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廓街上的桅杆
八廓街经过多少年的不断扩建发展,最后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是一个多边形的街道环,周长约1000多米,街内岔道较多,沿途分布有各种各样的古迹。
在转经道的道口上,修建起了一个高高的“觉牙达金”大法轮柱。凡是藏族姑娘年满16岁的时候,就会到“觉牙达金”大桅杆前举行一个庆贺成年的仪式。
转经有着特定的时间,每至傍晚,原本互不相识的人们就会集结在大昭寺,严格地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沿着大昭寺周围环形的道路走下去。
■八廓街上供祈福的转经筒
大昭寺周围是藏传佛教信徒们转经的最主要的线路,每天都有佛教信徒来到这里。他们到大昭寺来朝拜佛祖,并在光滑发亮的石道上投下一道道长长短短的影子。
在法王宫北面是一座顶部为红色草墙的三层楼房,是清朝驻藏大臣的衙门。后来从雍正皇帝开始,就派遣驻藏大臣管理西域事宜,直至辛亥革命前,清朝朝廷共派遣了84任驻藏大臣。
在位于转经路的终端有一个小广场叫松曲热,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过去大昭寺举行传召大法会期间,西藏佛教界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考取拉然巴格西的公开辩经大会。
驻藏大臣 全称是“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又称“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是清朝朝廷派驻西藏的地方行政长官,驻藏大臣代表朝廷同达赖一起监理西藏的地方事务,并设正副各一员,副职称为“帮办大臣”。
■八廓街上的货摊
唐卡 也叫唐嘎、唐喀,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夏帽嘎布是八廓街著名的老店,由尼泊尔人巴苏然纳创办。夏帽嘎布意为“白帽子”,因为当时的藏族人都不会叫“巴苏然纳”这个名字,看到他头戴尼泊尔白帽在店中忙着照顾生意,就亲切地叫他“夏帽嘎布”,久而久之,巴苏然纳就将店名改为“夏帽嘎布”。
夏帽嘎布刚开始做羊毛生意,巴苏然纳从拉萨收集各地产的羊毛,运往尼泊尔交换糖果和布匹等生活物资,最终在拉萨创建了西藏第一家羊毛洗涤厂。除了卖羊毛,巴苏然纳还做清油、酥油等生意,获利很大。
雪域唐卡店是一个集中展示唐卡艺术的地方,主人叫次旦朗杰,是西藏著名的唐卡艺术师。唐卡是一种藏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
涉及佛教的唐卡装裱后,一般会请僧人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高僧的金汁或朱砂手印。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色泽艳丽,经久不褪,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
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们对佛祖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朱砂 古称“丹”。东汉之后,为寻求长生不老药而兴起的炼丹术,使中国人逐渐开始运用化学方法生产朱砂。朱砂的粉末呈红色,可以经久不褪。我国利用朱砂作为颜料已有悠久的历史。古人把朱砂磨成粉末,涂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后世的皇帝们沿用此法,用朱砂的红色粉末调成红墨水书写批文,称为“朱批”。
八廓街的外围是相对宽敞的,达官显贵们都将自己的府邸建在八廓街外围。在那个时候,八廓街是拉萨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在八廓街的街面上到处都是藏式楼房。这些楼房有的白墙红顶,气派宏大;有的披满灰尘,墙体歪斜,简陋残败。
■八廓街上的商店
念珠 指佛教徒在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串珠,是佛教为了摄心一念而拨动计数的工具。串珠用材不一,粒数有18、27、54、108之分。
八廓街里既有原来的噶厦政府、地方法庭、监狱等机构,又有后来的商店、摊点、手工作坊。这里有贵族、僧人、学者,也有木匠、画匠、裁缝等手工艺人和平民。
在小货摊、小帐篷下,是一间间向里伸展进去的小店,在小店里进行着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交易。
在八廓街的手工作坊里,人们还生产了氇氆、地毯、藏被等生活用品。可以说,八廓街成为西藏商品、物资的集散地,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八廓街保留了拉萨古城的原有风貌,街道由手工打磨的石块铺成,旁边保留了老式藏房建筑。街心有一个巨型香炉,昼夜烟火弥漫。
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有百余家手工艺品商店和200多个售货摊点,有铜佛、转经筒、酥油灯、经幡旗、经文、念珠、贡香、松柏枝等宗教用品。
■八廓街上的饰品
■八廓街上的商品
有卡垫、氆氇、围裙、皮囊、马具、鼻烟壶、火镰、藏被、藏鞋、藏刀、藏帽、酥油、酥油桶、木碗、青稞酒、甜茶、奶渣、风干肉等生活日用品。
还有唐卡绘画、手绢藏毯等手工艺品以及古玩、西藏各地土特产等蕴含民族特色的商品。另外,还有来自印度、尼泊尔、缅甸、克什米尔等地的商品。
街内遗存的名胜古迹众多,有下密院、印经院、席德寺废墟、仓姑尼庵、小清真寺等寺庙和拉康12座。
下密院始建于1433年,距今约570年。系宗喀巴八大弟子中的第七位杰尊·吉饶僧格所创建。下密院主要建筑包括经堂、佛殿、辩经场、印经房等。主殿设在密院中央,坐北朝南,高4层,有房屋70余间。在主殿西边有一辩经场,中为露天场地,周围是回廊建筑,其南与印经房相通。
在这里,信徒每天早晚都会绕大昭寺按顺时针方向转经,也成为这里重要的民俗文化景观。在这里,餐饮的主体是藏族风味,饮酒前要敬天、地、神。
这里的餐饮除了主体是藏族风味外,其他饮食种类也很丰富,拥有各种风味的饮食,广东菜、北方菜、湖南菜等都有,最多的是四川菜。
■拉萨八廊街
千年八廓街集宗教、文化、商业为一体,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西藏从古至今发展的历史缩影。
释迦牟尼的12岁等身像,最初和8岁等身像都供奉在波斯匿王那里,至印度法王达摩波罗时期,秦王苻坚曾送给达摩波罗3件无价之宝,其中一件是无缝的锦衣,并向达摩波罗求取了一尊殊胜的释迦牟尼佛像,以弘扬华夏佛法。
达摩波罗为了印中两国的友谊,决定将国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送往中国。当达摩波罗走进供奉释迦牟尼佛像的神殿时,发现这尊本来朝南而坐的圣像,居然面向东方了。达摩波罗想:“原来佛祖早就心向华夏了。”
于是,达摩波罗建造了一艘又大又结实的船,船身挂满了旗幡彩带,乐工们演奏着美妙的音乐,将佛像送往东方的秦国。苻坚以最隆重的仪式将释迦牟尼的12岁等神像供奉在用金子镶嵌的宫殿中央。后来,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将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带到了拉萨,并供奉在小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