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象
吐蕃入寇中原

唐朝后期的国力衰弱,藩镇割据自立,西北草原上的吐蕃民族经常来犯。

庚午 晋

【谶曰】

旌节满我目,山川跼我足。

破关客乍来,陡令中原哭。

【颂曰】

蝼蚁从来足溃堤,
六宫深锁梦全非。

重门金鼓含兵气,
小草滋生土口啼。

【金圣叹批注】

此象主藩镇跋扈及吐蕃入寇中原。

草原民族吐蕃

【图片释义】

图中一人,口中衔着草。“草”代指吐蕃。此人所穿的像是清朝的服饰,清朝是满人当政,以此显示吐蕃是外来民族。“口中衔草”表明来意不善。《推背图》为了设谜、保密,没有使用当时人的着装,这是怕被人看破天机。

【诗词释义】

这一象预言的是吐蕃联合边疆各个少数民族,趁唐朝内部空虚之际入侵唐朝的事情。“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的内部权力已经牢牢掌握在藩镇和宦官手中,而宦官的腐败和藩镇的割据自立,使得皇帝的权力丧失殆尽。在这种情况下,吐蕃才敢于来犯,想借机捞一些好处。郭子仪临危受命,面对二十万强敌,六十六岁的他却只带着四千士卒,白天擂鼓,夜晚点灯,并派人混进已被吐蕃军队占领的长安城。他还秘密招录了数百名青年,晚上在城中大喊“郭将军的大部队来了”,吐蕃兵卒惊恐万分,没有打仗便逃窜掉了。在长安陷落后的第十三天,通过呐喊、威势收复了西京。回纥部落众将士曾经与郭子仪在朔方并肩作战,郭子仪又前去说服他们倒戈。吐蕃军队孤立无援,只好悻悻而逃,唐军获得全胜。

“旌节满我目,山川跼我足”是说各地的藩镇旌旗飘扬,现出分裂的格局,显得局促而无法安然耸立。“跼”就是局促的意思。“安史之乱”发生后,为了抵御叛军,唐朝政府在内地也开始设立藩镇,一时间各地的权力便被各种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把持,地方开始形成了军镇割据的局面,皇帝的权力受到了削弱,以至于很多地方开始不听从皇帝的号令。这表明了当时国内的政治大环境。

“破关客乍来,陡令中原哭”说的是此时吐蕃派兵来犯,并且联合了党项、氐、羌等少数民族,集结二十万兵马,到达了距离今天西安五百公里的泾州(甘肃泾川),已经进逼长安,形势一片危急。当吐蕃进驻距离长安一百五十公里的奉天(陕西乾县),在边关告急的情况下,代宗被迫请出已经罢免官位的郭子仪,又将他官复原职,命其出战迎敌。当郭子仪快马赶赴咸阳时,吐蕃已经打过了渭水,代宗仓皇出逃,使吐蕃军队得以长驱直入,攻入长安。

“蝼蚁从来足溃堤,六宫深锁梦全非”指的是代宗在位时期听信小人的谗言,导致太监弄国,贻误政事,皇帝的美梦也就此打破。“蝼蚁”指的就是宦官,这些宦官大多出身寒微,古人也常将底层的平民称为蚁民。“重门金鼓含兵气,小草滋生土口啼”,说的是吐蕃已经攻破了唐朝的重重关卡,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又一次造成生灵涂炭。“土口”就是“吐”字,“小草滋生”则是“蕃”字,在《说文解字》中有“蕃,草茂也”的解释。这个颂词说明了代宗昏庸无能,导致宦官擅政,吐蕃派兵来犯,唐朝又陷入了没有对策的窘境。

【易经中的此象】

这一象对应《易经》中的晋卦,此卦下半部分是坤卦,代表大地;上半部分是离卦,代表太阳,在五行中属火,两者相组合,表示会有火灾降临天下,像大地上燃起大火,也像是太阳升到了天空正中,炎热异常。晋卦的卦辞是“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本义是成王将良马赐予周朝藩属国的康侯,使得其可以为马匹配种。这就像唐朝在各地设置藩镇,皇帝将征兵打仗的大权都下放到藩镇将领的手中,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不好,国家好像铜墙铁壁一样结实,但是其中却隐藏着未知的祸害。另一方面,唐朝对于周边各少数民族,也采取了时时安抚、保境安民的政策。这一象说的是属国吐蕃借藩镇叛乱之际来兵进犯,打破了长期形成的边地稳定局面。“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彖辞认为晋卦表示大胆前行,太阳高高升起,悬挂于大地之上,大地卑微柔顺,蜷伏于太阳的光泽之下,第五位的阴爻就表示大地中的阴柔之气已经慢慢上升,象征君子的事业能获得成功,所以成王才会“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象辞认为太阳照耀在大地上,显现出光耀万丈,万物沐浴其中,受到滋养。这是说郭子仪已年近八旬,带兵出征,一举击退了吐蕃的入侵,他的功德就像太阳一般,拯救百姓于洪流之中,给他们带去了安宁和温暖。

从爻象上看,初六爻辞为“晋如,摧加,贞吉。罔孚裕,无咎”。意思是能攻击和打败敌人,占卜后也能获得吉兆,这是因为兵士们能遵从将领的指挥,不滥杀敌方的俘虏,不抢夺百姓的财物,所以也就没有灾祸。“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地。裕无咎,未受命也”,之所以能打垮敌人,是因为将帅的行为端正,指挥得力,以军纪约束部下,攻克敌人之后就没有什么灾祸。这一爻对应于郭子仪受命出征,以中正的言行、严明的军法,使得与吐蕃联合而来的回纥军队,不战而降。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意思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是因为获得了先祖的护佑。“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象辞认为之所以能获得福报,是因为六二爻位于下卦的中间,就像人处事公允,待人公平。这一爻是说郭子仪先前在与藩镇的战斗中接连取胜,原因在于他能笼络人心,获得部将以及他族首领的敬重和信任。

“六三:众允,悔亡。”意思是将士们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悔恨的。“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象辞中说将士之间相互信任,志向也就可以达成。这一爻是说在唐朝又一次陷入危机时,郭子仪临危受命,带领的将帅也能同仇敌忾,距离胜利也就不远了。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意思是面对敌人胆小瑟缩,占卜也会获得凶相。“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象辞认为胆小怕事的性格在战场上会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九四阳爻居于阴位,就像是人陷入不利境地。这一爻是说吐蕃军队沿路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唐朝的各地守军也甚是畏惧,导致战局不利。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意思是没什么需要悔恨的,在作战失败之后不要泄气,再接再厉就能转败为胜,不会再有什么不顺利的。“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象辞认为,遭受挫折之后不气馁,不放弃,勇敢面对,好事情就会随之而来。这是说在唐代宗重新任命郭子仪之后,吐蕃各部便望风瓦解,四散逃窜,说明郭子仪确实是拯救唐朝的一剂灵丹妙药,还尚未出兵便以威名击退了敌人。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意思是带兵打仗需要先衡量好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然后确定攻击的方式。战争的结果往往难以预料,或者是胜利,或者是失败,或者是没有灾难,这些在作战之前都很难说明白。“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象辞认为攻击敌人的阵地,由于君王处事不周,未能安抚边疆的小国,致使叛乱频生。这是说在唐朝的国家危机暂时解除之后,也不能轻举妄动,因为现在的情况还是很复杂,如果在没有作周全考虑的情况下,就乘胜追击吐蕃的军队,恐怕又会给唐朝招来灾祸,告诫唐朝的统治者还是继续采取安抚的政策为好。

【本象背后的历史】

在唐朝建立之初,吐蕃的军队就经常来犯。著名评书《薛家将》中所说的薛仁贵,就经常与吐蕃作战,而且大多都会获胜,因此声名远播西域。咸亨元年,薛仁贵奉命率十万唐兵前往征讨吐蕃,由于不了解敌情,被吐蕃军队包围,唐军大败,薛仁贵本人也受到了军法处置。在吸取了这次战败的教训之后,薛仁贵之子薛讷对吐蕃有了一番了解,此后便再无败绩,薛讷也在唐蕃的边境上驻扎了几十年,此期间再无战事。

前面曾经提到抵御安禄山叛军的将军高仙芝,也曾经和吐蕃开过战。当时吐蕃学习中原的“胡汉和亲”制度,也对周边的小国施行起和亲来,如吐蕃与小勃律国之间就有过“吐勃和亲”,而这样和亲也使得小勃律国处处站在吐蕃一边。但这件事情却惹怒了驻扎在唐朝和小勃律国边境上的高仙芝,他率兵从小勃律国捉获了前往和亲的吐蕃王国的公主。后来,高仙芝还踏平了依附于吐蕃的石国(现在巴基斯坦境内),使得其在西域威名大振,被当地百姓尊称为“山地之神”。

还有一位大唐将军哥舒翰,也是在与吐蕃的作战中出名的。当时吐蕃人善于搞游击战术,唐军离开吐蕃军便伺机进攻,唐军驻扎,吐蕃军便来骚扰,唐军休息,吐蕃军便来捣乱,唐军进攻,吐蕃军便逃跑,很难应对。面对这种情况,哥舒翰采取了以逸待劳的策略。有一年,正值秋收时节,吐蕃的军队前往大唐的驻军腹地偷割麦子,哥舒翰却命令城中的唐朝守军不得进攻,放手让他们去割。吐蕃士兵见唐军没有反应,便习惯了,就天天跑来割麦子。有一天,吐蕃众兵正割着割着,城门突然打开,冲出唐军,吐蕃军队还没有回过神,就被打得落荒而逃。

“安史之乱”使唐朝的统治大大削弱,吐蕃看到了机会便想趁势大捞一把。这就要说说唐朝将军仆固怀恩。仆固怀恩本来是唐朝的重臣,可是因为一些原因和唐皇室闹起了矛盾,便去了吐蕃那里。他告诉吐蕃人说:“现在的唐朝已经是风烛残叶,皇帝死了,能带兵打仗的郭子仪也老得不成样子了,你们吐蕃怎么不前去大捞一把呢?”听信了仆固怀恩的话,吐蕃便派遣军队,并联合了各个少数民族,浩浩荡荡地拼杀了过来,到吐蕃的军队已经打到家门口时,唐代宗还在琢磨仆固怀恩这位重臣跑哪里去了。心急如焚的代宗招来了少年才俊的雍王,问其可有应敌之策,雍王回答:“有一计策。”代宗赶忙问:“何计策?快说来!”雍王回答:“我们还是赶快逃吧,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吐蕃的军队追不上咱们,一无所获就会回去。”如此,代宗和雍王便带着李唐宗亲们一路逃亡,到了陕州(三门峡市陕县)一带。

为了稳住军情,也使得吐蕃早日退兵,代宗无奈又请出了郭子仪,但是这个时候的郭子仪已经完全交出了兵权,手上没有一兵一卒,如何是好呢?郭子仪果然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仨”,他运用计谋,连蒙带唬,通过外交斡旋,说服回纥倒戈,终于把吐蕃军队赶走了。而吐蕃军队到处烧杀抢掠,已经使得中原各地的民众流离失所、路有饿殍,也就出现了谶语中所说的“陡令中原哭”的惨淡景象。

吐蕃军队被赶走了,但藩镇的力量却因动乱而增长了。除了藩镇以外,威胁唐朝国运的还有擅权的宦官贵族,他们在宫闱中造成的祸害一时间还难以清除。大唐江山在内忧外患的影响下,已经是“蝼蚁从来足溃堤,六宫深锁梦全非”,走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

历史脉络
吐蕃的产生与消亡

吐蕃是古代藏族人建立的位于青藏高原的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了两百多年。它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吐蕃历史上备受称赞的事之一,便是其创立者松赞干布与唐朝通婚。 gEa2/4Y2sxMz5I17UfX++tj+lbTyfBiyNylrfSiVw2tgWGr3IvGe+zzfg5z8xjC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