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信主任医师对《大众健康》上所提出的问题,主要论述如下:
如果人的血小板数低于10万(100×1009毫克/升),就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中最常见的是至今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种病好发于20—40岁女性,而且不影响生育功能,因此合并妊娠较常见。病人体内有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它们不仅可能使病人自身血小板遭到破坏而减少,而且还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害胎儿血小板,引起胎儿血小板减少,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达34%~67%。不过,根据临床经验,当血小板数在5万以上时,多无出血表现;低于5万时才有出血倾向;而低于两万特别是一万以下时,会有严重出血,甚至发生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根据文献报告,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妊娠的母亲因出血危及生命者达5%,胎儿的死亡率也明显增高。出生前胎儿死亡率达18%,新生儿期甚至高达26%,因而患有严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原则上不宜妊娠。那么已经妊娠了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全部努力应集中在如何保证母亲和胎儿的安全上。
妊娠期孕妇应有规律地生活 ,避免感冒和外伤,注意并及时发现全身的出血倾向,以免延误治疗。最早和最易出血的部位是皮肤和牙龈。皮肤出血的特点是皮肤出现点状、片状的红色或紫红色,压后不褪色,可发生于外伤后,但多是无缘无故地产生,无任何不适,一周左右可自行消失,若不注意很容易忽略。牙龈出血多见于刷牙后,因此在刷牙和洗澡时应特别注意,仔细查看有无出血现象。较重者还可发生尿血和便血,因此每日还应注意尿和大便的颜色。应特别强调的是,口腔内出现血疱常是严重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先兆,应高度重视,一定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整个妊娠期间都应定期到血液内科和产科门诊检查,以了解血小板数目和胎儿生长情况。如果血小板计数在5万以上又无出血症状,则不用特殊治疗;若血小板数较低而又有出血倾向,则应到医院进行适当治疗,出血严重时可输注新鲜血或深缩血小板悬液,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一般病人可服用氨肽素和维生素C,长期服用亦无副作用。
孕妇应于预产期前半个月至一个月提前住院,接受升高血小板和减轻出血的治疗,并由产科医生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帮助孕妇分娩。产后若母亲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仍很重,则可按常规治疗。
胎儿娩出后,对新生儿的正确处理是保障胎儿生命安全的关键,故应尽快为新生儿做血小板计数,并观察出血症状,以确认有无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若新生儿血小板数大于5万而且无出血现象,则继续观察即可;着血小板更低又有出血症状,就需积极治疗了,必要时可用换血疗法。
经过以上积极治疗和病人的主动配合,保证母子安全是有希望的。但我最后还想强调,有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妇女还是以避免妊娠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