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父母应冷静对待

孩子到了2-3岁就会出现一些显著的特征,比如常常表现出探索行为。在探索过程中自尊心快速高涨,孩子非常想要表现自己,所以,这个时期孩子的明显特征就是自主。这一段时期孩子什么都希望“自己做”,对父母的要求和帮助经常说“不要”来拒绝。但事实上,孩子的行为经常受到父母的禁止和限制,这总会引起孩子的强烈逆反情绪,经常以反抗和拒绝来表示自己与父母的矛盾冲突。

在这个阶段,孩子变得十分固执、任性,大部分父母只是认为是孩子个性有些奇怪,并没有进行过多地关注。其实,这并非孩子个性的表现,而是从婴儿期向幼儿期过渡的行为特征。假如父母不能以正确的态度认识这些行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这些行为,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就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个性特征,影响其健康成长。对此,父母要正确认识这个特定时期孩子的行为,为实施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找准方向。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两次心理断乳期,第一次心理断乳是发生在2-3岁,也就是婴儿期向幼儿期的过渡;第二次心理断乳发生在13-14岁,也就是童年期向少年期的过渡。共同之处在于孩子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们会变得十分任性、固执、出现逆反心理,给孩子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当孩子处于心理断乳期,父母应该冷静对待,正确教育,积极引导,否则会让孩子形成影响其一生的坏脾气。

小贴士

1.孩子心理断乳期是正常现象

父母要认识到这一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反应,只是每个孩子反应的时间和程度不一样而已。孩子在心理断乳期年龄阶段身心已达到了相对成熟,可以自由地与父母交流,能够做很多事情,有了初步的思维能力,于是有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希望自己在家庭中有一席之地,可以与父母平等。

孩子羡慕成年人的生活,渴望独立,这使得他们拒绝父母的关心、帮助,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超出了年龄的允许,是不顾一切后果的做法,不可能得到父母的认同,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了冲突。

2.保持平和心态

由于孩子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渴望从心理上“断乳”,使孩子特别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又由于父母对孩子行为的限制甚至惩罚,使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感到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于是产生了与父母的对立情结和反感心态,不论父母说得对错,孩子都采取拒绝的态度,并把与父母对抗作为心理安慰从中获得快感。孩子处于心理断乳期,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首先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千万别责怪孩子和自己。

3.对孩子的行为因势利导

父母需要认识到孩子的自立是十分可贵的,需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要多引导孩子,学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详细分析孩子行为的原因,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因势利导,不要限制孩子做这样做那样,应鼓励孩子去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可以避免孩子逆反心理的出现。

4.及时纠正错误

孩子处于心理断乳期时,父母要积极引导,不能让孩子凭着性子做事,对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很多时候孩子不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一旦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被父母拒绝,孩子就会使出浑身力气去反抗。这时父母不要觉得孩子大了脾气自然就会改正,而应必须对孩子的错误及时制止。对孩子完全迁就、溺爱,这样会让孩子形成不良的个性。

5.用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孩子在对抗父母过程中往往是紧张的,父母可以偶尔对孩子做一些非原则性的让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面对与孩子间的矛盾,父母可以采用“不理睬”和“冷处理”的方法,比如对孩子哭、闹、任性等不理会,让孩子冷静下来再进行教育和引导。或者根据孩子个性心理特点,适时用一些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6.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平等关系

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不能局限于表象,必须学习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心理断乳期。在孩子这一成长阶段,父母需要与孩子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相信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因为在这个时期中,孩子十分渴望父母的理解。

7.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要多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尽量支持他们,特别是当孩子遭受挫折、失败的时候,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和自己的心理,共同找出一个可以被孩子接受的解决方法。对孩子不合理的行为,父母要加以制止,不过要采取孩子接受的方法,避免伤害孩子自尊心,导致他们封闭自己的心,不再和父母沟通交流。

8.给予孩子成长空间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不可以被安排。让孩子独立成长、成熟,似乎让父母失去了拥有孩子的感觉,这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请父母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孩子需要经历一些过程,才能够成长和壮大,从而变得更坚强、更勇敢。 tsBosdzh2nsUeuafOSKeMd+h+2q9NqkO0m03y6jdjBX/8fXDjAN/JaP/9RjSSqd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