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古代佛教绘画简介

佛教绘画源于古印度,最初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并逐渐发展,形成了中国的民族风格和特色,是一门国际性的显学。

最初的佛教绘画主要体现在石窟壁画上,它遵循了随佛教东传逐渐深入内地这一走向。在佛教初传时期,中国人对佛教这一来自异域的宗教了解不多,佛教石窟壁画加快了人们对佛教的接受和理解,特别是加强了感性方面的认识,推动了佛教的传播。

(一)古代佛教绘画来源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中国佛教绘画重要的早期遗存,它证明了中国佛教绘画源于古印度而在中国发扬光大。

中国最初的佛画出现在汉明帝时期。据晋代袁宏《后汉纪》记载,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派遣使者到天竺,请来了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回到洛阳后,在洛阳城西雍关外,建立白马寺并在寺中壁上作千佛万骑三匝绕塔图。

从印度现存佛教遗迹看,第一期的菩提伽耶,第二期的巴鲁特、桑奇都无佛像,只有佛座和佛的足迹,以表示佛的所在。第三期的阿摩拉瓦提已有雕刻的佛像与佛足迹,两者同时存在。到第四期的阿旃陀、犍陀罗只有佛像而无佛足迹,并刻有佛传。

公元1世纪时,大月氏成立贵霜王朝,继续占领西南高附,东南罽宾,以及整个犍陀罗。这里正是丝绸之路的商业要冲,财力雄厚,贸易常用金币。迦腻色迦王远征中印,佛教得到重要的发展。

犍陀罗当时是中国西北月氏族移民所建的贵霜王朝的国都,取希腊所遗文化而光大之,使月氏佛教绘画,独具特色。佛教绘画传入中国后首先到达新疆西部,拜城县克孜尔明屋壁画就是例证。在克孜尔明屋壁画上,绘有佛传及佛本生故事,库车县库木吐喇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等。

中国著名的佛像绘画石窟有很多处,如敦煌鸣沙山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安西榆林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川广元石窟,以及江南摄山石窟等,造石窟之数不可胜计。其中碑幢之类,历世残毁颇多,但所保存者为世界之冠。

传到中国西部佛教绘画,在于阗、龟兹保存的最多。敦煌、云冈驰名世界,后来又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地。而印度本土的大部分佛教经像艺术,在9世纪后被印度教徒、穆斯林毁坏,只留下几个大石窟。

佛教绘画无论造像绘画和雕塑等,都是在中国土地上发育成长的,具有中国的民族风格。初期虽曾受有印度的影响,但同一题材、内容和表现的方法都已不同。印度的佛教壁画在阿旃陀石窟中,表现不少娱乐场面,饮酒宴谈,神通游戏,菩萨人物装饰华艳,婉丽多姿,色彩鲜明,即使降魔变这样的题材,也布置得如同演剧的场景一样,使人并无畏怖之感。

但是在敦煌北魏壁画中,常常阴森可怖,画出了苦行的故事,如舍身饲虎等。线条与色彩,也是粗犷而强烈,看不出柔和与可亲的意蕴。

(二)古代佛教绘画创作

早在梁代,张僧繇即以善画佛像名世。他独出心裁,创立了张家样。佛像的中国化,从此有了很好的发展。

张僧繇的儿子善果和儒童也擅长佛画。善果曾画悉达太子纳纪图,灵嘉寺塔样;儒童为画释迦会图,宝积经变图。

在南北朝后期,张僧繇的影响很大,有不少学习他的画派。当时的佛教画界,都把他当作为周公、孔子,可见他的声望非常高。

张僧繇佛教绘画笔法简练,《历代名画记》中说他才画了一两笔,就已经显示出佛像的庄严。

隋代以前,张僧繇是中国佛教绘画的一个开创者和推动者。北齐的曹仲达佛画也很有名。因为他来自中亚的曹国,绘画带有西域的作风,在中原的时间长了,又渐渐染上中国民族风格,因而创立了曹家样,成为唐代盛行的四大式样之一。

曹家样衣服紧窄,与印度笈多王雕刻有同样的风格,后与吴道子结合中国传统风格所创立的吴家样并称。

曹画虽然已经失传,但是如果看到鹿野苑所藏的释迦立像,衣服就如湿了以后沾在了身体上,就可以想象得出曹画的概貌。吴道子的画衣带宽博,飘飘欲仙,在敦煌壁画中还可看到他的画风。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就是对他们概括的评语。

隋唐时期,佛画已经中国化。从五代到宋,佛教壁画受绘画发展的影响,佛教内容渐形衰退,与释道绘画并行。辽、金、元寺观壁画尚保存者,有大同华严寺、稷山青龙寺、兴化寺、洪赵广胜寺、水神庙、芮城永乐寺等。明清以后,士大夫的作品见于寺壁者凤毛麟角,匠人绘画一则投世俗之所好,或者沿用民间传说,除释迦、观音、罗汉、药王外,甚至用《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施公案》等小说中的故事角色进行绘画。

外国台湾各地庙宇大都代表了这种以民俗为主的风格,没有了早年整壁经变,或整堵神佛画像慑人心魄、气象万千的景象。

(三)古代佛教壁画内容

隋唐时代的壁画,今存于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敦煌所存的唐代壁画非常漂亮,色彩艳丽,人物造型,一般都是以当时的贵族男女作为模特,因此显得端庄华贵。不管是男是女,都显得非常美。

壁画中的在佛前演奏的乐器,比印度的阿旃陀壁画还要丰富。

敦煌莫高窟有唐代壁画与彩塑的洞窟,共207个,可分初、盛、中、晚四期。其中重要的洞窟,如初唐的二二○窟,造于贞观十六年,盛唐的第三三五窟,造于垂拱二年,第一三○窟和第一七二窟,造于开元、天宝年间。中唐的一一二窟,晚唐的第一五六窟都有辉煌灿烂的作品,可以作为唐代佛教绘画的代表。

这些洞窟壁画,虽然出于无名画家之手,但是研究它的作风,应该说是与吴道子、阎立本诸大家的作品是一致的。例如壁画中的维摩诘经变,在座前的听众有王公贵族,与现存的阎立本的帝王图非常相似。对此就可以推知,这些图像的画法一定有着共同的渊源。

唐代这些壁画,表现的题材是佛经经变故事、净土变相以及佛菩萨像等。其内容比过去更加丰富,色彩也比较绚丽,表现的境界也更扩大。

当时最流行的是佛教净土信仰,因此净土变相在壁画中也表现得最多,约占228壁。其他如乐师净土变相,报恩经变相等,也往往采取净土变相作为主要的部分。

在净土变相中,以富丽的物质现象,描绘观想的境界。如彩缓七宝楼台、香花伎乐、莲池树鸟等,将西方极乐世界装饰得非常美丽。这与出世苦行禁欲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所绘的佛、菩萨、诸天、力士等,都是健美的化身。这和唐代的社会生活、人民的爱好是完全一致的。有些佛画还点缀许多人们社会生活小景,乐观、明朗,富有情趣。

随着佛教的绘画艺术传入中国,印度佛教的绘画理论也同时传入。南齐谢赫曾经总结绘画的艺术有六法,而印度也有六支,两者解释都不很明确,不能肯定说六法就是六支,但彼此之间互相影响的确是存在的。

藏传佛教绘画既与汉族地区佛教绘画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又受印度、尼泊尔佛教绘画影响,在中国佛教绘画中,独具风格。

北京雍和宫、西黄寺及承德须弥福寿之庙,其殿宇、佛像等,均属藏传佛教绘画系统。拉萨的布达拉宫,藏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量佛画与金铜佛像,以及刺绣与木刻的板画佛像,普遍受到信众的供养。

在青海塔尔寺,每年以酥油制作酥油花礼佛,这是牧民的特殊佛教绘画,在五屯,有制作佛画的传统技法,至今仍在发展。

纵观克孜尔石窟、敦煌石窟、龟兹石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等石窟的壁画,其所绘的内容都来自佛经。但后世佛教绘画不再拘泥于壁画形式,只是题材内容仍主要为佛教故事及佛教尊像,其用途也以供养为主。

禅宗文化兴起后,禅意画成为佛教绘画中的奇葩。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禅意画家,也有一些名作传世。

(四)古代佛教壁画影响

法隆寺院内的五重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建筑群。在唐代,中国佛教绘画曾流传到朝鲜和日本。

朝鲜南部庆州石窟庵释迦如来坐像,妙相庄严;一面观音像、四菩萨像,姿态端庄,与中国盛唐时期佛教绘画极为相似。

日本奈良中宫寺的菩萨像、木造彩画,支颐微笑;药师寺东院堂圣观音菩萨像,铜造镀金,修短合度;法隆寺梦殿救世观音像,木造漆箔;东大寺释迦如来像,铜造线刻镀金;唐招提寺金堂卢舍那佛像,干漆造漆箔;法隆寺五重塔文殊菩萨像,塑敷彩。法隆寺金堂壁画,瑰丽庄严,也与中国敦煌壁画,千古同辉。各寺造像的取材和制作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明显受到中国唐代佛教绘画风格的影响。

综观中国的佛教绘画虽然曾受到印度的影响,但中国的佛教绘画风格也传到印度犍陀罗等地,对印度佛教绘画的发展曾有过一定的影响。 KZdklLc0TnG/wNHj9pf2I0AlPMUide4ihf8IuW2eYmDdCkmHWpttuvmVIXnqN7z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