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传承先行者

众所周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与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相适应,不断吸收我国本土文化以丰富自己,形成并积累了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丰富资源。

佛教传入我国的过程是在两种努力下完成的。一种是由东向西继续取经;一种是由西向东不断送经。在这个过程中,佛教传承的先行者推动了两大文明之间的深度交流,他们为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迦摄摩腾翻译经卷

摄摩腾全名迦摄摩腾,迦摄即迦叶,意译饮光,摩腾意译大象,天竺人,擅长礼仪,解大小乘经典,常以游化为己任。

有一次,迦摄摩腾前往天竺一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时,正值外国军队侵犯国境。迦摄摩腾说道:“据经上讲,能说此经法,为地神所护,使所居安乐。今将爆发战争,这不是以经法使人民获益的好机会吗?”迦摄摩腾因此发誓,牺牲自己的利益,亲身前往边境劝和,结果使两个国家避免了战争,他自己也因此声名鹊起。

迦摄摩腾来到汉朝后,一心想弘扬佛法,但是,大法初传华夏,没有很多人皈依佛教。由于找不到具有接受能力的人,向他们弘扬佛法,迦摄摩腾只好将对佛法的高深见解藏于胸中。没过多少年,迦摄摩腾就圆寂于洛阳。

有历史资料记载,迦摄摩腾翻译了《四十二章经》一卷,最初存放于迦摄摩腾的住处,即兰台石室第十四间中,也就是今日洛阳城西雍门外的白马寺。白马寺是中国建佛寺的开端。

(二)竺法兰弘扬佛法

竺法兰,是东汉时中天竺的高僧,能诵佛经数万章,被当时天竺学者奉为大宗师,是汉地外来沙门竺姓第一人。

汉明帝永平十年,竺法兰欲同蔡愔、迦摄摩腾等一同赴汉地长安,但因门人弟子苦留,所以稍晚才至洛阳。不久,竺法兰就熟练地学会了汉语,并着手翻译蔡愔等取回的梵经。

竺法兰所译佛典,计有《十地断法》《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经》五部。后来,都城洛阳有贼寇作乱,竺法兰所译的五部佛经,有四部失掉了大半,没有传到江南。只有《四十二章经》现今仍存在,总共有两千多字。汉地保存下来的佛教经典,只有这一部算是最早的。

蔡愔在西域还得到了一幅释迦牟尼的站像。这是优田王檀香木像师的第四件名作。蔡愔带回洛阳后,明帝亲眼过目全像,十分高兴,就命画匠临摹下来,放置在清凉台里边和显节陵上。那幅从西域带回的旧像,现已经不存在了。

关于竺法兰,还有一个故事。相传西汉武帝时,在长安开掘昆明池,挖到湖底纯是黑灰。人们见了很是惊异,就有人去问东方朔这是怎么回事。东方朔说:“我不确知这是什么东西,可以问问西域人。”

后来,竺法兰来到洛阳,众人回忆起这件事,便问竺法兰。竺法兰说:“世界终结完了,遭劫之火在地洞中燃烧,昆明池底的黑灰就是啊!”到此时,西汉东方朔的话算是有了验证,相信竺法兰说法的人因此很多。

竺法兰最后在洛阳去世,享年60岁。

迦摄摩腾和竺法兰到中国弘扬佛法,不仅对中国佛众具有启蒙的意义,而且对中国民众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三)朱士行到印度取经

朱士行是曹魏时代颍川人,他是第一个到印度取经的中国僧人。

240年至253年,昙柯迦罗传来《僧祗戒心》,并创行羯磨受戒。朱士行依法成为比丘,和在他以前仅以离俗为僧的人有区别。因此,后人将朱士行当作汉土真正沙门的第一人。

朱士行出家后,专心精研经典。当时最流行的译本是《道行般若》,他在洛阳便常常讲此经。但《道行般若》的传译者理解不透,删略颇多,脉络模糊,时有谬误。他慨叹大乘佛教里这样的要点竟译得不彻底,就发誓寻找原本,来弥补这一缺憾。

260年,朱士行从长安西行出关,渡过沙漠,辗转到了大乘经典集中地的于阗。在那里,朱士行果然得到了《放光般若》的梵本凡90章,60余万字。

朱士行因受到当地学徒的种种阻挠,未能将经本很快的送出。直至282年,才由他的弟子弗如檀(意译法饶)送回洛阳。此后,又经过了十年,在陈留界内仓垣水南寺,《放光般若》由无叉罗译出。而朱士行本人则终生留在西域,80岁病故。

从汉僧西行求法的历史上看,朱士行可说是第一人。那时去西域的道路十分难走,又没有人引导,朱士行只凭一片真诚,竟达到了目的,其为法的热忱,可以和后来的法显、玄奘媲美。他求得的经典虽只限于《放光般若》一种,译文也不完全,但对当时的传法影响却很大。

(四)鸠摩罗什翻译佛经

由西向东送经弘法的西域僧人也很多,最著名的有鸠摩罗什、佛图澄等。

当时从西域到长安的路上,很多割据政权的统治者都以抢得一位重要的佛教学者为荣,为此不惜发动战争。如前秦统治者苻坚,为了抢夺佛学大师道安,于379年攻打襄阳,达到了目的。

道安当时年事已高,到了长安后,他便组织翻译佛经。他告诉苻坚,真正应该请到长安来的,是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当时只有40岁。苻坚见道安这位已经70岁的黑脸佛学大师,如此恭敬地推荐一个比自己小30岁的学者,心想一定错不了,于是就派一个叫吕光的人,率领重兵长途跋涉去攻打龟兹。吕光的部队于383年出发,第二年攻克龟兹,抢得了鸠摩罗什。

正当吕光准备将鸠摩罗什带回长安,向苻坚复命,半途停息于凉州姑臧,即今甘肃武威时,他忽然得知苻坚已经死亡,政局发生了变化。

于是,吕光便留在了武威。他拥兵自重,给自己封了很多名号,如凉州牧、酒泉公、三河王、大凉天王等。尽管吕光本人并不怎么信佛,但他知道抢来的鸠摩罗什是个大人物,不肯放手。鸠摩罗什也就在武威居留了整整16年。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鸠摩罗什熟练掌握了汉文,这为他后来的翻译生涯做好了准备。一些青年学者从关中赶来,向他学习佛法。后来成了著名佛学大师的僧肇,就是其中之一。

苻坚死后,入住长安的新帝也信奉佛教,于是派人到来请鸠摩罗什,吕光不肯放行。后来,又有一位新帝继位,再派人来请,又遭到拒绝。于是新帝出兵讨伐,直至抢得鸠摩罗什。

就这样,鸠摩罗什在战争的烽火挟持中,于5世纪初年到了长安,开始了辉煌的佛经翻译历程。

(五)法显到印度取经

在鸠摩罗什抵达长安的两年前,另一位汉族僧人从长安出发了。他就是到印度取经的法显。

法显出行时已是65岁高龄。他自己记述说,一路上,茫茫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望人骨以标行路”。

67岁那年的冬天,法显翻越了帕米尔高原,当时叫葱岭,是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天山等几个山脉交集而成的一个天险隘口。自古以来,就是极其强壮的年轻人,也难以在夏天翻越,然而却让一位白发的学者在冰天雪地的严冬战胜了。

比法显晚二百多年到达这一带的另一位佛教大师是唐代的玄奘。玄奘那时还年轻,大约30岁。他说,在艰苦卓绝的路途上,只要一想到年迈的法显前辈,就什么也不怕了。

法显、玄奘、鸠摩罗什等伟大的行者,他们以生命和执着的精神,为中华大地引进了一种珍贵的精神文化。

皈依 皈依为皈投或依靠之意,即希望投靠三宝的力量而得到保护与解脱。三宝指佛、法、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

白马寺 位于河南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僧肇 东晋僧人。俗姓张。京兆人。原崇信老庄,读《维摩经》,欣赏不已,遂出家从鸠摩罗什门下。著有《肇论》等。 L9BZu4gpj9rLIDy6lign03h07bLRI8WcF2asRStQQDDoPYAXz+cavYzaCtBbCt/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