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象
郭子仪中兴唐朝

郭子仪是唐朝后期泰山北斗式的大人物。他的赫赫战功大大延缓了唐朝的灭亡。

己巳 剥

【谶曰】

非都是都,非皇是皇。

阴霾既去,日月复光。

【颂曰】

大帜巍巍树两京,
辇舆今日又东行。

乾坤再造人民乐,
一二年来见太平。

【金圣叹批注】

此象主明皇还西京,至德二载九月,广平王叔郭子仪收复西京,十月收复东京,安史之乱尽弭,十二月迎上皇还西京,故云再造。

郭子仪进城

【图片释义】

图中是几个人抬着轿子。这是说唐朝统治者为了平定叛乱,请大将郭子仪来朝中商量对敌之策。郭子仪年高望重,受到礼遇,坐着皇帝钦赐的马车前来奉命。前方的城池代表唐朝的皇宫。

【诗词释义】

这一象预言的是唐玄宗逃亡四川之后,他的儿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为了围剿叛军,肃宗起用了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郭子仪的率领下,唐军很快击溃了安禄山的叛军,攻占了长安和洛阳,战乱获得了暂时的平息。不料,胜利之后的肃宗头脑发热,听信谗言,免去了郭子仪的军权,使得唐军被小人把持。安禄山死后,其部下史思明又发动叛乱,也自称皇帝。这个时候肃宗已经去世,代宗即位,为镇压史思明,重新起用了郭子仪,才使得叛乱又一次得以平定。至此,“安史之乱”才算真正结束,而唐朝的战火却还在隐隐闪烁,这是下一象中预言的事情了。

“非都是都,非皇是皇”是说本不是国都的地方现在却变为国都,本不该是皇帝的人却已经做了皇帝。这是说“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携李唐宗室逃出长安,流亡于巴蜀地带,太子李亨却在灵武这个地方即位为皇帝,而将玄宗尊称为太上皇。“阴霾既去,日月复光”是说“安史之乱”之后,天下暂时平定,又恢复了太平景象。

“大帜”是皇帝出行时车马前方高举的旗幡;“两京”指唐朝的两座京城,即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辇舆”指的是皇帝车驾上的鸾仪。这预言的是757年郭子仪、李光弼等在元帅广平郡王李豫的带领下,先后收复长安、洛阳等地。唐玄宗从巴蜀(四川)重新回到了长安城。

“乾坤再造”指的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收复两京一事,这也说明李唐朝在郭子仪的支持下慢慢恢复了元气;郭子仪临危受命,数建功勋,两京收复之后,唐肃宗曾经夸奖他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人民乐”可以理解为人们因为两座京城重新光复而欢喜,也可以视为人们对郭子仪的感激和爱戴。

“一二年来见太平”意思是不到一两年的工夫,太平日子又开始动荡了。757年光复两京,759年又被史思明攻下。761年史思明被他的儿子杀死,762年代宗向回纥借兵,又任命郭子仪为将军,才再次收复洛阳。至此,“安史之乱”一共持续了七年零三个月才得以完全平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动乱的结束,下一象的战火即将燃起。

【易经中的此象】

此象对应《易经》中的剥卦。此卦上半部分是艮卦,指山脉;下半部分是坤卦,指大地。整个卦义就是大石从山上落在地面上,必然会伤害到地上生长的各种生灵。这个卦下方为五个阴爻,上方只有一个阳爻。高山附着在大地上,二者都会显现出剥落的景况,所以称为“剥”。这一卦代表阴盛阳衰,比喻小人的势力会暂时扩张,君子则会变得困顿,先前所创的事业也会遭到破坏。“剥”卦上承的是“贲”卦,“贲”象征着盛大无比的态势,事物盛极必然会归于衰落,从“贲”到“剥”的转变正迎合了唐朝从玄宗开创“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险些丢失皇权的过程。

从爻象上看,初爻到第四爻表达的都是陷入了难以挽回的灾祸之中,只有从第五爻才开始说到对这种衰败情况应该采取的一些补救办法,最后一爻则指出了采取补救办法能达到的效果。“剥”卦的爻象从下向上演化,最上位为阳,所以有群阴剥阳,即将有变,为除旧布新之意。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阳爻高高耸立,就像是天色渐晚,喜鹊回到了林中休息,五个阴爻处于其下,是说这只喜鹊并不知道树林中早就藏着一只老鹰。如果这个时候倦怠休困,老鹰就会有机可乘,从而招致大的祸患,但是如果能引起重视,也可以在最后关头化险为夷。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是说将床下面的支撑物去掉,整个床也就没有办法稳定了,这样会有危险。“剥床以足,以灭下也”,象辞中说到,毁坏床体先要从床的床腿部位开始,割裂了床腿就损毁了床的基础;基础损坏了,整体也就随之动摇,这样很快就会有凶险的事情发生,而且还会波及到上层。这一爻指玄宗听任小人杨国忠的谗言,使大唐江山的基础开始动摇。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把床腿削除之后,又开始剥落床头,以至于整个床都开始剥落,变得更加凶险。这一爻是说由于初六爻已经陷入凶险,又缺少外援的帮扶,导致危险的事情接连不断。这指班师回朝的肃宗听信宦官和小人的谗言,罢免了立下大功的郭子仪,就像是大唐江山没有了顶梁柱一样,又一次陷入险境,削除郭子仪的官位之后,唐肃宗又屡走险棋,导致到手的江山差点被毁灭。

“六三,剥,无咎。”意思是床脚和床头虽被剥落,但是这一爻却没有什么灾祸。“剥之无咎,失上下也”,象辞中说六三爻脱离了上下阴爻的序列,而于上九爻相互呼应,由于上九爻为阳爻,所以可以避免灾祸。这一爻对应的是肃宗死后,代宗重新启用郭子仪,平定各地叛乱,又一次从史思明手中夺回洛阳和长安两都,暂得安宁。

“六四,剥床以肤,凶。”意思是床头都快要剥落殆尽了,下面就要剥落床面了,凶险万分,已经距离灾祸很近了,因为整个床面已经损坏,必将危及到床上之人。这一爻是说此时的代宗也开始信任宦官的谗言,使得史思明再次攻下长安。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意思是鱼儿争相涌入水中,就像是统领内宫之将领顺承君主,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象辞说,能使忠臣良将得到宠信,便不会有什么过失。这是说代宗不得不再一次启用郭子仪,依靠其说服回纥人,并使得吐蕃大军知难而退。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意思是树上长着硕大的果实,不曾被人摘取,君子如果能摘来食用,就能受到百姓的拥戴,如果被小人吃掉则会招致破家之灾。“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象辞说君子坐上车子会受到民众的肯定;而小人得势则会导致祸患,说明不能过于重用小人。这一爻是说灭掉反贼后,代宗重新执政,又开始宠信宦官,收回了郭子仪的兵权,终于导致了下一象中预言的灾祸。

【本象背后的历史】

唐玄宗逃亡四川之后已是落日夕阳,手中没有了任何权力,大臣和将领也都不服从其指挥。而安禄山此时也攻入了长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命人将没有逃掉的公主、王妃、驸马等人尽杀于崇仁坊,并挖出了心肝,凶惨程度难以想象。为了报复与杨国忠的私仇,安禄山还将杨国忠和高力士的亲信全部聚集在一起,统统用尖利的铁器折磨而死,残忍至极,整个长安城也是血流成河。王维的《菩提寺私成口号》中写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说的就是这个时候的场景。为了抵抗安禄山所统领的叛军节节进逼之势,肃宗任命老将郭子仪与安禄山的叛军殊死厮杀。唐军在经验丰富、多有智谋的郭子仪指挥下,收复了西京长安。而后又顺势夺回了东都洛阳。

“安史之乱”此时便告一段落,唐肃宗返回皇都时对郭子仪感恩戴德地说:“这虽然是我们李家的天下,但是全依仗了您老的扶持,我得好好感谢您才对。”这其实是肃宗想夺回军权的借口,郭子仪胸怀大度,并没有计较什么,放手让出了军队的指挥权。但是这一让,又出了问题。此时的唐朝就是一艘漏了水的大船,漏洞多得一时无法完全补救,按下了葫芦又浮起了瓢。郭子仪出让兵权后不久,太原、河中两地相继又发生了兵卒叛乱的事情,并和史思明勾结在一起,将要跨过黄河进逼长安。肃宗这下才手脚慌乱,又去请郭子仪出山,并且说“河东之事,一以委卿”,将河东的军权全权交给了郭子仪。史思明显然不是郭子仪的对手,他的部队很快就被消灭殆尽,史思明自己也被他的儿子杀死。史思明的儿子后来也自立为皇帝,不过没两天就全军覆没。宝应元年(762年),肃宗去世,代宗即位,收复了洛阳,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逃亡莫州(河北任丘),被郭子仪的朔方军所擒。

“安史之乱”就此结束,内乱的结束并不代表唐朝没有任何危险了。随着国势削弱,周边少数民族也伺机而动,想趁乱捞取一杯羹。未及几年,吐蕃便派兵犯境,代宗闻风便逃,同时吩咐郭子仪“速去平定叛乱”。郭子仪带着自家二十余口前往前线,在沿途一面招兵买马,一面抓紧训练军士,到了打仗的地方正好把军队练成了熟手,轻轻松松地就将吐蕃人打发走了。为了这件事,代宗很是后悔,并对郭子仪说:“都怪我,不能早一点重用你,否则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情了。”可是后悔归后悔,此时的代宗失去了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力,这就要说到大太监鱼朝恩。

唐朝设有神策军,本是为了防范吐蕃,后来渐渐成为皇帝的私人禁军,总数在千人左右。“安史之乱”时,神策军听闻安禄山攻入长安,玄宗逃亡四川,为了保卫皇帝,便一路奔向长安保驾,可是到达长安之时已经见不到玄宗。由于没有人统领,这一千多人便被留守的太监鱼朝恩收在麾下。有了自己的武装,太监的权力便逐渐大了起来。以至于代宗皇帝也成为太监的傀儡,听任太监的使唤。此时说话算数的并不是代宗,而是太监鱼朝恩。代宗还有一点点权力,就是听信太监的谗言,让郭子仪去送死。

另年九月,吐蕃大军又拉帮结伙来犯,这次吐蕃人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这次又是郭子仪出马解了一时之围,由于常年驻守朔方,他与回鹘人不少打交道,便采取威慑加劝降的策略,说服了回鹘人。吐蕃军队见回纥军队已经倒戈向唐军,便也知趣地撤退了。

郭子仪又一次大获全胜,太监鱼朝恩心生妒忌,便派人掘了郭子仪的祖坟。代宗本想嘉奖郭子仪,可是此时已经吓得没有了主见。还是郭子仪心里清楚,他知道鱼朝恩势力大,不好惹,于是告诉代宗说:“都是我的错,这事其实罪责在我,我身为三军的统帅,不能在战场上禁暴,却常常发现有自家官兵挖他人祖坟的事情,我们挖了他人的祖坟,别人怎么就不能挖我的祖坟呢?这事怨不得别人。”他边说边哭,一副伤心的样子,足见郭子仪智谋之高。

鱼朝恩一心想除去郭子仪,而郭子仪对此却不以为然,淡然自若的和鱼朝恩保持着一定距离。终于,鱼朝恩有一次请郭子仪喝酒,想用毒酒害死他,可是郭子仪明知有诈却没有拒绝,而且大方赴宴,使得鱼朝恩对此大为惊诧。从此,鱼朝恩便对郭子仪心服口服了。不只是鱼朝恩,就连当时最为凶狠的节度使田承嗣,对其他人是爱理不理,但是每次见到郭子仪却是恭敬跪拜。藩镇李灵耀占据汴州,平日以土匪自称,但是对于郭子仪的财物却是一分不拿,并且派重兵看护。可见郭子仪的威德之高。

到此,这一象所预言的事情就结束了。而此时的天下并没有恢复到玄宗早期的安宁,真正热闹的场面还在后面。

历史脉络
三起三落的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年)是中唐名将,他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获得安宁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他在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Hc7yxhlshz3YO/YQxAxQ6IJeGX5xm4KpTkjTGi0v2cYHXkG2Q/+6SidJXYzrgZ8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