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儿童超常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应用能力概述

实践应用能力是指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人的一生中要学习各种大量的知识,每个人掌握的知识量是不相同的,同时每个人实践应用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能够将掌握的大量知识自如地运用于实践,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有些人尽管掌握了许多知识,但是并不会应用它们,掌握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无济于事。人们常称这些人为“书呆子”。

人们学习各种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要遇到各种问题时能正确的运用,以便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现有的知识,发展自己的智力。

一个人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才算是人才。爱因斯坦的好友米凯尔·贝宁一生好学慎思,从小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和对科学的爱好,但他的兴趣和好奇只是停留在学习理论上。因此,尽管他掌握了许多知识,但因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所以一生都没有任何建树。

实践运用能力超常的儿童的表现

(1)能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在理解的同时记忆住知识的内容,并且准确无误,一点细微的改变,他们都能发现,并且及时指出来。

(2)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现有知识的适用范围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3)对各种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超人的求知欲。

(4)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不生搬硬套。对掌握的知识能做到“举一反三”,随着问题性质的变化,运用不同的知识去解决。

(5)喜欢探寻各种知识的来源,如一个公式或定律是如何总结出来的等等。

(6)常常对所掌握的知识质疑,不盲目地接受知识,而是先用实践验证一下,具有一种只愿接受那些经过自己亲身实践的知识的倾向。

培养儿童实践应用能力的方法
首先让儿童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

理解知识的意义是应用知识的第一步。许多学生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不知道这些知识讲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既然不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当然就更谈不上运用它们了。第二是儿童实践运用能力差,甚至没有应用知识的观念,只是把知识死记硬背住而已。因此,培养儿童实践运用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儿童把所学知识的意义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记忆。如何了解儿童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的意义呢?检查的方法是:家长让儿童用自己的语言,不是按照书本中的话,将知识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如果所表达的含义与原义相符,就证明他们基本上掌握了知识的意义。

先用后教

传统的教育方法都是先给儿童讲解某个公式、定律,然后讲例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做。这样学生的思路完全被教师控制住了,学生的心理认识完全进入了“公式——例题——原理”之中,认为学公式、原理就是为了做作业题,而与实际生活无关。要改掉儿童的这个心境,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就要在“用”后教。方法是先提出实际中的问题,让儿童去想,然后教儿童解决方法。

例如:要教会儿童求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教师就应先拿一块正方形的实物(不只是在黑板上画出)问学生,这个物体的面积是多少呢?或者对学生说,你们家里的四方桌的面积是多少?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针对这个问题去思考。当教师把求面积的公式告诉他们时,他们就能很快地掌握这个公式,而且会应用。

经常让儿童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要针对儿童在学校或家里学过的知识向他们提问,让他们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例如,有个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提高实践运用拼音的能力,让他们回家后,把妈妈说的话用拼音拼出来。放学回家,妈妈见他回来了,就说:“放学了。”孩子马上拼出:“fangxuele。”妈妈又说:“真淘气。”孩子又拼“zhentaoqi。”又如学过了各种面积公式后,就让儿童求见过的各种物体的面积。再如,让儿童写各种应用文、介绍信、感谢信等。

熟能生巧

要想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必须经过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要想“巧”,必须“熟”。儿童只有把知识熟练地掌握了才会灵活地应用。 E+vI2cGxTay5SqvFIYNWBfmKwoRIoQ5YJbwld0KDpdYDjxVQBS12XSCQ3ArdFBo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