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全名为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在印度被尊称为“圣雄”。
从1893年起,甘地在南非进行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口号。1920年甘地回到印度,倡导对英国殖民政府“不合作运动”并领导国大党积极开展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从此,甘地一直是国大党的领袖,“非暴力”思想便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
由于反抗英国统治,甘地曾3次被捕,先后绝食15次。此外,甘地还主张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在反殖民主义运动中团结合作,并提倡社会改良及妇女地位平等。
1948年1月,印度发生了锡克族人和穆斯林教徒的纠纷。许多从巴基斯坦涌入印度的难民占领了穆斯林的清真寺。宗教纠纷引发了内乱。甘地为了平息这场纠纷,决心利用自己的巨大威望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又在新德里进行第15次绝食。
甘地的绝食产生了惊人的效果。巴基斯坦的锡克族难民把其占领的清真寺还给了伊斯兰教徒,一场宗教纠纷平息了。
然而,在印度一家报馆里,阿普迭和戈德赛却痛恨甘地的所作所为。他们认为甘地提出的“非暴力抵抗”的口号是胆小鬼的懦言,他们极端仇视穆斯林。于是,他们下定决心要杀死甘地。
阿普迭拟订了一个刺杀计划,准备在甘地与公众会见的比拉大厦动手。但这次刺杀甘地的计划没能得逞。剩下的5名刺客随着人群悄悄溜走。半夜,帕赫尔被抓住,在警察拷问下,终于招供。
警察认为那些刺客不会再来了。但是,刺客们又回来了。
1948年1月30日,甘地照常到比拉大厦做祈祷。这天中午,刺客们也准备行动。他们这次很谨慎。刺客们用女式披巾把戈德赛裹起来,男扮女装。戈德赛腰藏装有6发子弹的手枪,未经警察检查,混入比拉大厦祈祷场地。
下午5时,人群突然一阵骚动,然后自动向两旁分开,形成了一条通道。
甘地从通道尽头,慢慢地走过来。当甘地走到离戈德赛只有三步远的时候,戈德赛向前走了两步,按照印度传统的方式,把手放在胸前,向甘地鞠躬。人们都以为他是个虔诚信徒,不料,他突然向甘地连开了三枪。
甘地手捂胸口,挣扎了一下,然后慢慢倒下。
24小时后,甘地的遗体按照印度的传统习惯被火化了。大约有350万人伴随着甘地的灵柩一直走到朱木拿河畔,向“圣雄”告别。
戈德赛当场被抓获。这些刺客依法受到惩处,但是“圣雄”甘地却永远地去了!
什么是“非暴力抵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殖民政府迫使印度承担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付出的重担,导致印度人民生活极其困苦。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印度人民不断开展反英斗争。英国殖民者在1919年3月宣布实施罗拉特法案。该法案规定,殖民政府可以随意逮捕印度人,不加审讯即予以不定期监禁,被捕者不能聘请律师及证人辩护。印度人民强烈反对实施这一法案。甘地以国大党领导人身份给英印总督写信,同时号召全印度人民举行祈祷和集会演说,对殖民当局实行非暴力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