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者序
推背图:四位一体的“预言版历史小说”

《推背图》是中华预言书中最著名的奇书。全书共六十个图,以六十甲子和六十卦分别命名,预言后世的兴旺治乱之事。书名“推背”两字是根据书中最后一象的“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而来。

中国七大预言书之首

中国古代有七本最有名的预言书:周朝姜子牙的《万年歌》、三国诸葛亮的《马前课》、唐朝李淳风和袁天罡的《推背图》、李淳风的《藏头诗》、唐朝黄蘖的《黄蘖禅师诗》、宋朝邵康节的《梅花诗》、明朝刘伯温的《烧饼歌》。这七本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非《推背图》莫属。它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一直广传不衰。《推背图》与西方的《诸世纪》并列为预言书的两大巅峰。但与《诸世纪》不同的是,《推背图》只是预测中国一国的历史,而且没有打乱历史的顺序。

《推背图》共六十象,除去第一象引言和最后一象结言不是预言外,共有五十八象预言,从大唐气运(第二象)预言到世界大同(第五十九象),次序井然,历史跨度约两千年,历朝的兴衰更替皆在其中。每一个时代过去后,人们回头一看就会发现此书的预言惊人的准确。

《推背图》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将易学、诗词、谜语三者高度结合。易学的特点是神奇,让人在拍案叫绝的同时却不知所以然;诗词的特点是文字少,字的含义被高度浓缩,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谜语的特点是设谜手段多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将这三者融为一体,是此书的魅力所在。也可见作者的学问之深。作者在写此书时就知道这类预言书会给后世带来麻烦,所以运用了“四位一体”的手段,设谜极其隐蔽。

“四位”包括:一、拆字法(利用字形结构设谜);二、会意法(利用汉字含义设谜);三、谐音法(利用汉字声音设谜);四、图像法(利用所绘图像设谜)。那七本预言书中只有《推背图》运用了图像法。正是因为设谜手段的多样化,每一象都可以有多种解释方法,所以后人在推解时往往一头雾水,不敢下定论。如果谁敢拍着胸脯说:“我分析的一定准!”历史就可能狠狠地扇他耳光。

被宋太祖查禁的书

到现在为止,此书预言的唐朝至当代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都已应验。也正是因为应验得奇准无比,此书深为历代统治者忌惮,历来被列为禁书。比如史书记载:五代乱世,群雄纷涌,很多人想辅佐命中能成大器的人,于是热衷研究《推背图》。甚至有人用此书中可能是人名的字给孩子起名。北宋建立后,《推背图》因影响太大而被宋太祖查禁。但禁不胜禁,朝廷便采取乱人耳目的手段:下令取旧本《推背图》,除了已应验的各象外,颠倒后边各象的顺序,制作了很多假版本流传到民间。此后,由于这种“颠倒本”常常不再应验,很多人就不收藏了。

不过,历史可以让真本浮出水面:从北宋到清初的七百年检验,使《推背图》又历经了十七象,一至三十三象的时间顺序未改、内容大体不错的版本自然脱颖而出。大部分假版本因为经不起这样的检验而被淘汰,能经得起检验的版本因为应验而越传越广!清初大才子金圣叹的批注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推背图》预言的内容很杂:皇帝和名臣的姓名、朝代存在的时间、改朝换代的原因、朝代所处的地理方位……其预测范围之广、详细程度之高,以至于我们读完之后每每会有如此联想:“此书预测的细微之处,如同作者身临现场,这不像是一本预言书,而像是史书。”并由此怀疑《推背图》是由后人托名的伪作。不过,当我们对《推背图》的历史略有了解后,就会打消这个念头。从考据的角度来看,此书流传千年的事实不容置疑。在这一千多年中,历史的车轮不断验证着书中早就写好的内容。当它的精准预测和其存在千年的史实同时受到肯定时,人们的注意力就从“怀疑”转变为“如何解谜”。

《推背图》想泄露什么

除了告诉人们未来的大人物、大事件,《推背图》的作者是否还想通过此书传递凌驾于历史表象上的其他信息呢?

历史大人物的姓名、性格、寿命,时代的特征,朝代的变迁,人类的轮回……如果这些都是“预先安排好的”,是否可以说明存在定数?如果存在定数,世界是不是只有必然性而没有偶然性?易学是用怎样的理论预测这些必然性的?历史为何要沿着易学的固定模式前进?这种前进的“轨道”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如果是上升的,“大同世界”何时来临?如果是下降的,“世界末日”何时来临?“大同”之后是什么样?“末日”之后是什么样?远古时期又是什么样?

“混沌愚昧”时期的古人非常落后,怎么可能发明如此神奇的预测术?如今的科技高度发达,怎么反而无法解释古人的发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某些感知能力是不是退化了?是不是可以说,物质进步必然带来精神退步?如果物质进步是历史的趋势,那么精神退步也是吗?如果物质进步是智慧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是否如《圣经》暗示的:智慧是人类的原罪?是不是智慧在产生之始就孕育了终结人类的因素?如果说智慧是动物世界“适者生存”的产物,那么回归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是否可以消除原罪?如果这种回归是不可能的,人类是否必然要沿着邵雍说的“道→德→功→力”或“皇→帝→王→霸”四个历史阶段前行?这和佛学所说的“成→住→坏→空”有没有关系?易学的推演规律与佛学的因果轮回规律有什么关系?作为一种高层智慧,易学的预测是否也构成原罪?是否会“泄露天机遭天谴”?如果作者也认为天机不可泄,为何还写此书?

“预言版历史小说”

当前有很多解读《推背图》的书,有的胡言乱语(不能自圆其说),有的动机不纯(比如台湾的书),有的则抛开预言而只谈历史。很多书对于第四十象之后的事情持一种轻佻的态度,《推背图》成了他们证明个人观点或巩固政治立场的工具。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面对此书呢?

先看此书第一批注者金圣叹。他生前已经应验到了第三十三象。对于这三十三象,他是以“立足历史,反推预言”的方式来解读的,这种推理的难度较低。从他死后至今,《推背图》已经从第三十三象走到第四十二象,我们现在看这十象的预言并不会费力,但如果参看他当年的批注便会发现:这个大才子也只预测对了一小部分,看来预测《推背图》似乎是“不可为”的。那么,《推背图》对于未来的价值何在?

如果把此书当成是预测学著作,便不可过于认真。对于已经应验的四十多象,可以把它当成浓缩的“谜语版历史”来看;而对于未来,可以以“玩味”的态度把它当成“预言版历史小说”来读。称它为“预言版”,因为它以易学为基础,并非凭空捏造,不是科幻著作;称它为“历史”,因为它反映的是未来的历史;称它为“小说”,因为它如同小说一样描述事件始终,它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艺术品的价值有一半在于作者的创造,另一半在于读者的挖掘。如同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读者眼中可以有一千个《推背图》。

2012与《推背图》

一般认为,当代历史走到了此书第四十二象前后,未来还有十几象有待验证。作者李淳风去世于670年,如果按第四十二象应验到1980年来计算,平均每一象跨度约30年。如此计算,后十六象可能共有480年。现在“2012世界末日”被炒得沸沸扬扬,据说玛雅历法、美国科学家、西藏僧人都从不同的角度预言了此事,电影《2012》更是风助火势。那么,《推背图》中如何预言2012呢?

有人认为,《推背图》第五十二象的“乾坤再造在角亢”就是指2012。因为“角亢”指龙年,2012恰是龙年。不过,每12年就有一个龙年,如果龙年就是末日,末日便太多了。另外,历史漫长,作者仅以五十八象来预测,可见所说的事情是何等重大。如果2012是末日,那么剩下的十六象就要在余下一年内“清仓大甩卖”,这是否不靠谱?

本书的四大结构

本书完整编入了“金批本”《推背图》中的“图像、谶曰、颂曰、卦象、金圣叹批注”等部分,另外增加了以下四部分,读者可以借此从一个更清晰的视角来看这本奇书。

【图片释义】:解析每一幅图中各事物暗示的历史人物、事件。

【诗词释义】:解释“谶曰”、“颂曰”中每一句暗示的历史人物、事件。

【易经中的此象】:解析每一象对应的卦,及其各个爻位暗示的历史事件。

【本象背后的历史】:详细还原每一象暗示的一个历史时期的情况。

我们出版本书,并非为了证明《推背图》作为预言奇书的准确性,也不是为了推论未来的发展与变化,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深入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推背图》无疑也值得我们去玩味。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一些专家的鼎力支持,也有很多读者对本书的制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感谢。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差错,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谨识
2011年6月

1.混沌初开

2.唐朝气数

3.一代女皇

4.神龙政变

5.安史之乱

6.平定叛乱

7.吐蕃入侵

8.藩王割据

9.黄巢起义

10.朱温篡唐

11.伶人亡国

12.后晋建立

13.澶州兵变

14.明主柴荣

15.扫除割据

16.北宋建立

17.澶渊之盟

18.太后训政

19.西北失守

20.蔡京乱国

21.靖康之耻

22.陷害岳飞

23.蒙古入侵

24.南宋灭亡

25.元朝气数

26.淫僧祸国

27.明朝建立

28.靖难之役

29.三杨辅政

30.土木之变

31.阉党祸国

32.闯王进京

33.清朝气数

34.太平天国

35.英法联军

36.慈禧西逃

37.推翻帝制

38.一战风云

39.日本侵华

40.两岸三地

41.文革阵痛

42.四人帮祸乱

43.祖国统一

44.圣人复生

45.日本战败

46.科技危机

47.重文轻武

48.风调雨顺

49.短暂分裂

50.资源争夺

51.龙凤圣主

52.再造乾坤

53.中华腾飞

54.吐故纳新

55.权力分配

56.世界大战

57.天才救世

58.大一统时代

59.天下一家

60.无终无始 uK3Ca/QAaEPAMI5MmJI19keP87dnFsxViBe9jYblxfDw+NZTLTc0vnzzfsWoQTU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