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训练孩子手眼的精确性及协调性,锻炼双手配合动作。
玩法 为孩子准备一根尼龙绳或纸绳,其次选择大个的木珠,直径在2厘米以上,防止孩子吞下。珠孔口径为5毫米,以便于穿入。也可以将粗的塑料导管剪成2厘米左右的小段,让孩子学习穿入,也可以利用旧的算盘珠子。家长先示范用绳子从洞穿入,从洞口的另一侧将绳子提起,将绳子完全穿入珠子内,防止绳头掉出。等孩子熟练后,可让他同家长比赛,让他赢几个回合,看看1分钟内孩子能穿上几个珠子。
目的 了解时间概念,分清早上(白天)和晚上。
玩法 清晨,妈妈说“宝宝早上好”。让宝宝说“妈妈早上好”。边起床边向宝宝介绍“早晨天亮了,太阳公公也快出来了,宝宝快穿好衣服出去看看”。白天要打开窗户和窗帘,使室内空气流通,让宝宝享受新鲜空气。白天可以出去玩,也可在家中玩,白天天很亮,不必开灯。到晚上也要向宝宝介绍“天黑了,外面什么都看不见了,要开灯才看得见,咱们快吃晚饭,然后洗澡睡觉”。使宝宝能分清早上和晚上,并让宝宝学习说“晚安”才闭上眼睛入睡,但妈妈不要立刻离开宝宝身边,因为孩子会睁开眼睛看看,如果妈妈还在,他才能安心入睡,不妨多道几回“晚安”,让他将词汇学熟练了。
目的 认识完全一样的东西或图片。
玩法 找来一些孩子已经能熟认的物品和图片,先找出2~3种完全一样的用品或玩具,如两个一样的瓶子,一样的积木,一样的杯子乱放在桌上。妈妈取出其中两个一样的东西摆在一起,说:“这两个一样。”鼓励孩子找出第二对和第三对。
再找出以前学习认物的图片,先选择3对乱放在桌上,让为它们一一配对。以后一面学习新的物品和图片,一面做配对,渐渐增加要配对的图片,使孩子能从10、12、14、16、18张当中将图片完全配成对子。
目的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玩法 让孩子坐在妈妈身边进餐,并由孩子自己拿勺子,妈妈可以帮助孩子盛菜,盛饭,但是不可以喂。鼓励孩子会用勺子,称赞饭菜的好味道,以促进他积极的情绪。每次少盛一些,使宝宝不用帮助自己能够吃完,鼓励添饭。要求孩子与大人同桌用餐,如果离开桌子就要批评他。大家都吃完饭后就要收拾桌子,要求孩子要同大人一起快快吃饭。如果孩子不吃,没有其他原因,是等待大人来喂时,大人坚决不喂,而且用餐期间不给与任何食谱上未规定的食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助习惯。盘中的好菜按人分份,不让孩子独占。
目的 练习孩子手眼协调及由局部推断整体。
玩法 用贺年卡3~4张,将硬纸贴在底面使图片加厚。把图中主要人物或物品的重要部位切开,使图卡分成2、3、4片不等。先取分成两片的图卡让孩子试拼,如果不会可以示范一次。依次让孩子自己试拼切分成3、4片的图卡。
最后将所有碎纸片完全混合,让孩子自己将每一种图片拼好。
选择图片时的纸片,最好一图一物或图中以一物为主一物为辅,如动物、人物、水果等最佳,房屋、植物次之。另外风景画较复杂,不易孩子由局部而推断整体。
目的 学习认识两种以上颜色。
玩法 红色是孩子认识的第一种颜色,所以要先将红色的玩具让孩子温习,熟认红色。再取黄色(或黑色)的玩具放在旁边,指着玩具说:“这是黄色(或黑色)的”。然后多搜集一些黄色的物品,如黄色的鞋子、手绢、积木、插塑片等,依次介绍,多次重复“黄色”,然后再让孩子取出红色的积木和黄色的积木,看他是否能真正挑出正确颜色。学会之后,要连续练习一星期,直到巩固为止。家长切记千万不要一次同时教识几种颜色,否则容易混淆。每种颜色学会巩固1~2个月之后再学第三种颜色,逐渐增加。
目的 以背数为识数打基础。
玩法 以背儿歌的形式让孩子学习背数。平时喊口令一、二、三,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再加上4和5,背会1~5并不困难。重点在6~10上,可以只学习背6~10,然后再由1背到10。有些孩子特别喜欢押韵背诵,可以让他背1~7的韵歌:
“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一面背,一面拍手,每三个数拍一下,这种正数和倒数的歌诀对将来学习加减法时都十分有用。在学背诵的同时,也可以随时让孩子记述任何两位数以锻炼短时记忆能力,如记住2和5,9和3等。多数孩子多先学会背数,然后学会点数,最后才真正认识数。
目的 增强孩子手足合作协调,学习与别人配合,逐渐能参加同龄儿童的游戏。
玩法 捡球:让孩子去捡滚动的球,这是孩子乐于参与的第一步。
接住从地上滚来的球:使孩子事先做好准备姿势,接滚到面前的球。在熟练的基础上渐渐学接滚到身边的球,和滚到离自己较远的球。
与其他小朋友配合玩布巾滚球:用一条旧的毛巾,由小朋友握两个角,让球在布巾中央滚动而不掉到地上。两个人动作要配合得好,先让球在布巾中滚动,以后可以让球在布巾中央弹跳而不滑落。
接从地上弹起来的球,或用脚挡住踢过来的球。
目的 认识大、中、小及其容量,锻炼手的精细动作。
玩法 准备大中小不同的三个瓶子,先让孩子学习拧开螺口瓶盖,然后按不同大小将瓶子配上盖并拧好。让孩子自己玩一会,待孩子能准确无误为三个瓶口配盖并拧上盖子之后,再做第二套游戏。将中号瓶子装满米粒,把瓶中的米粒倒入大号瓶子内,看看米粒占据瓶子多少空间,可以划上记号;再将大号瓶的米粒倒入放在盘子里的小号瓶内,看看瓶子装满之后米粒溢出来洒在盘子内。这个游戏要在大人看管下由孩子尽量不让米粒洒到外面多少。等到精巧熟练,倒入米粒不洒出之后,可以用水练习,让孩子自己通过实践看看哪个瓶子装得多。同时学会大、中、小的顺序及容量。
目的 了解气候变化。
玩法 晴朗的天气倍受孩子们喜爱,在有太阳的日子里可以到户外玩耍,寒冷的冬天有了太阳也会觉得温暖。在北方孩子们也喜欢下雪天,地上一片雪白,雪挂满了树枝,空气清新。大孩子们会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小孩子也喜欢在一步一个印的雪上走走,看热闹。刮风和下雨天孩子们却只能在家中。阴天会影响人的情绪不如晴天快乐。孩子们有所感受,就会注意天气,而且喜欢同大人一起听天气预报。有些孩子从此学会了跟随广播员预报天气,会说一套“××地方晴,风力1~2级,最高气温10度,最低气温零下1度”。也会背诵不少地名,如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等。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一串四个字的地名也会背诵。经常看电视的孩子也能在家庭放大的地图上指出位置,每当问到上海、南京、重庆等地时立刻能从地图上指出正确位置。
目的 认识植物。
玩法 在郊游或饭后散步时,家长应教孩子学会看到的东西。例如,花和树叶不同,花的颜色漂亮,有香味,吸引蝴蝶和蜜峰采蜜,同时可以传授花粉;叶子绿色,是制造食物的地方;树根从地上吸到水分,通过树干树枝送到花和叶子上,叶子较好的食物,也由树干分送各处,或者储存在根和根茎上,如萝卜、土豆是食物储存在根和根茎上的植物。果树的果子之所以有甜味也是由叶子制造的。
能够四处奔跑的动物,会自己寻找食物,如寻找野果、蔬菜、野草等作为食物。植物不会跑,它们有根、茎、叶,自己制造食物,不但供自己用,也养活了动物和人类。我们吃的食物是植物的种子,蔬菜和水果都是植物,有了植物人类才能生存。
目的 培养孩子懂礼貌的好习惯。
玩法 首先主要是在家庭中应用礼貌语言,通过日常的模仿,孩子很容易学会。例如,每天早晨起床要问“您早”,家长可以先做示范,也可趁势用英语说“Goodmorning!”渐渐成为习惯。每天早晨第一次遇到人时要说“您早”。平常家长让孩子干一些杂事时,也不要忘记说:“请你给我拿××”。当他递过来时说“谢谢”。也要求孩子在请求父母帮忙时说“请”或“Please”。父母帮忙后也说“谢谢”或“Thank-you”。这样互相礼尚往来才能培养懂礼貌的孩子。
当自己有事外出或家人离开时要互道“再见”或“Bye-bye”。晚上睡前要说“晚安”或Goodnight”。有亲朋来访时要问候“您好”或称呼“叔叔阿姨好”。客人进屋后要让坐。孩子见惯了父母待客也能知道些一般礼节。客人离开时一定要送出门口,请客人有空再来。客人带来的小朋友要由小主人负责接待,拿出玩具共同游戏。如果孩子躲避怕生可以暂时不管,千万不要在客人面前教训孩子。待客人离开之后,只有两个人时才慢慢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做,鼓励点滴进步。
有些孩子特别胆小怕生,不要勉强他非叫“××叔叔”或“××阿姨”,如果孩子不作声就不必勉强,以免由于害怕而重复发音出现口吃。
目的 培养孩子自己穿衣服的生活自理能力。
玩法 找出一件前面有图或动物的背心或套头衫,让孩子分清前后,看清领口前面开口比后面大些,将两手伸到袖口或背心的袖洞内,双手举起,将衣服的领洞套在头上,用手帮助使衣服套过头而穿上。这种学习最宜从夏季开始,一来夏天衣服简单,二来夏天暖和,孩子动作再慢也不致于着凉。让孩子在夏季学会穿套头衣和松紧带裤子就行了,秋天时渐渐增加衣服也就成为渐渐学习的过程,那时自己穿衣也就不觉得太困难了。
目的 训练孩子高空控制身体平衡。
玩法 将平衡木架于离地10~15厘米的支架上,家长可先单手扶孩子在平衡木上来回走几次,使孩子习惯在高处行走,然后让孩子扶着棍子,家长扶棍子另一端,在一定距离内陪着孩子来回走几次,渐渐手离开棍子让孩子自己在平衡木上行走。鼓励孩子展开双臂以协助身体平衡。
学会自己走平衡木之后,可以再进一步在头顶放一本薄书,让孩子在平衡木上走,或者手拿乒乓球拍,上面放上乒乓球。也可以学习在平衡木上做一套动作,如举右手,举左手,举右足,再举左足,身体转一圈再走等。
目的 由学会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渐渐理解数序的意义。
玩法 套叠玩具中有套碗,套塔和套筒,都是这个年龄最好的玩具。套碗有圆形、方形、三角形和其他不同的形状,每套有6~9个,按大小顺序将碗打开,再依序套上;套塔的中央有柱、依大小顺序将中央的圆孔套入柱中形成塔状。这两种比较容易,手巧的孩子在20~24个月时基本上会放得很好。
与套塔和套碗不同的是,套筒是由一系列筒状的小盒子构成,并且每个有盖,要将每个盒子螺旋盖打开。先装上最小的,依顺序放入,最后放进最大的套筒内。由于有拧开和盖上的过程,故较套碗和套塔略为难一些。孩子常常会漏放某一层,而重新将盒子打开,经过若干次试放才能完全套好。为此这一玩具能吸引孩子玩上半个小时甚至更长一些,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努力将每个小筒摆齐。套叠玩具的优点是它按大小秩序排列,使孩子从过去认识的大、中、小更进一步分成一个比一个大,然后再认识一个比一个小。在孩子依顺序排列时渐渐认识了数序关系。如果家长常常教导孩子数数,将最小比作1,略大一些的比作2,每次套一个说出一个数,孩子就会很快理解数序的意义。
目的 认识各种工具有不同条件下的应用。
玩法 搜集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让孩子认识交通工具的名称及图片的背景。如飞机在空中飞,轮船在大江和大海上行驶,小木船或游艇在公园的湖中游。大街上有公共汽车,中巴和出租汽车,也有许多人骑自行车和摩托车。城市地下有地铁,各城市之间有火车在铁路上跑。不同用途的汽车有特殊的名称,如送病人的救护车,送货物的货车,救火的消防车,扫地的扫地车,还有清洁厕所的粪车等等。
认识图片上的交通工具后要安排实地观察,有时孩子会发现许多新鲜事物,如建筑工地上的推土机,挖土车和大吊车;打仗用的坦克,海中的潜水艇,空中的轰炸机,甚至飞到宇宙去的宇宙飞船等。只要孩子真正看到过的东西,家长介绍过的名称会留下深刻印象,如果结合英语学习,如Car,Plane,Ship等,孩子都能记住。
目的 学会相等的概念。
玩法 从孩子熟悉喜爱吃的食品学起,分糖果时每人一块,大家“同样多”。分瓜子或花生,每人2~3颗,也是“同样多”。由于孩子暂时手口不能同步,所以分东西时往往每人1颗,再第二轮又每人1颗,第三轮也是每人1颗。家长不要着急,待孩子走上几圈已经很累时,再告诉他如果手中一下抓住2颗或3颗就可以一次分完。这时孩子也愿意用手去学习抓“同样多”的东西。由于孩子目前只会识1~3,所以暂时学习每人2颗或每人3颗都是“同样多”。熟练之后,渐渐就可以增加至4和5。
目的 听懂耳语,传话正确。
玩法 与说悄悄话一样,先由妈妈附在孩子耳边说一句话,让孩子跑到爸爸身边,告诉他妈妈刚才在说什么,由爸爸将话再讲出来,看看孩子是否将话听懂了,并能正确地将话传出去。耳语是一种特有的方式,它声音低,不让他人听见,而且听者只能用听觉去理解,不能同时看眼神和动作。孩子很喜欢耳语,因为它有一种不让别人知道的神秘感。然而,由于孩子尚处于语言的学习阶段,光靠听觉,没有其他辅助方法,要听懂耳语有一定的难度。开始时可先说一个物名或两三个字的短句,让孩子第一次传话成功,增强信心以后再渐渐加长句子,并增加难度。
目的 学习辨别和书写几何图形与汉字,练习书写技巧。
玩法 只要孩子会用蜡笔画出十字形,那么他就能很快学会画正方形。正方形的要求是四个角都是直角。会画正方形就可以开始学写汉字了。先学写容易的笔画少的汉字,如一、二、三、十、上、下、中、人、大、天、土、工、王等汉字。孩子最喜欢变戏法,用小黑板或写字板学习会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许多字形相仿的汉字。如一,再添一横又成二;人字加一划变成大,再加一划又变成天;先划一个十字,在右上方加一点去掉上边竖就成为下。一边加一边讲,再让孩子自己实践,孩子在变戏法的活动中学会了边认边写汉字。又如先画一个小方形叫口,在当中加一划成日,在上边加一撇成白,在上面加一横又成百。相似的汉字在一起学习便于分辨,如人和八只差在当中是否合拢。边写边认易于忘记,要用小字卡写出来再让孩子多次认读,看卡再学写才能巩固效果。
待孩子学会画正方形,再教他将正方形拉长就成长方形,如同家中的冰箱。如果将圆形拉长就成椭圆形。将圆形切开一半就成半圆。如果将正方形斜线切开就成三角形,将正方形压扁,上下角为锐角,两对角为钝角称为菱形。将正方形或长方形左右两边略为移动,使上边短,下边长就成为梯形,如同建筑师傅上房顶所用的梯子一样,上小下大才能放稳。通过学习,两岁半的孩子能学会4~5种形状,甚至认识红旗上的五角星。
目的 训练孩子走和弯腰动作,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玩法 由父母扮演鸡妈妈,孩子扮演小鸡,家长教孩子把两个手指相抵放到嘴边,带孩子走或绕圈走,边走边说:“小鸡小鸡叽叽叽,跟着妈妈去找食,小鸡小鸡叽叽叽,快快把米吃!”说完低头弯下腰,头上下点动学吃米的动作。
目的 提高孩子手的精细技巧。
玩法 让孩子包饺子,给孩子一个小面团,让孩子学着捏。孩子会学大人的样子将面团搓圆,用手掌压扁;或者将搓圆的面团再搓成条。他会用一根筷子当擀面杖,将面团辗成片。总之这个小面团也成了孩子的玩具,会使他高兴半天。可将这个小面团放在小塑料袋中存入冰箱,让孩子多了一件有趣的玩具。如果要让面团保持经常柔软湿润,可加一点盐和1~2滴甘油。为了增加美观还可加上一小点红药水或一小点水彩的颜色,就可得到不同颜色的面塑。如果再加1~2滴蜂蜜,捏出来的东西会表面光滑,没有裂痕。
通过捏面塑,孩子的手可以锻炼得细致和精巧。例如,从圆的面团压扁成片,可以变成盘子和碗,再捏一小条在旁边加一个柄成为一个小杯。捏一个圆球,插上一根火柴,变成苹果或梨。捏一个大球,上面加一个小球变成一个不倒翁,家长可在上面画出五官。这个面团在孩子手中可以有许多变化。
另外,还可以换一种方式玩面团,例如,桌上原来有一个硬币和一个面团。忽然,硬币不见了,孩子到处找也找不到,原来硬币同包饺子那样变成馅,藏到面团里面了。
目的 认识不同的职业。
玩法 外出时,孩子会遇到多种不同职业的人,如乘公共汽车时,认识售票员和司机;到医院看病时认识医生和护士;跟妈妈去商场时会认识售货员和经理;也会遇到给家里送信的邮递员;同大人在餐馆里用餐时会认识服务员或者炊事员;到郊区或亲属家中会看到种地的农民伯伯;在工地会看到建筑或修路的工人;早晨在马路上会看到清扫街道的清洁工等。家长要随时给孩子介绍不同的职业所做的工作和作用,使孩子学会尊敬做不同工作的人,与各种人积极配合。如不随地扔东西,以免扫地阿姨辛苦;把碗盘中食物吃干净,以表示尊敬做饭的人;看病时不哭,使医生快把病看清楚才能治得好等等。
目的 锻炼孩子的忍耐力。
方法 这一时期的孩子往往脾气急躁,尤其是想要的东西不能马上得到时就会发火。要让孩子会等待。例如,妈妈正在做饭,但是孩子早已饥肠辘辘,这时千万不要给他吃点心或零食,否则吃饭时就没有胃口了。应当请他来当“助手”,看看桌子摆好没有,帮助清洗盛菜的盘子。让他一面忙碌着,一面耐心等待,直到开饭时自然胃口很好,也能独立将饭菜吃完。
有些时候,孩子见别的小朋友手里有个好玩具,很想玩一下,但人家又不肯给他。这时妈妈应当想办法引开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去注意另外好玩的东西,如去逛逛商店,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如果孩子仍然想念那件玩具,要让他学习等待,告诉他要遇到机会才能买得到相似的玩具。
带孩子去儿童游乐园时,如上滑梯,坐碰碰车,坐飞机等都要经过排很长时间队或者买票才可以玩,有时人很多,要排队才能轮到。要教导孩子耐心等待,才可以享受玩的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等待无处不在,要从孩子能听懂解释的时候起,找机会让他学习忍耐,这是性格培养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目的 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巩固所学物名、颜色、数字和汉字。
玩法 孩子在2岁时就能玩配对游戏。如图片配对,在众多图片中找出相同的动物、水果、日用品等。颜色配对要在2岁半前后,当孩子已学认4~6种颜色时,用颜色相同的图卡配对,或用颜色相同的物品配对都是很好的游戏。两岁半前后,孩子已认识若干汉字,可以做字卡配对,用白纸剪成小块,每个汉字写两块,将字卡混在一起,让孩子找出相同的配对汉字。还可以做数字配对,以促进孩子学认数字和分辨形状近似的数字,如3和8,6和9,2和5也有时容易混淆,可以通过配对使孩子学会正确辨认。
此配对更深一层的游戏是接龙,拿一付好的骨牌或纸牌。也可以用自己写成的汉字和数字卡片,在每张卡片的两端各写不同的汉字或数字。玩时将卡片前端与桌上卡片后端配对;再选卡片与其后端接上,摆成长排。可以两三个人一起玩,看谁最先把手中的卡片接完。每次可加入1~2个新的字卡,使孩子认识新的汉字和数字。
目的 学会辨别和书写数字,练习书写技巧。
玩法 先学写近似的数字,如1和7,再学写4,这三个数字都以直线为主,而且易于辨认。然后学写2和3。2似鸭子,3似耳朵,注意3的方向,开口向左,勿写成ε。再学写5。5与3方向相同,上面一竖一横。然后学写0和8。许多孩子用两个小圆圈连成8,经过指导才会旋转成8,要注意3与8的区别在于3是两个半圆,向一边开口,8是封口的圆。最后才学写6和9。6头上有小辫,9下面有脚。有些孩子会写成方向相反的d和p,要经过纠正才能写正确。
通过练习有些孩子能学会2~4个数字,个别孩子能学会写0、1、7、4、2、3等6个数字。在配对时先学认,能写几个就可以,不必要求会写10个数字。
目的 认识各种商品和购物的程序。
玩法 有条件要带孩子一同去超市和自由市场购物,并且不要让他被动地坐在小推车里,要牵着孩子让孩子当助手。例如,去超市,在取包裹中的商品时,可以抱着孩子去够取,告诉他包裹中的是糖、奶粉、麦片,是做早点用的。当孩子对买到的东西感兴趣时,要逐一介绍,使他认识更多的东西。出门口时,让他看看计算器如何显示,如果他认识数字,不妨让他念出来以促进他认数字的兴趣,让他看着付钱和找钱。
在自由市场购物时,可以给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菜的权利并介绍孩子不认识的菜一二种,购买一点点让孩子回家尝尝。让他听到卖菜人的介绍,怎样讨价还价,怎样用秤来量菜的多少。孩子对于这些都很感兴趣,回到家来常常将所见所闻在游戏中扮演。
目的 练习孩子投掷动作。
玩法 家长用废掉的布块缝制一个小口袋,内装玉米或大米、小石子或沙子(也可用球代替)。缝好后,让孩子拿在手里,胳膊屈肘上举用力向前甩出。大人可先示范投掷动作。比赛看谁投得远。
目的 锻炼孩子手的小肌肉动作,发展思维能力。
玩法 此时孩子的手已经很灵活了,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进行穿珠子比赛。爸爸妈妈有时要故意穿得慢一点,让孩子取胜。经过几次练习过后,可以计时,看看孩子在月初每分钟穿上几个,月中每分钟穿上几个,月末时每分钟穿上几个。
除了速度之外,穿珠子还可以按颜色、形状、大小来作间隔。爸爸、妈妈、孩子各按自己的设计穿珠子,看谁穿出来的项链最漂亮。最后再做比赛,要用速度、漂亮两项指标各占一半来评分,看看在1分钟内谁穿的项链最长、最漂亮。
目的 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学会简单的节拍。
玩法 在背诵儿歌和有韵律的唐诗时,大人和孩子都会不约而同地拍手或做一些动作来打节拍。在孩子唱歌时大人也会同他一起按节拍拍手和做动作。节拍是学习音乐、文学的必修课,孩子在刚接触时就不自觉地喜欢上了。这时家长可再进一步让孩子学习敲击来应和音乐中的节拍。如果家中有一些打击乐器可以随手应用。家庭中的日用品,如筷子、盘子、金属器皿、盒子等都可以为敲击乐器。例如,用筷子来敲击一个纸盒,在四三拍子的音乐中,先击盒中央一拍作为强拍,再击盒子边上两拍作为弱拍。在四二拍子的音乐中,先击盒子中央一下,再击盒子边上一下。在四四拍子的音乐中,先击盒子中央一下,盒子边上三下;或者在盒子中央一下,边上一下,中央轻轻击一下,边上更轻击一下,表达强、弱、次强、最弱的节拍。
为了巩固和锻炼孩子所学的知识,家庭可以组织音乐会。如果有一位家长会演奏某种乐器可以做主题演奏,另一位家长和孩子各用不同的器皿敲击节拍。也可以让录音机播放主题,家庭成员各取不同的器皿,轻轻敲击,使主题突出,节拍鲜明。在敲击节拍的基础上,孩子可以用手指挥,让家庭成员敲击,让孩子练习当个小指挥。
目的 通过此游戏,可锻炼孩子的思维、记忆能力,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有一定的益处。
玩法 在孩子会若干汉字的基础上,选出10~15对字卡做反义词配对。如出上时应配下,出长时应配短,出快时应配慢等。在平时学汉字时要有意地成对学习,一来孩子易于理解,二来在配对游戏时可以重复加深记忆。
在玩反义词配对时,还可以将字卡扣在桌上。当出上时,孩子从扣在桌上的卡中寻找,每次看过的字卡扣在原来的位置上。再出卡时如果记得刚才看过的字卡放在那里,就可以找得更快。看看孩子配上10对反义词时用几分钟,下次再玩时再看用几分钟,月末再看用几分钟。这种玩法既学习反义词配对,同时也练习了短时记忆力,看看孩子能否看一次就记住字卡扣放的位置。玩时家长最好也参加,要先让孩子赢一二次才真正比赛,通过游戏学认汉字,锻炼记忆力。
目的 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玩法 家长可把孩子从小到大各个时期的照片排列好,并注上日期和必要的注释。孩子是很喜欢看自己相册的。孩子的每一张照片都非常珍贵,因为孩子每个月都在成长,过去的形象永不再出现,家长和孩子自己都会十分珍惜它。
当孩子在看自己小时候的表情动作时,也会感到十分留恋,几乎在听父母讲一遍之后就全都记住了。父母可以经常让孩子去讲述自己小时候的事情,由于他很理解这些照片的内容,所以他会讲述得十分顺利,还带着表情和动作去回忆往事。鼓励孩子向他的小朋友介绍,向他喜欢的人介绍,可以扩大他的词汇量和叙述表达能力。
目的 训练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玩法 客人来时大人总是张罗着沏茶倒水,客人离开时父母会忙着送客,所以教导孩子收拾茶具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将分散的茶杯和盘子收集到一个桌子上。取一个小盆子,将杯中的茶水收集在内,杯底的茶叶集中到一个杯内,倒入放垃圾的筐内。倒去小盆子内的茶水,用笼头水将盆冲净,放入洗涤灵少许,将所有用过的杯子和盖或盘子都放入小盆子内,用有洗涤灵的水逐个洗净,再用清水冲净,倒去其中的水,将杯子杯盖和盘子都放入柜内。在操作时,妈妈可以一面做示范一面讲解,并让孩子跟着做。下次仅有1~2位客人时,妈妈看着孩子操作,并且告诉他要小心,不要将用洗涤灵打滑的杯子掉在地上,要在盆子内操作。待孩子自己干过几次之后,收拾茶具的工作可以由孩子承担。要吩咐孩子在洗净茶具之后,将桌子用抹布擦干净。
目的 懂得礼貌做客。
玩法 周末,全家准备到爷爷家做客,或者正好是奶奶的生日,这时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来祝贺,就应该事先做一些指导,使孩子表现有礼貌,让奶奶高兴。进家门口,先问爷爷奶奶好,特别要祝过生日的奶奶生日快乐。当爸爸妈妈给奶奶送礼物时,千万不要争着打开盒子和包裹,要完整地交给爷爷或奶奶。当老人递来吃的东西时,要先拿最小的,并且马上说:“谢谢。”如果表兄弟和堂姊妹们都已经先到,应当主动打招呼,同他们一起玩乐。但不能翻开爷爷的抽屉和柜子取东西,需要用具时要“请”奶奶拿。特别注意爱护爷爷家的古董和收藏物如字画、瓷器及装饰物,千万不要弄碎。如果有大人一起吃饭要懂规矩,所有人都坐齐之后才开始吃。孩子应当让爷爷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能完全自己吃饭,不用大人喂也能吃得很好。桌上的好东西先让给老人,自己要小的。要给老人留下好印象。离开奶奶家时一定要说“再见”。回家后父母对当天孩子的表现要做评语,表扬好的,提出下次要改正的地方,或者让孩子自己做评定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目的 学习瞄准,足眼协调,锻炼体能。
玩法 找来一只大纸箱,剪去一面就成为球门。爸爸同孩子一起踢球,看看谁的进球率高。经过反复练习,孩子已经瞄准将球踢入门后,便可以同其他小朋友一起比赛。或者由一个小朋友守球门,将别人踢来的球接住,看看谁还能再踢进去。
踢球是男女孩子都喜欢的运动,男孩子更加喜欢。不过注意球门安放的地方最好在户外,远离邻居的窗户和门,以免在踢球时把邻居的门窗玻璃损坏了。千万不要在马路上玩踢球,以免引起车祸。家长最好帮助孩子选择适宜地点再开始玩。
目的 训练孩子手眼协调,提高手的技巧。
玩法 为孩子画好一张动物的轮廓图,例如,画一个长尾巴的孔雀,将葵花子皮的内侧按在已涂上胶水的轮廓上。家长一边示范一面让孩子小心将瓜子皮贴在轮廓之内。在粘贴孔雀尾巴时,瓜子皮的尖端向内,使尾巴出现扇形。
也可以用一张透明的塑料薄膜覆盖在一幅动物图上,用不干胶的碎片沿着轮廓粘贴。家长先贴出轮廓的边缘,让孩子补充轮廓的内部,成为一幅动物图画。
粘贴链条,可以用报纸或彩纸,先将纸用缝纫机轧针眼撕,先粘两端成一个环,再一条条穿好粘上成一条大链条。
还可用铅笔屑粘贴各种图案。
目的 通过衣服和自然现象及食品等区分两大季节。
玩法 为孩子准备一些特征明显的季节图片或挂历让孩子区分哪张是冬天哪夏天。冬天人们都穿得很厚,有棉衣、羽绒衣、厚毛衣、棉鞋、帽子、手套等。夏天人们穿得很单薄,女孩子都穿裙子,男孩子只穿背心和裤衩,脚上穿凉鞋。冬天北方下雪刮大风。夏天常常有雷雨,晴天天气炎热,人们常常吃冰棍吃西瓜。冬天在北方家家都包饺子,吃火锅涮羊肉等等。
孩子们仅能分出两种差别最大的季节。待冬天过后,河里的冰化开,树长出叶子,桃树开花时是春天。到夏末,天气开始凉爽,穿上毛衣,看到山上有了红叶或者树叶发黄时才是秋天。在3岁之前,孩子基本上只能区分两个季节。可以通过食物如水果、蔬菜出现的季节和穿的衣服来区分季节。
目的 让孩子有精神准备,能积极配合。
玩法 在带领孩子去一处新地方或接触新事物时,去之前要事先向孩子作一些必要的介绍,使孩子有了精神准备,才能顺利合作。例如,接到通知明天要带孩子去打预防针,就要同孩子讲清楚,打针可以预防疾病,所有你一样大的孩子都要去。好孩子表现勇敢,阿姨给打针时不哭不闹。经过这种简单介绍,孩子自然会表现勇敢,打针时不哭不动,打针顺利了,就能减少痛苦。
如果要带孩子去看病,要告诉他医生看病时不准哭闹,医生让张开口时应张开,很快会看完病。如果要化验取血,也要讲明医生只扎一针,取一点血检查。如果哭闹医生打针不准就会扎好几针。可以叫孩子进去,站在近旁叫他不必害怕。
每次孩子有了新的经历都要请他复述。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给娃娃打针,看病透视,让孩子去告诉娃娃应当怎样合作,既巩固了知识,也发展了语言。
目的 培养孩子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完整认知事物的能力。
玩法 为孩子画几张不完整的动物图形,让宝宝指出缺少的那部分名称并用笔填完整。先要让孩子找出容易发现的部分,如小白兔的耳朵,大象的鼻子、牛的角和尾巴等等,让孩子迅速觉察进而学会自己补充上。以后可以寻找儿童图书中的缺少或错误的部分,如房屋没有门窗,椅子缺少一条腿,汽车缺了一个轮子等,让孩子补上。
要找出图中缺少的部分,首先头脑中要有该物品的完整印象,否则就不容易找到缺少的部位。最好一面看缺少部分的图,一面猜想完整的图与之作对照,使孩子能马上得到答案,这样印象就深刻,对于物品的全貌有进一步的印象,下次再遇到类似的图也能自己找出猜的思路和办法。
目的找到自己居住的城市和街道,这是安全教育之一。
玩法准备一张中国地图,本市地图和地球仪,先让孩子在中国地图中找到经常在天气预报时听到的地名。重点是多次在不同的地图和地球仪上找到自己住的地方。也可以找出爸爸出差去的地方,家庭成员居住的地方等。
让孩子认识本市地图,找出自己家住的街道位置和自己家的位置。也可以在本市地图中找出爷爷家及姥爷家的位置,坐几路车可以去到他们家。
孩子学习认识自己居住的城市,自己居住的街道门牌和从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是一种安全教育,这样临时出现一些意外和灾难时能提供线索,帮助找到自己的家。3岁的孩子受过这种教育是可以记得住的,如果家中有电话也要让孩子记住家电话号码和爷爷,姥爷家中的电话号码,以便有急事时得到帮助。
目的 学习做大人的助手,以便将来掌握许多本领。
玩法 大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当请孩子来帮助,当个小助手。如帮奶奶在厨房中剥葱、剥蒜、剥花生、碗豆,摘菜洗菜等,孩子都乐意学着干。孩子会高兴地坐在妈妈身边,一面干一面听妈妈讲述有趣的事情,也练习了手指的技能。
爸爸干活时也要请孩子来当助手,递工具、固定要连接的地方等。经常当助手的孩子在无意中会学到不少本领。如经常帮父亲研墨的孩子很快学会一手好书法,经常帮母亲绕毛线的孩子很早就学会编织,经常帮奶奶穿针的孩子很快学会缝补、钉扣等。
孩子从小当大人的助手,能知道许多细节,只有去做才能真正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