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鸟儿最喜欢金色和银色瓶盖的牛奶瓶。要是你起得够早,开门的时候够小心,也许你能抓个现行。眼睛明亮的小鸟趾高气扬地站在牛奶瓶上,一边透过它在瓶口铝箔上啄出的小洞匆匆偷吃奶油,一边警惕地观察周围。一旦发现有人靠近,它就会立即飞走,或许去邻居家的门廊上碰碰运气。50年来,蓝山雀(blue tit)一直是英国偷吃奶油的大师。它们互相通气,都知道那张薄薄的铝箔下面就是富含脂肪的宝藏。其他鸟儿似乎还没发现这个,而蓝山雀每天早上都会守候送奶工的到来。但是突然有一天,这套把戏行不通了,不光是因为塑料牛奶瓶取代了玻璃瓶和铝箔封口,还因为一些更基本的东西发生了变化。以前牛奶瓶里的奶油必然会浮到顶层,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饥饿的蓝山雀青睐的牛奶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牛奶的主要成分(约占90%)是水,水里漂浮着糖(即某些人无法消化的乳糖),还有蛋白质分子和较大的脂肪球。这些东西都混合在一起,不过静置片刻,牛奶就会分层。牛奶中的脂肪球个头很小,直径为1~10微米,也就是说,尺子上1毫米的刻度里可以填进去100~1000个脂肪球。这些小球的密度小于周围的水,因为同样体积的脂肪球质量更小。因此,尽管牛奶中的各种微粒都在不断运动、碰撞,但脂肪球的运动方向与其他物质有些不同。重力作用于水分子的拉力略大于作用于脂肪球的拉力,所以这些脂肪会被水分子轻轻向上推挤。这意味着尽管脂肪的浮力非常微小,它仍会缓慢地上升到牛奶的顶层。
问题在于:它上升的速度到底有多快?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考虑水的黏性了。黏性衡量的是两层流体之间的摩擦力。想象一下,如果拿勺子搅动一杯茶,那么随着勺子的运动,勺子周围的液体也会随之旋转,与杯子里的其他液体产生相对运动和摩擦。水的黏性不算大,所以这些不同层的液体可以比较轻松地相对流动。不过,如果把这杯茶换成糖浆,你又会看到什么呢?糖分子彼此更加紧密,要让它们发生相对运动,你必须打破分子之间的羁绊。所以搅动糖浆比搅动茶水困难得多,因此我们会说,糖浆的黏性较大。
因为牛奶中的脂肪球拥有浮力,所以它们会被别的成分向上推挤。不过,要想真的浮到水面上,这些分子必须挤出一条路来。推挤过程中,不同层的液体必然产生相对运动,黏性也因此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黏性越大,脂肪球上升遇到的阻力就越强。
战争在蓝山雀脚下的牛奶瓶里悄然爆发。每个脂肪球都被浮力推着向上移动,但周围的液体又会对它产生阻力。不同大小的脂肪球受到的阻力不同。体积越小,阻力越大。同样的上浮之路对小个子来说更艰苦,需要推开的液体更多,而它的浮力却比大个子小。因此,在同样的液体中,体积较小的脂肪球上升的速度比体积大的那些慢得多。一般来说,微观世界里黏性的影响力大于重力,所有东西移动的速度都很慢,物体的确切体积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
牛奶中体积较大的脂肪球上升得更快,体积较小、移动较慢的脂肪球会吸附在这些大球上面,形成脂肪球簇。这些球簇的阻力/浮力比相对更小,因为它们的体积比单个脂肪球大,所以上升的速度也更快。蓝山雀只需要蹲在瓶口静静等待,早餐就会自动送到脚下。
然后我们就要谈到均质乳化 了。牛奶生产商发现,如果能让牛奶在极大的压强下从极细的管子里喷出去,就能打破牛奶中的脂肪球,让它们的直径缩减到原来的1/5。也就是说,这些脂肪球的质量会变成原来的1/125。在这种情况下,和重力紧密相关的浮力完全无法与黏性带来的摩擦力抗衡。经过均质乳化处理的脂肪球上升的速度非常缓慢,甚至完全不会上升。 打碎脂肪球彻底改变了这场战争的走向,黏性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奶油不再上浮到牛奶瓶顶层,蓝山雀只能去别的地方寻觅早餐了。
所以,相同的力在不同层级上产生的效果大相径庭。 气体和液体都有黏性,虽然气体分子之间的结合远没有液体分子那么紧密,但它们仍在不断碰撞,这场盛大的碰碰车游戏会产生相似的效果。因此,小虫和铁球坠落的速度绝不会完全相同,除非你抽掉所有空气,将它们坠落的环境变成真空。空气黏性会大大拖慢小虫的速度,却不会对铁球造成太大影响。如果你抽掉了空气,那么重力就成了唯一的影响因素,对小虫和铁球来说都一样。小虫在空中飞行时运用的技巧和我们在水里游泳时的一模一样。空气的黏性主宰着小虫周围的环境,一如水的黏性统治着游泳池。那些体形微小的昆虫其实更像是在空气中游泳,而不是飞翔。
牛奶均质乳化背后的原理还能运用到其他很多地方。下次打喷嚏的时候,不妨想一想你喷出的液滴尺寸有多大。如果尺寸太小,那么这些携带病菌的液滴可能会一直飘浮在空气中,很难坠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