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玑珠满腹的司马迁

司马迁,陕西韩城人,生于公元前145年,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用毕生的精力给后人留下了历史巨著《史记》。4岁进书院,7岁能把145篇《国风》倒背如流。

司马迁家是史官世家,父亲司马谈在司马书院教书,4岁的司马迁已是书院的学生。一天,司马谈授完课后,想考查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于是,便叫王聪背诵《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文。

王聪开始背诵:“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下面想不起来,便用胳膊碰了碰同位的司马迁,司马迁会意,小声告诉王聪:“日月其除。”王聪接着背:“日月其余。”司马迁碰了碰王聪说道:“不对,是日月其除,不是日月其余。”王聪接着背:“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下面又背不出来,又用胳膊碰了碰司马迁。

司马迁小声告诉他:“好乐无荒,良土瞿瞿。”

王聪接着背:“好乐无荒,良土瞿瞿。”

两人的小动作被眯着眼的司马谈发现。

于是便说:“王聪,学习本是一件苦差事,不下苦功,怎能学到知识?不会就是不会,不能弄虚作假,知道了吗?”

王聪低头说:“知道了。”

司马谈接着说:“知错就改才会有进步。你要认真刻苦,明天还要叫你背,坐下吧。”

司马谈将目光转向司马迁,厉声说道:“你全都会背了,是不是?来,从头到尾,将学过的这5首诗给我全背出来!若背错一个字,看我怎么处置你!”

司马迁站起来开始背诵,背完之后又继续背另一首:“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司马谈听他背的这一首还未学过,便说:“好了!好了!你怎么将未学过的这一首也背出来了?”

司马迁回答:“您不是常说饱学方能为士吗?”

司马谈内心欢喜,却绷着脸说:“好了,好了,今后上课不准多话!”

司马迁年幼好学,不但勤奋,而且聪明绝顶,远近都知司马谈的儿子司马迁是史官世家后代,从小就玑珠满腹。

一次,外祖父杨鼎带年仅7岁的司马迁出席乡间文人的文学聚会,席间,一位40岁左右的儒士杜明把司马迁叫到眼前问:“你今年7岁,对吧?”

司马迁回答:“是呀!”

杜明又说:“听人讲,你能把145首《国风》全部背出来,这是真的吗?”

司马迁落落大方地说:“那还有假。”

杜明想当场验试,便说:“那能不能请你来背给我们大家听听?”

司马迁干脆地说:“当然可以。但不知杜先生是要我顺背还是倒背?”

司马迁出语惊人,在场之人无不愕然。周围的文人学士也都慢慢地靠拢过来,把这张桌子围得水泄不通。

司马迁却不慌不忙地站到一把椅子上,非常熟练地倒背起来:“第145首,七月流火,八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司马迁声调抑扬顿挫,周围文人不由啧啧称道:“嗯,真有水平!”

司马迁越背越有劲,145首《国风》在众人的掌声中全部倒背下来,众人无不惊呼:“奇才!奇才!”

从此以后,司马迁更加努力学习,10岁时,便随父去了京都长安。在严父的教导下,他遍读史书,又在父亲的熏陶下,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长大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各地,了解了各地历史和风土人情,这为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

做太史令后,他常随皇帝在全国巡游,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他还遍读宫廷藏书,最后运用所学及掌握的大量史料,历时10年编写了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共120篇,约50万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3000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史学和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QLrA/O1v3DUM6llLQBAE9dbYHBFWVWOrAi07uzJGWCnfe2H2CpWL/RpyevaYZ6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