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演绎思维的作用

演绎思维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每个事物由于自身的特性存在一定的缺憾。但有些人态度过于偏激,甚至产生了严重的误解,并且大做文章。

有人认为演绎思维的前提已经蕴涵了结论,只能担负起“检验”知识的功能,不能进行思维创新;有人认为演绎思维属于纯形式推理,是维护“教条”的工具;有人认为演绎思维追求的是必然性,不适用于非形式逻辑或批判性思维所关注的日常论证;有人认为演绎思维是静态逻辑,是形式理性,不利于辨证理性水平的提高,等等。

这些人过度重视了演绎思维在形式上的严密性和精确性,却忽视了演绎在其他方面的功劳。

演绎逻辑是科学知识或论据系统化的工具

科学知识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如果毫无头绪地逮到哪个知识就学哪个,不仅消耗时间长,而且效果也不好,东学一点西学一点,零零落落,没有系统性,到最后什么也没学会。

演绎逻辑将分散的科学“知识点”依其内在的逻辑联系贯通起来,从而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为学者提供了一条正确地思维路径。一个案子能否破案或一个项目能否执行,都需要有充分的论据论证后才能下结论。

但收集论据的过程往往是间断的,收集的论据也往往是分散的,孤立的。

演绎逻辑将所有的零散论据组织在一起支持论点,将分散孤立的经验事实和思维创新火花提升为具有系统性的论证资料,供人参考。

演绎思维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批判性思维注重的是对既有思维成果或方法的检讨或评判,评判的方式是追问既有思维的正误问题。

演绎思维是基础。若从前提到结论,演绎思维是保真的,即前提正确,过程合乎规则,其结论就一定正确;若从结论到前提,演绎思维是保假的,即结论是错误的,说明其前提一定有问题。

演绎思维是质疑教条的最有力的工具,没有演绎思维作为批判性思维中的“硬件”,批判与辩护之间的论争就难以找到“共鸣”衡量准则。

演绎思维是辩证思维现代化的基石

辩正思维在把握认识对象的动态性和整体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认识功能。辩正思维只有通过现代演绎逻辑的严格刻画,才能除却其模糊笼统的缺陷,才能发挥出更强劲的认识功能。

演绎逻辑是抵制后现代“碎片化”思潮的武器

事实真理的相对性为后现代“碎片化”思潮提供了“有力”证据,即所谓没有绝对确定的东西存在。

然而,演绎逻辑可以证实:逻辑真理是穷尽可能的、普适的、确定的,这里不是“碎片”。通过普适的确定的逻辑真理,能够把握相对的事实真理。

演绎逻辑是社会理性化的支柱

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蜂拥而至,导致社会氛围出现了“无序”、“失衡”、“失范”的现象。演绎逻辑可实现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和有序化、规范化,提高社会理性化程度。

演绎逻辑是思维创新中的重要工具

演绎逻辑自身就具有思维创新的功能。思维创新有两种类型,一是将既有的彰显出来,二是将未有的创造出来。

著名的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就是演绎逻辑的产物,也都是思维创新的成果,特别是现代演绎逻辑,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发挥的创新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同时演绎逻辑是保证思维创新具有成效性的关键。

在解题过程中,由于生发的偶然性和过程高度浓缩性,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了直觉、顿悟与灵感的参与,而忽视了演绎逻辑作用。演绎逻辑是思维创新的得力助手,必须客观对待。

演绎逻辑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演绎逻辑是万万不能的。无须鼓吹其功能,也不要误解其现实意义,客观正确地、灵活巧妙地理解和应用演绎逻辑才是明知之举。

不管你是推崇者,还是反对者,都必须客观地对待和运用演绎逻辑思维,将其化为自身内在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和思维技巧。 T8YuWB0oFkLVDlKUf5h/0UfjOG5v7Ul10wXC7V2k2EakYZ0oFG7rxPzQtLk2p54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