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农业与医药之神的炎帝

大约在5000年前的西秦大地上,生活着一大部落叫有娇氏。其首领有娇氏的女儿,名叫女登,嫁给有熊氏部落首领少典为正妃。

正妃 也叫大妃、嫡妃或者元妃,是我国古代时期君主用来称呼尚未封后的嫡配夫人的称号。只有君主的正室妻子能被称呼为正妃,正妃也是嫔妃之中地位最高的称号。

女登生了一个孩子取名叫石年,石年因为在姜水一带长大,也就是后来的宝鸡一带,所以有“姜”姓之称。

■ 炎帝神农氏画像

小石年长大后,担任了有娇氏部落的首领。他以火德称氏,因此被称为炎帝。

火德 是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的五德之一,五德也就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以五行中的火来附会王朝历运的称为火德。

相传有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的九穗谷飞在天空,当鸟儿掠过炎帝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了地上。

■ 炎帝陵炎帝塑像

炎帝看见了,就把穗谷捡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就长出了一棵苗,不久苗又结了穗。炎帝就把谷穗放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他感到很好吃。

炎帝从中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把谷粒埋到土里,年年种植,年年收获,这样人们的食物就会源源不断了,人们的吃食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但是在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炎帝就一样一样地尝,一样一样地试种,最后他从中筛选出了菽、麦、稷、稻等五谷。

炎帝为了教人们种庄稼,他就用石片在地里敲着、走着、喊着:“草死,苗长。”草就死去了。

后来,人们变懒了,在天热时,大家就用绳子把石片吊在树上,便坐在树下敲着,喊着。但是草也不死了。

■ 炎帝陵神农大殿

后来,人们学会用石片铲草了,但是草一铲去,地又被晒干了,而且铲草很费力气。有的人铲草劲使猛了,石片铲子也就断了。人们只得把石片翻过来扒草,这样使着比铲还得劲,从此便有了锄。

炎帝教会了人们种植五谷后,又教人们打井汲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这样收成就越来越多了,也逐渐满足了人们吃饭的要求了。

炎帝又发明了耒耜,教人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随着五谷的大量种植,人们的食物逐渐有了剩余。于是,炎帝又把野生的猪、狗、羊、牛、鸡等进行人工饲养,既作为人的肉食,又驯其畜力服务于人,由此又出现了畜牧农耕。

炎帝逐渐发现,人们在采集活动中经常误食某些动植物,会发生呕吐、腹疼、昏迷、甚至死亡等现象。他同时还发现,人们吃了某些动植物,却能消除或者减轻身体的一些病痛,或解除因其他食物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在渔猎生活中,炎帝又发现,吃了某些动物的肢体、内脏,能产生特殊的反应。

那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植物可以吃,哪些植物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人们只能靠打猎生活,但是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也越打越稀,人们只好饿肚子。同时,人们苦于无医无药,生疮害病时只能受着病痛的煎熬。

人们的疾苦,炎帝看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为人们治病呢?他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四天,炎帝带着一批人,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走啊走,腿走肿了,脚起茧了,还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地方。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了奇花异草,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

大家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里窜出一群虎豹蟒蛇,把大家团团围住。大家挥舞鞭子木棍,向野兽打去。可是打走一批,又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都赶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鞭子抽出的一条条或一块块伤痕,后来就成了它们皮上的斑纹。

大家觉得山里太险恶了,就劝炎帝回去。但他摇摇头说:“不能回!大家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 炎帝陵炎帝大殿

炎帝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很难爬上去。大家又劝炎帝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

炎帝摇摇头说:“不能回!大家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炎帝站在一个小石山上,对着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办法。他站的这座小山峰就是后来的“望农亭”。

炎帝想着想着,突然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来爬去。他灵机一动,把大家喊来,叫人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从春天搭到夏天,从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都不停工。

就这样整整搭了一年,搭了360层,才搭到山顶。传说,后来人们用的脚手架,就是学习炎帝的办法。

■ 炎帝陵建筑

■ 炎帝陵风景

炎帝带着大家攀登木架上了山顶,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为了防备虎豹狼虫,为了能在这里尝遍百草,他为人们找吃的,找草药,又叫大家在山上栽几排冷杉,当作墙壁防野兽,并在墙内盖茅屋居住。炎帝他们当时住的地方就是后来的“木城”。

白天,炎帝领着人们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把百草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是热的,哪些是凉的,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炎帝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突然一头栽倒。大家慌忙扶他坐起,可是他已经中了毒,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

大家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并喂到炎帝嘴里。炎帝吃了灵芝草后,毒气解了,头不昏了,又能说话了。

人们担心炎帝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还是下山回去,但他仍然摇摇头说:“不能回!大家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 炎帝陵大殿

炎帝尝百草时,随身带着一只能看到人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帮助他识别药性的獐鼠。有一天,獐鼠吃了巴豆,腹泻不止。

炎帝把獐鼠放在一棵青叶树下休息,过了一夜,獐鼠居然奇迹般地康复了,原来是獐鼠吸吮了青树上滴落的露水解了毒。

炎帝摘下青树的叶子放进嘴里品尝,他顿感神志清爽,还甘润止渴。他就教人们种这种青树,这就是后来的茶树。

我国南方的嘉木,茶树的叶子制成茶叶后可以泡水饮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是一种保健饮品。茶的口感甘甜,清新醇厚,香味持久,是我国各地普遍受欢迎的一种饮料,同时也是世界三大饮料之首。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炎帝因为教人种植五谷,并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等,遂被人们称为“神农氏”,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个由渔猎转入农耕的氏族部落,神农氏族开创了我国的农业文化。

炎帝神农氏以身实践和探索的精神,能分辨什么植物可以吃,什么植物不可以吃,亲尝百草,以辨别药物作用。他撰写了人类最早的医学著作《本草》,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基础,也开创了中医学文化,因此被人们称为医药之圣。

中医 也称汉医,是我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使用中药、针灸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们的劳动果实有了剩余,炎帝便设立了集市,让人们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从而出现了我国最原始的商品交易市场。

炎帝还教人们用麻织布,让人们穿衣。那时,人们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直到炎帝教人们用布做衣服后,人们才开始穿衣,这使人类由蒙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了重大一步。

炎帝还发明了五弦琴,用来供人们娱乐。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

据记载,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为: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心情舒畅。

炎帝还削木为弓,以威天下。他发明了弓箭,能够有效防止野兽的袭击,能够有力打击外来部落的侵犯,能够保卫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

■ 炎帝陵一角

■ 炎帝陵一角

炎帝又制作了陶器,他发明器皿、陶盆和陶罐,用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解决人们的生活用具问题。

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陶器后,人们就可以对食物进行蒸煮加工了,还可以贮存物品和酿酒了。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为了促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并按季节栽培农作物,炎帝还创年历,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月为三十日,十一月为冬至。

冬至 又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3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吃南瓜的习俗。

炎帝和黄帝还结为联盟,共同打败了九黎族蚩尤,他们两人在自己部落里威望都很高。炎帝管理自己部落时,治理很有方法。他不求回报,不贪天下之财,一心想使人类共享幸福。

他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炎帝部落的人们都很尊敬和爱戴他,想推举他做黄帝和炎帝联盟的新首领。

与此同时,黄帝的治理也非常贤明,于是他也被自己部落的人们推举为联盟新首领。这样一来,黄帝和炎帝就不得不相互较量决出胜负,这场决战就是著名的阪泉之战。

开战之后,黄帝率领“熊、罴、狼、豹、 、虎”六部军队在阪泉之野与炎帝摆开战场,六部军队各持自己的崇拜物为标志的大旗,黄帝作为六部统帅也持一面类似“大纛”之旗,列开了阵势。

炎帝在黄帝没有防范的情况下,先发制人,以火围攻,使得轩辕城外浓烟滚滚,遮天蔽日,黄帝用水熄灭火焰,并率兵将炎帝赶回阪泉之谷,嘱手下士兵只和炎帝斗智斗勇,不伤其性命。在阪泉河谷中,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兵法中的星斗七旗战法。

炎帝火战失利后,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施,就回到营内,不再挑衅。黄帝仰慕炎帝的医药和农耕技术,决心与他携手创建文明国家。他在炎帝营外摆阵练兵,千变万化的阵法层出不穷,星斗七旗阵,让炎帝看得眼花缭乱,在长达3年多的操练中,黄帝各部的战斗力逐渐增强了。

炎帝则利用山崖作屏障,只是观望阵势,不主动出战。黄帝在3年多的时间内,一边以星斗七旗战法练兵进行掩护,一边派兵日夜掘进,将洞穴挖到炎帝营的后方。突然有一日,黄帝兵将突然窜出,偷袭了炎帝阵营,捉住了炎帝。

■ 炎帝陵建筑

炎帝心服口服了,他没有听从属下的建议要求再战,而是主动说服部下归附了黄帝。黄帝做了联盟首领,炎帝则主动要求分管农业。

黄帝把联盟治理得非常好,炎帝与黄帝也配合得非常好,在他的领导下,农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炎帝在神农时代开创了丰富多彩的原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由此而形成的炎帝文化与黄帝文化融合为炎黄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源头。

炎帝和黄帝本为兄弟,只是后来分家治理不同的地域罢了,家族的第一原则就是合族,而不是依靠战争征服。炎帝晓明大义,最后将小宗归为大宗,所以从黄帝开始,人们便尊黄帝、炎帝为人文始祖,是华夏道统的象征。

道统 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儒家道统分为认同意识、正统意识、弘道意识3个方面。“道统”一词最早是由南宋思想家朱熹提出的,但道统说的创造人却并非朱熹,而是千百年来众所公认的唐代儒家学者韩愈。

黄帝与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了华夏族,两人都是我国民族、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在上古时创造了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 炎帝陵炎帝石像

炎帝精神主要是探险精神和奉献精神,以及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炎帝精神使最早的华夏民族在与自然和社会斗争中,摆脱了愚昧和野蛮,能够追求先进、文明与和平,这种精神使华夏民族获得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

炎黄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衰,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了中华民族而奋斗不息。炎黄子孙都有着对自己伟大民族和共同祖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炎黄文化已成为维系炎黄子孙团结友爱的巨大精神力量。

■ 炎帝雕像

阅读链接

相传,炎帝有一次梦见天堂栽着一种称为“稻"和“谷''的植物,但是,他不知怎样才能把谷种取回来。

有一天,他问身边的狮子狗说:“你知道该怎样去天堂找谷种吗?”狮子狗点了点头就到天堂去取谷种。但是,稻谷有天神把守。狮子狗就悄悄地洗了个澡,然后跑到谷堆上打了个滚,把稻谷沾在身上,回到了人间。

炎帝把谷种播种到地里,不久就长出了禾苗,并结出了谷粒。经过反复栽培,越种越多,后来就成了人们的主要食物。

人们为了感谢狮子狗到天堂盗取谷种的功劳,所以每当过“尝新节"时,首先就要祭祀炎帝,然后再给狮子狗一碗新米饭和一块粉蒸肉吃,最后才是自已“尝新" 2DWeAWzThcf4w5qmlsbIn8xKKH8ZlMBxv2ArpeiGzG/MosjNaWSWgdya7nYOR2G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