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悦纳自己是幸福的关键。

——伊拉斯谟

在成长过程中,我时常对自己感到疑惑。我的内心充满了令人困惑的矛盾,感觉自己就像鸭群中最奇怪的那只小鸭子。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我的成绩特别差,老师觉得我应该留级复读。然而到了三年级,我又成了班里的尖子生。有的时候我非常健谈,能做出明智又果断的评论。老实说,如果是一个熟知的话题,我能说到地老天荒。然而有时候,我想要在课堂上发言,我举起手——内心激动万分,因为这也许能拉高占总成绩25%的课堂参与分——但当我被点名发言的时候,想说的话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心中的提词器上漆黑一片!那时的我简直想爬到课桌底下。之后,我说话犹豫混乱、不清不楚,这与我平时相差甚远。老师环视教室,寻找下一个答题人,我千方百计地避免与他四目相接。我真的无法相信自己,我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反应。

更令我困惑的是,当我确实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时,人们往往会说我思路清晰、语言简练。而有时,同学们又觉得我像个智力有问题的人。其实我并不觉得自己特别傻,但也没觉得自己的思路特别清晰。

大脑的运作方式让我困惑不已。我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能在事件发生之后想出那么多评论。当我对之前发生的某件事给出自己的意见时,老师和同学们会有些生气,质问我为什么不早点开口。他们似乎觉得,我是有意不把想法和感受告诉他们。但我却觉得,自己的想法就像丢失的航空行李,总是迟一步才到达目的地。

随着不断长大,我越发觉得自己是一个怪人——沉默无言,心思深沉,不引人注意……事情往往是这样——我开了口,却没有人回应。但有人说出 同样 的话时,别人就会给出反馈。这让我觉得,我的说话方式一定有什么问题。有的时候,人们在听到我发言,或者读到我写的文字时,会显出震惊的表情。这种事发生了太多次,我已经非常熟悉这种表情了。这种表情好像是在说:“写出这话的居然是你?”对此,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因为一方面我喜欢人们给我的反馈,另一方面也难以承受人们的注视。

我对社交也感到迷茫。我喜欢和人们相处,人们似乎也喜欢我的参与,但我总是对出门这件事充满恐惧。我会反反复复斟酌是否应该参加聚会或公开活动。结论是,我是一个社交胆小鬼。有时我觉得尴尬不舒服,有时又觉得情况没那么糟糕。即使在活动上很高兴,我也总是瞅着出口的门,脑子里幻想自己身穿睡衣在床上蜷成一团……

另一个使我痛苦和沮丧的根源是精力不足。我通常很短时间就会觉得疲倦。和家人、朋友比起来,我显得十分虚弱。在我感到累的时候,走路慢,吃饭慢,讲话也慢……这时,我的语句会充满令人痛苦不堪的停顿。另一方面,如果休息得好,我会连珠炮似的与人聊天,并且在不同的想法间跳跃,以至于谈话对象觉得像被电击了一般。老实说,有些人以为我精力旺盛得不得了。相信我,我以前不是,现在也不是。

即便步调如此缓慢,我仍然一路跋涉,直到完成了人生的大半目标。我花了许多年才发现,自己身上那些令人不解的矛盾,事实上都有道理可循——我是一个普通的内向者。明白了这一点,我真是如释重负! +UejmVVWYKj1N2+7XM4hSkD8EmV2uqhHxeF/HQccy8BVQTIrMA0UNS2psr4eU8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