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们为什么爱

爱是艺术创作中最常见的主题——诗歌、散文、音乐、电影,等等——也是唯一一种被认为在各种文化和社会中真正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爱是一种原始的、强大的力量。爱能让一个人彻底改变,人们会为了追求爱而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爱是维系牢固社会关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些关系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很多人都认为爱是一种神秘的力量,是一种无法用理性解释的力量。我们也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爱这个人或那个人——爱就是爱了,这正是它的美妙之处。爱不需要逻辑,爱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觉,那么我可以提前告诉你,我将在本章的第一部分揭开爱的神秘面纱。我们为什么爱?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我们爱某人(如我们自己的孩子)胜过爱其他人(如别人的孩子),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情感饥饿从一开始就存在,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会产生问题。

但是,如果你想保留爱的神秘感,想直接跳到30页“爱的礼物”那一小节,我也完全尊重这一点,但是有关情感剥夺的故事对你来说仍然是有意义的。

◎爱的力量

爱也许有许多绚丽的色彩,但对我们人类来说,它只有一个单一的、一点儿也不浪漫的功能:物种的延续。如果爱的情感体验明天就消失不见,且没有同样强大的力量来取代它,那么人类终将灭绝。因为:

1.人类生来就处于极度依赖的状态。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依靠别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2.人类的需求相当大,除经济需求外,还需要父母对其进行其他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投资。

3.人类的依赖期很长。人类在出生几年后才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持续的资源投入。

4.必须有足够的动力激励成年人(那些拥有资源的人)对儿童进行大量、长期的投资,以确保其能够生存。

5.我们愿意将我们所有的一切都给我们的孩子。原因很简单,我们爱他们。我们有时甚至为了孩子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却从来没有认真想过我们为什么愿意这样做。

爱是一种驱动力

也许你认为爱是神圣的、高尚的,甚至是永恒的,但事实上它远比你想的世俗。心理学家认为,爱是一种驱动力,是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推动我们去做必要的事情来满足这种需求。例如,疲劳是一种驱动力。有规律的睡眠是人身体的基本需求之一,如果得不到满足,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为了让你的睡眠有规律,你的身体会定期产生令人厌恶的疲劳感。每次你试图克服疲劳的时候都会被提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只会越来越糟糕,直到你最终屈服于它,去做它推动你去做的事情:睡觉。同样,口渴是一种驱动力,因为生命离不开水;饥饿是一种驱动力,因为我们需要吃东西才能生存。疲劳、口渴和饥饿都会推动我们做出生存所必需的行为。

爱也是一种驱动力,但它所推动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生存的需要,也是物种延续的需要。爱是人类健康幸福的驱动力,就像疲劳是睡眠的驱动力、饥饿是进食的驱动力一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爱的原因——并不十分浪漫,但当你想到爱使人类免于灭绝时,我想你会认同爱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爱不仅仅是为了生存

我们要承认,爱不仅仅是为了人类的延续。打个比方,我们必须为了生存而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是为了生存而吃。美食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一种享受。食物在广泛的文化和宗教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节日和重要的社会活动都围绕着共进一餐而展开。(拿我来说,一想到感恩节,我就会想到火鸡大餐。)

因此,准备和分享食物对人类的意义远不止维持身体所必需的热量摄入。爱也是如此。我们需要爱来确保儿童(也就是人类)

的生存,但爱的意义如果仅限于此,就不会有那么多关于爱的诗歌、电影和歌曲了。爱对我们的意义远不止物种的延续——即使那是它的主要功能,如同饮食的主要功能是简单的热量摄取一样。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尽管我们非常爱我们的孩子,但他们并不是我们唯一爱的人,也不是我们生活中唯一需要的人。我们的社会需求要比这复杂得多,仅仅一个人或者一种关系无法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这也是爱的形式多种多样的原因。

◇ 问问你自己 ◇

你会被哪些爱的故事打动?它对应你生活积极的一面还是消极的一面?

当生活水平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我们的每一项基本需求都受到同一种基本阈值的制约:

不管我们的具体需求是什么——食物、水、住所,等等——人只有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得以生存。如果最低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我们就会因饥饿、口渴或因长期暴露在恶劣环境中而死亡。然而,一旦我们的最低需求得以满足——也就是说,一旦生活水平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就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并不是生存的基本需求。当我们的食物足以维持生存所需时,食物便不仅仅可以果腹,还可以用来满足我们的个人需求(心情不好时吃点自己喜欢的食物安慰自己),实现职业抱负(美食鉴定师),也可以用来满足来自不同文化或宗教的人的饮食需求。当住房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就会认为房子不只是生存的居所。它还关系到我们在哪里工作,去哪里上学。我们会根据自己房子的地理位置以及房子的价值来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轨迹,评估自己的财务状况。房子已然成为地位、尊严和身份的象征。

◇ 问问你自己 ◇

给你自己对爱的需求评分,按0~10给分,0分最低,10分最高。在过去的几年里,你对爱的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他们不会因为被忽视而面临死亡的风险。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2010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有1560名儿童因被忽视或被虐待而死亡,相当于每10万名儿童中有2.07名儿童死于被忽视或被虐待,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儿童死于被忽视或被虐待的可能性为0.02%。由此可以看出,儿童被忽视和被虐待致死的情况并不常见。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能满足孩子们的基本需求,且能超于需求底线。

还记得本书开头的卡拉吗?她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想要丈夫和儿子的爱,她是需要这种爱。不过,她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拥有那份爱呢?我们怎么知道别人是否爱我们呢?

答案是,人们会通过亲密交流来表达对他人的爱和亲近。他们会拥抱我们、亲吻我们、握住我们的手;他们会把我们紧紧地搂在怀里,告诉我们他们有多在乎我们。由此,我们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而当我们发现自己陷入孤独和情感饥饿时,这些行为正是我们所渴望的亲密。

爱的礼物

你可能从来没有想过人们为什么会相互表达爱意,但这却是我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这个问题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注意力。不可否认,人类是有感情的高级物种。我们需要彼此联系,正是这种需要支撑了好几个不同产业的发展。美国贺卡协会和美国花商协会的数据显示,美国人每年在贺卡上的花费为75亿美元,在鲜花上的花费为320亿美元。另外还有在糖果、珠宝等方面的花费。美国零售联合会指出,2013年的情人节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情人节,平均每个美国人花费130.97美元。据估计,这个节日的总消费额高达186亿美元。

好在爱本身是免费的。

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我们这样做的呢?不只是为了买礼物、卡片和小饰品,更是为了传达我们的爱。是什么力量推动我们要经常关心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人?

答案看似简单:我们从母亲那里学来的。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母亲

纵观智人的历史,几乎我们所有人的童年需求主要都是由那个赋予我们生命的女人,也就是我们的妈妈来满足的。妈妈用来满足我们生存需求的许多行为与我们今天用来表达感情的行为相似。也许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拥抱。想想紧紧把小雅各布抱在胸前的卡拉——再想想史前时代的母亲为保护孩子免受风寒,或者为了让新生儿在哺乳期间保持安静,也是这样做的。因为母亲的身体比婴儿的身体大许多倍,她可以把婴儿包裹起来,为婴儿提供温暖、保护和安全感,也可以让哭闹的婴儿平静下来。正如我将在本书后面介绍的那样,拥抱会使母亲和孩子的体内释放出抗压的化学物质,对于今天重复拥抱这一动作的人们来说也是如此。

所以,我认为拥抱——即便是我们在聚会、教堂和毕业典礼上的拥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母亲们几千年来用来保护和温暖孩子的行为演变而来的。一开始,拥抱是母亲用来保护孩子的动作,后来逐渐演变成我们今天用来表达对他人关爱的一种方式。

◇ 你知道吗? ◇

暴力往往产生于爱的缺失。研究表明,母亲经常触摸、拥抱孩子的土著地区——比如新西兰的毛利人和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人——暴力犯罪事件最少。在这样的文化中,母亲在工作和社交时也会把婴儿抱在身边,或者用婴儿背带背着他们,从而保持与婴儿的接触。

再举一个可能不那么明显的例子:我们为什么接吻。这个问题又回到了妈妈身上。与拥抱一样,亲吻也是从母亲用来帮助婴儿生存的行为演变而来的。想象一下,在遥远的过去,在嘉宝(Gerber,美国婴幼儿营养食品品牌)等婴儿食品出现之前。那时妈妈们就像小鸟一样,把食物嚼碎后再嘴对嘴喂给婴儿吃。这种做法的技术术语是预咀嚼,对于在婴儿食品出现之前出生的婴儿来说,母亲必须这样做才能保证他们能生存下来。因为,与美洲狮幼崽不同,人类新生儿没有牙齿来咀嚼食物,更别说咀嚼食物时的运动协调能力了。因此,母亲预先咀嚼的食物可以为断奶后的婴儿提供维持生命所需的热量。

虽然听起来不太文雅,但把咀嚼过的食物从妈妈嘴里喂到孩子嘴里的动作与我们今天亲吻别人时的动作惊人地相似,尤其是法式接吻——包含嘴对嘴和舌对舌的接触——使用的动作几乎与预咀嚼相同。

幸运的是,我们进化了

首先,我承认这听起来一点都不浪漫。请允许我提前向你道歉,因为下次你在亲吻你的爱人时,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把咀嚼过的食物送到他嘴里的画面。当然,我们现如今接吻、拥抱、牵手的原因与以前不同,如今这样做是为了传达情感,之所以使用相同的动作,是因为这些动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母亲用来照顾我们的行为演变而来的,而正是这样的照顾方式,才让我们得以在依赖期生存下来。

◇ 问问你自己 ◇

你希望别人怎样向你表达感情?按照喜欢的顺序对以下行为进行排序。

1.牵手

2.亲吻嘴唇

3.搂肩

4.亲吻脸颊

5.拥抱

6.亲吻脖子

在本章后面部分,你可以将你的答案与全美调查结果进行对比。

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很像卡拉。当她坐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中间时,她觉得自己需要他们的爱——不仅仅是爱的感觉,还有爱的表达。她需要他们爱她,也需要他们表达出这种爱,这样她才能快乐,感到满足且不孤独。这对她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认识。幸运的是,她的本性更早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确保她能够得到她所需要的爱,她的本性使她渴望得到爱。当她的情感饥饿得到满足时,她就会感到平静,感到被爱,就像她怀中的新生儿一样。然而,当她想要的爱比她得到的爱多时,她就会感到不安、痛苦和孤独——正如我将在本书中介绍的那样,她的健康会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对卡拉和我们所有人来说,满足我们对爱的渴望与满足其他基本日常需求同样重要。

◎“情感饥饿”很普遍

如果我们大多数人都得到了足够的爱来“超越底线”生存,那为什么还会有情感饥饿呢?显然,这并不是因为人们没有得到满足基本生存所需的爱。我们得到了足够的爱来维持生存,我们也给了我们的孩子足够的爱——因此,在满足生存需求后,我们就有了其他的需求。父母的爱对我们很重要,但它远远不足以满足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归属需要。我们还需要朋友,需要各种各样的社会联系。我们需要同伴和导师;需要理解我们的人。我们需要知己和我们共享生活中的苦与乐;需要无条件爱着我们且了解我们的人;需要在一起即使不说话也感到很幸福的人。这些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孩子或兄弟姐妹;也可能是我们的邻居或同事;还可能是我们在教堂、健身房或家长会上认识的人,甚至可能只是我们在网上认识并与之保持联系的人。

无论是否有助于人类物种的生存,与重要他人建立情感纽带都对我们有益。不幸的是,许多人并没有享受到这一好处。即使满足了生存需求,很多人还是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爱。这就是“情感饥饿”。

情感饥饿到底有多普遍?几年前,我得到了一个找到答案的机会。我接到了妮维雅(NIVEA)护肤品公司市场部的电话。也许你知道妮维雅:一个生产护手霜、润唇膏和各种护肤产品的公司。多年来,我一直使用他们的须后乳。

打电话的人说,妮维雅想发起一项“百万次触摸”的公关活动。他们的想法是,宣传亲密、深情的触摸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人们要把每一次触摸记录在“脸书”页面上,以换取赢得奖品的机会。为了证明人们应该更频繁地触摸,妮维雅让我对美国成年人开展一项调查,了解人们的情感剥夺程度。尽管我的研究通常属于学术研究,但为了了解美国人对感情和亲密接触的态度,我还是接受了这个做民意调查的机会。

我在网上发起了一项调查,几天之内就收到了近1500条回复。参与者都是来自美国各个地区的成年人,代表不同种族、不同阶级。虽然这并不属于随机抽样调查,但它包含的多样性足以让我对调查结果充满信心。

以下是我的一些发现:

· 3/4的成年人认为“美国人正处于一种情感饥饿状态”。

· 比起人与人之间的触摸,人们触摸手机的次数更多。57.2%的人表示他们总是触摸手机,28.6%的人说他们会触摸家人,16.7%的人说他们会经常触摸最亲密的朋友。

· 当被问及他们更喜欢哪种感情表达方式时,答案如下:

1.牵手(60.2%)

2.拥抱(59.6%)

3.搂肩(46.0%)

4.亲吻脸颊(34.5%)

5.亲吻嘴唇(25.4%)

6.亲吻脖子(20.3%)

· 各地区认同美国人处于情感饥饿状态的比例为:夏威夷(100%)、美国南部(85%)、中部平原地区(82%)。每个地区同意这一说法的比例都不少于50%。

如上所示,“情感饥饿”的概念显然引起了美国人的共鸣,绝大多数人都感觉到了这一点。

◇ 你知道吗? ◇

生活在寒冷气候下的人们触摸次数较少。研究表明,与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气候温暖的地方),离赤道较远的人更少触摸彼此。

你也许认同我调查中的一个或多个发现。或许你也同意“情感饥饿”这个说法。你可能发现自己触摸手机、笔记本电脑或电视遥控器的次数比触摸爱人的次数更频繁。这很常见,如果你渴望更多的亲密,那么你可能已经尝试过不止一种方法来增加亲密感。但是,你也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有时并不接受亲密行为。当亲密行为出现在错误的时间,来自错误的人,或者以错误的形式出现时,它便不再是爱的暖流,而是要淹没你的惊涛骇浪。

◎表达时机很重要

所罗门王说:“万事皆有定时。”感情交流也不例外。亲密行为确实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有益,但是我们也要记住——和许多其他对我们重要的事情一样——它也需要发生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

亲密行为以正确的方式发生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改变。但是,这不可以成为你在街上亲吻陌生人的理由。如果直觉感觉不到这是好是坏,凭经验我们也知道这不是什么好建议。让我们花点时间来想一想,既然亲密行为对我们有好处,为什么不是任何时候都是这样呢?

亲密行为也可能不受欢迎

上大学的时候,我经常打暑假工,在这家公司干一个星期,在那家公司干一个星期,通常是做办公室工作。我打字速度很快,而且在学校里学过速记,所以有时会得到一些为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的机会。在某个为期一周的任务中,我为一位经理工作,我们就叫他瑞克吧。瑞克是一个非常友好的人,很合群。而且,我注意到:他和别人说话时,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触摸对方——把手搭在对方的肩膀上、紧握对方的手臂、双手握住对方的手,等等。

我想说的是,我与别人聊天时也喜欢触摸他们,而且我发现那些和我相似的人通常都是热情且富有同情心的人。因此,我一点也不介意瑞克性格中的这一部分。直到有一天下午,他在他的办公室里拥抱了我,且不肯松手。实际上,只有两种情况下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情绪低落或是需要倾听,但是他两者都不是。

玛丽亚的故事

玛丽亚很想与他人有更多的亲密感,但在某些情况下,亲密行为却会让她感到不舒服。比如说,她的老板是个感情外露型的人,很喜欢拥抱员工。他对每个员工都是如此,所以玛丽亚对此也并不介意。但是,有时候,当他们单独在办公室时,老板也会拥抱她,这就会让她感到很不舒服。

也许你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对方可能是一个陌生人,或者是一个你几乎不认识的人(就像我和瑞克那样),也可能是知己、老板(就像玛丽亚的情况),或者是一个你非常熟悉的人,甚至是一个非常亲密的朋友。无论是哪种情况,你可能还记得我在瑞克办公室时的感受。有句话可以形容那种感觉:浑身起鸡皮疙瘩。

亲密行为也可能有害处

在上述情况下,我们接收到的亲密行为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不但没有好处,可能还会带来害处。当接收到不喜欢的亲密行为时,我们的身体就会产生应激反应。从本质上讲,身体感知到威胁,并迅速进入防御性保护模式。想想看,拥抱可以给我带来快乐,让我感到被爱,但是如果这个拥抱来自我的哥哥,我的身体就会感觉受到了威胁。

受到拥抱的威胁?

也许这听起来很奇怪,但我相信你完全能明白我的意思。当亲密行为发生在错误的时间,或者是以一种我们不喜欢的方式出现,亦或来自我们不喜欢的人时,我们就会感到压力,感到不安全,甚至有被侵犯的感觉。因为,尽管人类是依靠一些亲密行为才生存下来的,但我们还没有进化到随时随地都需要亲密行为,或者任何人都可以对我们有亲密行为的地步。“万事万物皆有定时”,亲密行为也不例外。

问问在工作场所遭受到过性骚扰的人,例如,曾被跟踪或是被某人单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受到某种形式的关注——通常是公开的亲昵——但他们并不想要这种关注。许多人因此而被迫采取法律行动,有的甚至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才能控制这种情绪影响。被人单恋可能没那么可怕,但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的研究表明,被人单恋也会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比示爱被人拒绝的压力更大。事实上,如果这种压力让人对未来的社会交往产生戒心,就会导致孤独。

◇ 问问你自己 ◇

你有没有因某种情感表达而感到有压力的时候?当时是什么感觉?

显然,得到不想要的感情会让我们感到不安和痛苦。然而,得不到真正想要的和需要的感情,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场灾难。不幸的是,现在很多美国人都处于这种情况。如今,我们表达感情的方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然而,也因为表达方式越来越多,其价值就越来越低。

◎关系疏离是科技的问题吗?

我写这一部分的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我坐在显示器前打字,每次有人在我的“脸书”上发布生日祝福,电脑就“嘀”一声。如果你也是“脸书”用户,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到一天结束的时候,我收到了几十个这样的帖子,而绝大多数的内容就只是“生日快乐!”,仅此而已。

我很感激他们能够想到我,并以友好的方式与我联系。真的,我很感激。我自己也曾多次做过同样的事情——正因为我也做过同样的事情,所以我明白其真正含义。这是一个诚实的时刻: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不是“脸书”提醒我,我并不知道那天是谁的生日。输入“生日快乐!”并发送给对方,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但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当然,如果对方是密友或亲戚的话除外,这时,“脸书”可能是最有效的沟通媒介。

我一边浏览帖子,一边惊讶于我收到了如此多的祝福。但我知道哪些是真心实意的祝福,哪些只是形式上的问候。一天下来,我并不想再收到更多的祝福信息,只想联系三四个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人,大家一起说说话,共度美好时光。

那么,为什么不把这个问题归咎于“脸书”本身呢?如果我们不能轻易发送不含任何感情、毫无意义的信息,我们就能回到真正的人际交往时代。在这个问题上,让我们把矛头指向互联网——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真的会彼此交谈,不是吗?

但是把我们的问题全部归咎于通信技术,存在一个巨大的逻辑错误:科技不是自己产生的,它也不会自己做任何事情,是我们创造了它。我们不能说是科技把我们分开了,因为这样说的话,我们就把科技当成了有生命的物体,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只能说,我们通过科技将彼此分开。这是事实,但承认这一点并不足以让问题得到改善。我们需要的是解决方案,是基于现有研究的最佳解决方案。正如医学家研究运动的益处或营养不良的危害一样,社会科学家(包括我自己)研究亲密行为对人的影响也是为了让人们了解其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科技并不是问题所在——我们才是。我们需要爱和感情,但我们却常常觉得自己被剥夺了这些情感体验,从而导致了孤独和情感饥饿。

◇ 你知道吗? ◇

你“脸书”上的朋友可能太多了。研究显示,当“脸书”用户拥有超过300个好友时,你便显得不那么受欢迎了。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同时与那么多人保持高质量的联系,所以人们会觉得,拥有几百个“脸书”好友的人可能是一个感情肤浅的人,或者是一个渴望得到关注的人。

◎“情感剥夺”感因人而异

剥夺是指得到的东西比想要的少。当没有足够的食物来满足饥饿感时,便是食物剥夺。当睡眠不足无法得到充分休息时,便是睡眠剥夺。因此,当谈及剥夺时,我们必须考虑并比较两件事:你渴望得到的东西的数量和你已经得到的东西的数量。

但是我们很容易只关注自己得到了多少爱或未得到多少爱,而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例如,假设让27岁的离异白人女性娜奥米和38岁的已婚非裔美国男性乔纳森给自己得到的感情打分,两人都打了4.5分(满分为10分)。我们能就此断定他们的情感剥夺程度相同吗?

我们不能,除非我们知道他们想得到多少爱。尽管娜奥米和乔纳森得到了同样多的爱,但是如果娜奥米想要的爱比乔纳森的多,那么娜奥米的情感剥夺程度就更高。

换句话说,剥夺程度并不是由想要多少或得到多少来单一决定的,而是两者共同决定的。想要确定娜奥米和乔纳森的情感剥夺程度,我们必须问问他们想要得到多少爱。如下图所示,虽然娜奥米和乔纳森得到了同样多的爱,但娜奥米的情感剥夺程度更高,因为她得到的和她想要的差的更多。

不同程度的情感剥夺

娜奥米和乔纳森“得到的爱”都是4.5分。但是,娜奥米想要得到爱为8.0,而乔纳森想要得到的爱只有5.5。因此,即使他们得到了同样多的爱,娜奥米的情感剥夺感也会更强烈。

这个观察结果很重要,因为它显示了情感饥饿实际上因人而异。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同样多的食物、睡眠或感情。只有当我们得到的远远少于我们想要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感到被剥夺。正如我将要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说明的,当我们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会从中受益,反之,则会感到痛苦。

停下来思考

这一章主要讨论了我们对爱的需求从何而来,为什么不想要的情感表达会给人带来压力,以及科技为什么会削弱我们的情感体验。在进入下个部分之前,花几分钟思考以下问题,并写下你的答案,以便日后参考。

· 爱对你来说有多重要?你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爱、滋养爱或避免失去爱?

· 你什么时候从你认识的人那里得到了不想要的爱?你能描述一下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和身体感受吗?

· 科技是如何将你与你关心的人分开的? 3/0GphaPIf+4zP4HW9nPCCmEg6ifO6lPchEOwUS0LOiLJG9R3Gw88vGnxunKtge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