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月婴儿按如下方法进行测试:
1.看画:
A.对喜欢的图画笑,对不喜欢的图画一扫而过表现分明(10分):
B.对所有图画表现一样(6分)
C.从未看过图画(0分)
以10分为合格
2.追视红球:
A.向左右追视达180°,头和眼同时转动(10分)
B.仅双眼转动,幅度小于60°(6分)
C.不追视,双眼不动(0分)
以10分为合格
3.看手,仰卧时伸手到眼前观看:
A.10秒以上(12分) B.5秒(10分)
C.3秒(6分) D.不看(0分)
以10分为合格
4.随声转头:
A.听到母亲的声音转头观看(10分)
B.眼看不转头(5分)
C.不动(0分)
以10分为合格
5.物放入手心:
A.紧握放入口中(12分) B.握紧达二分钟(10分)
C.握住马上放手(8分) D.不握掉下(2分)
以10分为合格
6.高兴时发出元音:啊、咿、哦、呃、呜等:
A.3个(10分) B.2个(6分)
C.1个(3分) D.不发音(0分)
以10分为合格
7.饥饿时听到脚步声或奶瓶声:
A.停哭等待(10分) B.哭声变小(8分)
C.仍大声啼哭(2分)
以10分为合格
8.逗笑时:
A.45天前笑出声音(12分)
B.45天后笑出声音(10分)
C.微笑无声(8分)
D.不笑(0分)
以12分为合格
9.用勺子喂钙剂时:
A.吸吮吞咽(8分) B.舌头顶出(4分)
C.未喂(0分)
以8分为合格
10.俯卧抬头:
A.下巴离床(10分) B.下巴贴床(8分)
C.抬眼观看(4分) D.脸全贴床(2分)
以10分为合格
11.竖抱时:
A.头直立不用扶持(6分)
B.头垂前方(4分)
C.头仰向后(2分)
以6分为合格
12.扶腋在硬板床上自己迈步:
A.10步(10分) B.8步(8分)
C.6步(6分) D.4步(4分)
E.不动(0分)
以4分为合格
1、2、4题测认知能力,应得30分;3、5题测精细动作,应得20分;6、7题测语言能力,应得20分;8题测社交能力,应得12分;9题测自理能力,应得8分;10、11、12题测大肌肉运动,应得20分,共计可得110分,总分在90~110分之间为正常,120分以上为优秀,70分以下为暂时落后。哪一道题若在及格以下可先复习0~30天相应的题目,练好后再学习本年龄组的试题。若哪一道题在A以上,可跨过本月的练习,事先练习下一个月相应题。
1.婴儿的视觉逐渐完善,对喜欢的图画除有较长时间的注视外,还出现欢乐的表情,婴儿的欢乐注视能维持到5~6个月。视分辨引起的喜悦对诱导认物有好处。因此家庭应把不同的图画挂在婴儿竖抱能看到的最佳位置,每天竖抱婴儿去看画,使他产生喜悦的心情,一面看,大人一面对他介绍,告诉他物名或用有趣的声音引起婴儿的兴趣,如看猫图时发“喵”的声音引起婴儿注意。
2.婴儿追视红球能达到180。,即要用眼和头同时转动才能看到。这时可让婴儿仰起头看比头略高的红球,或俯头使下巴贴颈部,以看接近胸脯的红球。还可将红球慢慢转圈,让宝宝作环形的追视,使头颈的运动与眼协调,以扩大视野。
如果婴儿的头还不能随眼睛转动,大人可用手帮助他转动头部,以便向目标方向观看。在竖抱时父亲可在母亲身后左右转动,让婴儿寻找,使婴儿学会眼睛和头部都转动去寻找父亲的位置。
3.婴儿会自己伸手到眼前观看10秒以上,说明婴儿有了简单的手眼协调。人手的技巧,各种工艺都要有手眼的协调能力。婴儿能用眼看着自己的小手,渐渐地手的活动增加,能互相握住,手指来回活动,婴儿的手也成为好玩的东西使婴儿自己娱乐。
如果婴儿还没有注意自己的双手,可用红布条、红手镯或红的小铃挡挂在婴儿的手腕上,使他看得到颜色或听到铃铛的声音而吸引他的视线看到自己的小手。大人也可帮他伸起小手达到视线范围,引起婴儿的注意。此外,可把大人的手套清洗干净,手指用泡沫塑料填充,吊起在婴儿手能够得着处。一来让婴儿看到它,二来引诱婴儿用手去拍击或抓住它。手套模拟母亲的手,使婴儿感到十分亲切。手套有5个手指,抓住一个还有许多,总是抓不完,使婴儿有极大的兴趣。
4.婴儿能将母亲的声音与喂哺联系起来,有相应的转头观看动作,表示婴儿已形成声音与喂哺的条件反射。这是将来婴儿听声视物学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试将家中的录音机收音机变换位置播放,使婴儿学习听声转头而且动作灵敏。
如果婴儿对母亲的声音反应不够灵敏,应在喂奶之前母亲答应“来了,马上就来,不要哭”。平时护理时母亲要同婴儿说话,使他熟悉妈妈的声音。在婴儿看不到母亲的地方叫喊宝宝的名字,由父亲帮助婴儿转头“找到”母亲,此时母亲应抱起婴儿说“我在这里”。父母可对调位置使婴儿学习认识父亲的声音,学会向父亲转头寻找。经常练习,婴儿就会对声音有灵敏的反应。
5.婴儿会握物,而且能将东西放入口中,这是一种觅食的本能,动物生存全靠自己觅食。婴儿只要能将东西握紧就会放入口中,尝尝是否能吃。但这时婴儿先天的握物反射渐渐减弱,有时握不住会将东西掉下。母亲要常常伸手指放入婴儿手心,或将笔杆花铃捧等放入婴儿手心,使他反复练习握物。宝宝握物由无意渐渐到有意,经常学握物可以锻炼手指的屈伸,使握物由原始反射的无意握物过渡到有意握物。
6.婴儿会发出两三个元音,这是很大的进步。父母要作出回应,在他无意发音时发出与他所发的相同声音。这时婴儿会停下来,看看是自己的声音还是别人的声音,然后自己在相同的口形下再多叫几声。经常反复的练习婴儿学会用一定口形发出声音,有时会叫出“啊不”“啊咕”等两个音节。父母在照料婴儿时要用夸大的口形同婴儿讲话,用不同口形发出不同的无音让婴儿模仿。
从不发音的婴儿是因为缺乏语言环境,如果父母太忙或无人同婴儿说话,可用会哭或会叫妈妈的娃娃诱导婴儿发音。或者用录音带录婴儿哭的声音或偶然发出的声音重复播放以促进婴儿的发育。因为婴儿发音延迟会导致语言延迟。
7.婴儿开始有预测能力,能在听到妈妈脚步声或奶瓶声时就停哭等待。对声音的条件能预测到结果,这种声音每次都会得到满足,能力就逐渐提高。千万不要让婴儿等待过久,如果婴儿久等而得不到满足就会失去安全和信任感,使其他条件反射难以形成。
如果婴儿还未学会预测,仍在大声啼哭,母亲仍要回答“来了,不要哭了”,赶快抱起婴儿换去尿布,洗净手和擦净奶头喂哺,一面喂一面同他讲话,让他听熟母亲的声音。人工喂奶时要将奶瓶在婴儿眼前晃一晃,敲出声音使他听到声音才喂奶,使婴儿记住这种声音而学会预测。
8.婴儿会笑出声音,也是婴儿的一种进步,要让婴儿每天开怀大笑几次,笑出声音洪亮而快活,逗婴儿笑能使全家快乐增加亲子之情。经常会笑,而且遇到许多情况都笑,说明婴儿对引起笑反射的条件感受较多,大脑中神经联系越广泛婴儿越聪明。
如果婴儿只会微笑不会笑出声音,说明家长和婴儿的交流还需加强,逗乐的次数太少。开始逗乐时大人一边说笑一边触动婴儿的某一个部位,家长常说“婴儿有一根痒痒肉,一碰就发笑”,说明家长找到一种引起笑的条件,使婴儿发笑。此外,父母有时做怪脸,有时把婴儿举起,或拿出某一种玩具时婴儿会笑,每一种条件都要记住而且交换利用,让婴儿经常发笑。经常同父母一起玩耍逗乐,自然就会笑出声音,婴儿不会笑除了与逗得太少有关系外,也与智力发育有关。如果56天仍不会笑就要带婴儿去找医生检查有无智力落后。
9.婴儿会接受勺子喂食,有适应新食具的能力,说明宝宝舌、咽、唇的配合协调,渐渐学会见勺张口,吞咽时舌头不将食物顶出,学会用舌头舔食,为以后学用勺吃辅食奠定基础。
如果婴儿从未使用勺子,婴儿会用吸吮的方法,小唇嘬起,舌头用力同口唇配合,用吸吮法吃勺中之物。在吞咽时由于口腔嘬起,容积不大会将一部分食物顶出从口角流掉。反复用勺之后婴儿渐渐用另一种口舌的配合来适应新工具。适应也要从多次喂哺中学到。在偏远的山区里,如果母乳不足,又没有奶瓶,母亲也能用勺子把婴儿喂养成人。只要练习都能适应。
10.婴儿颈肌开始发育,俯卧时能抬起脸部甚至下巴能离开床铺,这是婴儿经常趴在床上练习的成果。这种练习至关重要,婴儿会逐渐抬起头,不但能看到躺着看不到的许多东西扩大视野,而且使颈肌强壮能支持头的重量,渐渐使上肢和胸肌背肌都渐渐强健,为以后学习匍行和爬行打基础。如果婴儿还未趴在床上练习,婴儿的头不能抬起,脸贴在床铺上。这时父母一手拿着铃铛在头顶方向摇动,一手帮婴儿抬起额部让他看到铃铛,经过反复练习婴儿就能抬起眼睛和脸看头顶方向的东西。每天练1~2次,不到一周婴儿颈肌开始发育就能抬起头来。
11.竖抱婴儿时头能仰直不必扶持,这是颈肌发育的标志。婴儿最喜欢家长竖抱着看画,看街上的汽车。竖起来抱视野比躺着抱大得多。10分钟左右要换姿势,让婴儿躺一会儿休息一下,再竖起抱到另外的环境。经常竖抱婴儿不但身体强健,看得多,以后学习会快些。
如果从来没有竖抱婴儿,开始学习时要用另一只手把婴儿的头托住,让他保持头的直立,托的时间可短些,1~3分钟,看完图画就把他横着抱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竖抱扶托头部到户外去。婴儿对户外事物有兴趣就会主动将头竖起一会儿。经常带婴儿看他喜欢的图画及到室外看东西,由于兴趣会帮助婴儿更快学会抬头。此外俯卧抬头也可以帮助婴儿在竖抱时把头抬起。
12.婴儿在硬板床上仍然能迈出4步,表示婴儿仍然保持先天的步行反射。这种能力只有在不断练习下才可维持,如果婴儿整天都躺着没有人扶着他练习迈步,这种能力会在56天后消失。
有人担心过早让婴儿迈步是否会将腿压弯了。这一点要加以说明,一方面婴儿的体重是由大人托住腋部,不由婴儿的腿承担,二来每次练习只迈出几步,不到1分钟,每天练1~2次不会使婴儿的腿受压。如果婴儿的迈步反射已经消失,托起后不能主动迈出,就不应再等待,立即将婴儿抱起休息。这样对婴儿是没有伤害的,由于迈步要用大腿的股骨前和股骨后的肌肉,迈步会使股肌发育。使婴儿将来学走时比较快且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