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最基本的活动是写字,而写字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记事和交流感情,起码的要求是把字写得规范、整洁、清楚,使人看了乐于接受。如果把字写得杂乱无章,甚至随心所欲、胡乱造字,读者如视“天书”,无法辨认,就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有些人认为写字用毛笔不如用硬笔方便,硬笔完全可以代替毛笔,只有写毛笔字才学书法;有些人认为书法是“天才”的专利,“咱不是学书法的料”;也有人认为书法极其神秘,高深莫测,神不可征,形乃难表,好事难成。
所有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只要写字就有法则可言,特别是有不少场合没有书法“门面”,绝对不行,如商标、广告、标语、对联、字画、条幅等都离不开书法。
不可否认,使用钢笔、圆珠笔及其他工具写字十分方便快捷,但不管用什么工具写字,其法则基本与使用毛笔相同,所以无论用哪种方式写字都应该学习书法。
关于学书法的年龄问题,从幼年或少年开始学,无疑优势是很大的,但上了年岁的人学书法,也有不少长处,有知识、有生活、有阅历、理解快、感受深、善抒发等,年轻人是无法可比的。
至于“天才”,是专指“有这种才能的人”,任何聪明智慧都是靠热情、勤奋和科学的学习换来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狠下一条心,不怕事不成”。
有位书法家答学生问时几句短语很有教益,言简意明,回味无穷。问:“什么年龄学书法最适合?”答:“从识字起,任何年龄都适合。”问:“我能成为书法家吗?”答:“你认为你能,你准能!”学习书法和学习其他艺术一样,只要我们不怀疑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有热情,加上方法得当,一定会获得成功。
千万不要被一些垄断者的玄学所吓倒。他们把书法说得神乎其神,传授抽象,舍本求末,昧于闭合圈内循环,贻误后学。其实书法也像“窗户纸”,也是“一捅就破”。它的神韵可征,形象可表,技法可取,章法可达,“升堂入室”,望而可及。
我国文字的点画、结构和形体与外文不同,它变化微妙,形态不一,意趣迥异。通过点画线条的强弱、浓淡、粗细等丰富变化,书写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以字形字距和行间的分布,构成优美的章法布局,有的似玉龙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丽,有的气势豪放,这些都使书写文字带上了强烈的艺术色彩。
书法已是民族艺术中一枝永开不败的鲜花,世人赏以欣慰,可从中领略其精神风度、心灵意境、生活情趣、审美追求和时代气息。
“作书能养气,也能助气”。练书时,须绝虑凝神,全躯启动,力送毫端,注于纸上,抒胸中气,散心中郁。这样,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调节和锻炼作用,久而久之,可使人灵性焕发,无疾而寿。即便不幸患病,也可通过练习写字,养心愈疾,畅达延年。
古往今来都说书法能使人健康长寿,并非虚传。如历史上的欧阳询、颜真卿等大书法家的平均寿命为79.2岁,其中颜真卿76岁时遭杀害,不然寿命会更长。另据资料介绍,明清两代著名书画家同高僧比较,在28人中书画家比高僧长寿12.7岁,说明书画活动可能比高僧修行还有利健康,已为世人共识。
76岁高龄的将军书法家李真先生,通过练习写字,心脏病好转,也不再为失眠而苦恼。他深有体会地说,学习书法,“时间一久,必有所得。这得不仅在书法上,对身体健康尤为有益”。可见临池泼墨,确属健身之功,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便可变“书法”为美妙的“养生之道”。
情操是感情和思维的综合。书法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其美感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与其他事物有着密切的互为表里的联系。书法的特点、技巧、理论和表达意境都极其广泛。
“胸中有书,下笔不俗”,学习书法,对文学、哲学、美学、天文、地理和历史等知识无所不及。很显然,我们不能把书法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写字,书法家吴善茂先生说得好:“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都是书法。”
书法的规律决定了习书的严肃性。这就要求习书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高度的学习热情、旺盛的进取精神、科学的思维活动和俨然诚恳的态度来对待,必须勤奋不息、孜孜不倦,防止心血来潮,半途而废。
必须深入生活,扩大视野,防止狂妄虚伪,恃才傲物;必须加强修养,拓宽意境,防止墨守成规,舍本逐末;必须丰富学识,博古通今,防止不求甚解,出乖露丑;必须贪恋欣赏,鉴往创新,防止陈陈相因,依然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