》为蓝本,完成明备精神之作《文献通考》,该书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魏伯阳 江苏苏州人。东汉著名炼丹家。

王文卿 江西南丰人。北宋末南宋初著名道士,神霄派创始人。

林灵素 温州人,北宋末著名道士。宋徽宗赐号通真达灵先生,加号元妙先生、金门羽客。著《释经诋诬道教议》《归正议》。 kVASNHlkc96Oqmx33489DQYO3LP3WkLVwCqZ27Ww5fVINmDizToPg5o+Eei5Qu8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