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一章

管  子

周之季世,北有孔孟,南有老庄,截然两方思潮循时势而发展。而墨家毗于北,农家毗于南,如骖之靳焉。然此两方思潮,虽簧鼓一世,而当时君相,方力征经营,以富强其国为鹄的,则于此两派,皆以为迂阔不切事情,而摒斥之。是时有折中南北学派,而洋洋然流演其中部之思潮,以应世用者,法家也。法家之言,以道为体,以儒为用。韩非子实集其大成,而其源则滥觞于孔老学说未立以前之政治家,是为管子。

小传 管子,名夷吾,字仲,齐之颍上人。相齐桓公,通货积财,与俗同好恶,齐以富强,遂霸诸侯焉。

著书 管子所著书,汉世尚存八十六篇,今又亡其十篇。其书多杂以后学之所述,不尽出于管氏也。多言政治及理财,其关于伦理学原则者如下。

学说之起源 管子学说,所以不同于儒家者,历史地理,皆与有其影响。周之兴也,武王有乱臣十人,而以周公旦、太公望为首选。周公守圣贤之态度,好古尚文,以道德为政治之本。太公挟豪杰作用,长法兵,用权谋。故周公封鲁,太公封齐,而齐、鲁两国之政俗,大有径庭。《史记》曰:“太公之就国也,道宿行迟,逆旅人曰:‘吾闻之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争营邱。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人民多归之,五月而报政。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君臣之礼,而从其俗之为也。’鲁公伯禽,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而除之,故迟。’周公叹曰:‘呜呼!鲁其北面事齐矣。’”鲁以亲亲上恩为施政之主义,齐以尊贤上功为立法之精神。历史传演,学者不能不受其影响。是以鲁国学者持道德说,而齐国学者持功利说。而齐为东方鱼盐之国,是时吴、楚二国,尚被摒为蛮夷;中国富源,齐而已。管子学说之行于齐,岂偶然耶!

理想之国家 有维持社会之观念者,必设一理想之国家以为鹄。如孔子以尧舜为至治之主,老庄则神游于黄帝以前之神话时代是也。而管子之所谓至治,则曰:“人人相和睦,少相居,长相游,祭祀相福,死哀相恤,居处相乐,人则务本疾作以满仓廪,出则尽节死敌以安社稷,坟然如一父之儿,一家之实。”盖纯然以固结其人民使不愧为国家之分子者也。

道德与生计之关系 欲固结其人民奈何?曰养其道德。然管子之意,以为人民之所以不道德,非徙失教之故,而物质之匮乏,实为其大原因。欲教之,必先富之。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又曰:“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易治,民贫难治。何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而敬上畏罪,故易治。民贫则反之,故难治。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上下之义务 管子以人民实行道德之难易,视其生计之丰歉。故言为政者务富其民,而为民者务勤其职。曰:“农有常业,女有常事,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此其所揭之第一义务也。由是而进以道德。其所谓重要之道德,曰礼义廉耻,谓为国之四维。管子盖注意于人心就恶之趋势,故所揭者,皆消极之道德也。

结论 管子之书,于道德起源及其实行之方法,均未遑及。然其所抉道德与生计之关系,则于伦理学界有重大之价值者也。

管子以后之中部思潮 管子之说,以生计为先河,以法治为保障,而后有以杜人民不道德之习惯,而不致贻害于国家,纯然功利主义也。其后又分为数派,亦颇受影响于地理云。

(一)为儒家之政治论所援引,而与北方思想结合者,如孟子虽鄙夷管子,而袭其道德生计相关之说。荀子之法治主义,亦宗之。其最著者为尸佼,其言曰:“义必利,虽桀纣犹知义之必利也。”尸子,鲁人,尝为商鞅师。

(二)纯然中部思潮,循管子之主义,随时势而发展,李悝之于魏,商鞅之于秦,是也。李悝尽地力,商鞅励农战,皆以富强为的,破周代好古右文之习惯者也,而商君以法律为全能,法家之名,由是立。且其思想历三晋而衍于西方。

(三)与南方思想接触,而化合于道家之说者,申不害之徙也。其主义君无为而臣务功利,是为术家。申子,郑之遗臣,而仕于韩。郑与楚邻也。

当是时也,既以中部之思想为调人,而一合于北、一合于南矣。及战国之末,韩非子遂合三部之思潮而统一之。而周季思想家之运动,遂以是为归宿也。

尸子、申子,其书既佚;惟商君、韩非子之书具存,虽多言政治,而颇有伦理学说可以推阐,故具论之。 iuC8/Rddg3PYwZkyZauVT8Oj48ngdW7hqZgiQfHQLpiqc7QeOl5a3waCEIpzQ/E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