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新出现的大脑图谱:我们生来就内向吗?

在你的心中有一片宁静圣洁之地,在那里你永远都可以受到庇护,做真正的自己。

——赫尔曼·黑塞

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我们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人类对大脑机理的认识过程很缓慢。不久之前,我们才只能通过行为观察来推测大脑内部可能在发生什么。卡尔·G.荣格根据资料“猜测”内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都具有生理学基础。然而,生在20世纪早期的荣格并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来确认这一点。现在,凭借先进的脑部扫描成像技术,我们更有可能了解大脑中信息沟通的通道,了解它们是如何影响人类行为的。举个例子,我们能将大脑的内部区域描绘下来,并将特定的大脑活动所发生的区域与相应的经验和行为联系起来。这种描绘也能澄清和确认究竟哪些大脑机能影响人格气质。

科学家对大脑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即便是现在,我们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领域惊人的复杂。几乎每名研究者关于脑部工作原理的理论都有些许差异。我在本章提出的部分观点还处于探索性阶段。多年之后,我们才可能得到更确定的认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坚定地走在揭开大脑奥秘的路上。

每个人生来都有某种生理特征,或者说先天特质,它们构成了我们的人格气质。甘德丝·B.柏特在《情绪分子的奇幻世界》( Molecules of Emotion:The Science Behind Mind-Body Medicine )中试图将人格气质从其他人类特质中拆分开来:“专家们同样区分了情绪、心情和气质。情绪是最瞬时易变的,原因也最容易发现;心情往往会持续几个小时,起因的发现难度高一些;而气质则是基于基因的,基本上会伴随终生(有时也会变化些许)。”除了它在我们一生中相对稳定和由基因决定这一点外,研究者们还认为气质拥有另外一条基本特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这在小时候就会表现出来。

学界对于人格气质的基本构成还没有达成真正的共识。即便如此,在每一位人格理论家的人格特征列表中,内向型性格与外向型性格总会囊括其中,它们是最确切可靠的人格特质的组成因素。 L6mDxPOV10jN/plERd+hS+FgclQM9fShIrbzIOeEyOCYmjifYkYoJg0r2ImIYpa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