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扛着粪勺的副局长

带着吴运铎的祝愿,王辅成回到学校,他将在北京参加的大会盛况原原本本地向校领导做了汇报。汇报内容还有他去北京前参加天津市组织的一次劳动模范座谈会的情况。那次座谈会上,一位市领导问王辅成:“辅成同志,凭着你这种不怕脏不怕累、带领学生们淘粪的精神,调你去环卫局工作,你干不干?”王辅成愣怔了片刻,微微一笑,虽然没有回答,心底却坚决否定了这个提议,我怎么可能离开教师这个我无比热爱的岗位呢?十九年的青春,都挥洒在这个播种梦想的讲台上,看着一批批学生带着憧憬入学,再带着不舍毕业,开启又一段人生旅途,那种由衷的欣慰、成就感和幸福感是任何职业也比不了的呀!这是我的宝贵财富,从少年时期就梦寐以求的财富,我可舍不得放弃。一个学校老师怎么可能改行去环卫局做行政工作?

听完王辅成的汇报,校领导说:“这可未必是玩笑啊。老王,你得做好调离的准备啊。”

很久以后,王辅成才得知座谈会上市领导的一句发问并非即兴而为,而是有着重要的时代背景。当时,全国正在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天津有一大批超龄的局级干部面临离退休,因此空缺出来的职位亟待填补。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全市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中遴选部分人员,安排到这些局级领导岗位上去,而王辅成恰好被列入了这个优秀干部队伍名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比起其他委办局来,环卫局从来不是一个热门选择,市里正在寻找一个不怕脏累的典型人物。坚持十年的淘粪经历,《天津日报》刊发过事迹,兼具优秀党员、先进人物的荣誉,资历以及影响力完全符合要求,各方面条件表明,王辅成是调任环卫局的不二人选。

1982年9月,在人民中学工作了十九年的王辅成被一纸调令调到市环卫局任副局长,兼党组副书记,主管人事、干部工作。

离开学校那天,王辅成独自一人在校园里徘徊了许久。当年他和老师们种下的小树苗,如今已经枝繁叶茂;他和学生们一起踢球的操场,似乎还在回响着孩子们的欢呼声;操场一边的双杠上,仿佛还留存着他上下翻飞的身影;教室里的黑板沉默着,但他写在上面的文字还依稀可辨,那是一句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懂得很多,却不知道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

王辅成走得很慢,生怕惊扰了正在朗读课文的学生们,生怕错过了花墙透过来的光影,生怕碰倒了操场尽头钻出的小草,生怕一个个触景生情的片段倏然而过,再也抓不住……

直到这一刻,能够流利背诵那么多经典美文,给一届届学生掰开揉碎讲解成语典故的王辅成,仿佛才真正领悟了什么是牵肠挂肚,什么是依依不舍。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他本来是决心坚守一生的,离开这里既不是他此前的初衷,也不是他现在所愿,但是,最终说服他的,是他心中永远至高无上的准则,就是一切行动听党指挥,党叫自己到哪里工作,自己就应该到哪里,即使将要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也要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20世纪80年代初的天津,唐山大地震的破坏痕迹还随处可见,处于重建之中的市容市貌远远谈不上靓丽。环境卫生工作欠账多、任务重,马路清扫、粪便清除、垃圾清运、冬季融雪几个方面,哪一块也不轻松。

如今身为副局级干部,王辅成却与当年的王老师没什么两样,只要挤出点时间,他就从机关里走出来,到基层和环卫工人一起扛着扫帚清扫路面。遇到冬季大雪封门,他更是身先士卒,一铲一锨地破除坚冰,清理积雪,经常忙到深夜。

扎根在环卫工人之中,让王辅成觉得内心无比踏实。环卫系统的同事们没人知道他曾经的辉煌——曾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当选过劳动模范,事迹被《天津日报》大篇幅报道……这些傲人的过往都被他尘封进昨天的记忆。他觉得现在的自己就是天津市环卫局的一名普通员工,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他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一天,在单位的院子里,王辅成被迎面走来的同事兴奋地拦住了:“王副局长,我去第一工人文化宫看展览,看见您的大照片了。我以前真不知道,原来您是天津市劳动模范,组织上号召向您学习呢。”

王辅成不清楚同事看到的是哪个单位举办的展览,让他出乎意料的是,自己在人民中学时的事迹至今还在流传。他连忙摆摆手,淡淡地说:“哦,那些都是过去的事啦,不值一提。”说完,他赶紧微笑着走开。

没过多久,1984年2月18日,《天津日报》转发了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报道,对天津市环卫局在整党进程中边整边改、恢复干部参加劳动制度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事迹仍是王辅成和基层环卫工人一起淘粪,只是这一次他的身份从一名普通教师变成了一位局级领导干部。

1983年,王辅成去清华大学环保学习班进修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课程。这一回,王辅成眼界大开,原来环卫领域不仅仅是扫路、淘粪那么简单,而是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这项工作也深远地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其间蕴含着大学问,就连最常见的垃圾处理,都包含着燃烧、填埋、分解等一系列程序。身处清华园的王辅成,就像高尔基说的那样,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海绵吸水般地学习着最前沿的环卫理念。几个月的学习下来,他记了厚厚的笔记,而且又拿出当年背诵古文的劲头,将环保知识的重点全都背了下来。收获满满的王辅成特别高兴,他对自己说:你这个门外汉终于迈进了环卫工作的大门。

在天津的西南部,毗邻水上公园的一片近百亩的开洼地上,坐落着市建材局的家属院,几十户人家在简易平房里过着平淡的日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成了垃圾倾倒场,每天都有大型垃圾车开来,将各种建筑和生活垃圾一倒了之。成年累月的倾倒,让开洼地变成了垃圾山,远看没什么异样,走近以后,一股接一股的恶臭,伴着嗡嗡飞舞的蚊虫,迎面扑来,熏得人涕泪横流。一到开春,本是草长莺飞的美好季节,居民们却紧紧地关着窗户,出来进去都用袖口或手帕堵住口鼻。

1983年,王辅成(左一)参加由国家建设部和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的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培训班

1986年,按照天津的城市建设规划,此处将建立堆山造景工程,市政府着手安置居民搬迁事宜,鼓励有能力的住家自行搬迁,由政府给予补贴。

这个喜人的消息令居民们奔走相告,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终于不再与蚊蝇、臭气为伴,终于能够搬进像样的新家了!

但改造需要时间。1987年6月,天津连日高温,垃圾山异味扑鼻,蚊蝇肆虐,居民意见非常大。一天下午五点多钟,近二百人到市环卫局门口,表示如果不尽快解决问题,就要到市政府去评理。王辅成临危受命,承担起了劝解居民的工作。

面对情绪激动、大声叫嚷的居民,王辅成只身走到他们中间。等身边的人说话语调降了一些,王辅成说:“我特别理解大家的苦衷,家住在那里,生活条件实在太恶劣了。咱们市政府已经对那里做出改造规划,但规划的落实需要时间啊,请大家耐心等待。”

“怎么等?就这样臭烘烘地等?”

将心比心,这是王辅成从担任班主任时起就形成的处事原则,他特别理解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度日如年的煎熬。他说:“这样吧,你们找几位代表,我今天听听你们的具体意见。请大家不要采取过激行为。”

那一晚,居民代表们和王辅成一直谈到深夜。

和居民商谈后,王辅成打出的第一张牌就是家访住户。他和同事们一起,带上消毒剂和苍蝇拍,挨家发放,不漏一户。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借着这个机会走进居民家里,实地看一看文字材料上见不到的情景。

这一看,让王辅成震惊不已。尽管来之前他已经做了最不堪的想象,却没想到,眼前的实景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破败与艰难。那之后的每个星期,王辅成都会抽出时间到这里转转,用眼用心记下居民的生活状况。他和几位居民代表保持着热线联系,因为沟通顺畅而深入,居民的诉求被真实而全面地逐级反馈给各级领导。居民李大爷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儿地抹眼泪:“王同志啊,您能静下心到这里听我们诉苦,就是好同志。等我们住上新房了,搬家那天,我一定请您吃喜面!”

一年后,几十户居民全部搬进了市政府安置的楼房里。离开垃圾山的那天,他们乐个不停。只有长时间承受过那种难挨的脏乱之苦的人,才能体会此刻的复杂心情。王辅成虽然婉拒了李大爷的一再邀请,没去吃那碗象征意义明显的面条,但他内心的喜悦丝毫不亚于那些曾经住在这里的人家。

2001年,堆山造景工程被列入天津市为民办实事的二十项重点工程,经过垃圾填埋和废物处理,原来臭气熏天的垃圾山,摇身一变成为今天如诗如画的南翠屏公园,成为人们休闲散步的场所。

如今,每当王辅成经过那里,都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当年的情景,内心里生发出一种掺杂着欣慰与自豪的特殊感受。 +0fJG1bLy+plk9qe/5PAputG4JcpDKoYNfvxURD6NiL+yeEyVe5UOUm5kGfEnVP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