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象
武则天被逼退位

此象讲的是唐朝的“神龙政变”。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个大臣在杀张易之兄弟后,成功逼迫武则天退位。

丁卯 否

【谶曰】

飞者不飞,走者不走。

振翅高岗,乃克有后。

【颂曰】

威行青女实权奇,
极目萧条十八枝。

赖有猴儿齐着力,
已倾大树仗扶持。

【金圣叹批注】

此象主狄仁杰荐张柬之等五人反周为唐。武后尝梦鹦鹉两翼俱折,狄仁杰曰:武者陆下之姓也,起二子则两翼折矣。五猴指张柬之等五人。

五大臣逼武皇退位

【图片释义】

图中的鹦鹉在上方,五个猴子尾随其下,逼着鹦鹉做出决定。鹦鹉即武则天,正处于将要飞走却还没有飞走之时;下面的群臣即五只猴子伸出胳膊,想要起事。两者僵持不下,但最终还是猴子赢了。

【诗词释义】

这一象预言的是武则天晚年无力执掌大权,无暇朝政,险些将权力旁落小人,幸亏有五大臣辅助,才得以扭转时局。“飞者不飞,走者不走”,意思是你这只鹦鹉不飞走,我们猴子就寸步不离。图上的鹦鹉处在高位,“振翅高岗”,借喻已经称帝的武则天位在群臣之上。“乃克有后”意思是被自己的后人所克,意指武则天被迫让位于自己的儿子李显。

“青女”是身着青衣的女子,指武则天曾经在感业寺出家为尼之事;“实权奇”是指武则天利用各种奇谋获得了唐朝的最高权力;“威行”是说武则天在称帝之后很快便建立起威信,并做出了一番政绩。“极目萧条十八枝”是说武则天占据最高权力之后,对李唐皇室进行排挤、打压和迫害,使得李氏子孙几近灭族。“赖有猴儿齐着力,已倾大树仗扶持”说的是张柬之等五人,即图中的五只猴子,齐心发动政变,杀掉企图夺取权力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两人,而且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武则天的三儿子李显即位,恢复大唐江山。

【易经中的此象】

从卦象上看,否(pǐ)卦的下卦为坤卦,象征大地,上卦为乾卦,象征上天。天上的气要往上升,地下的气还要往下沉,阴阳两气如此便不能相互交合,天地间闭塞不通,在人事上就显现出上下不和,各种事情都不顺利。这表现出武则天在政变前后所处的境况:权力已经到达顶峰,年老力衰却无人接手,以至于信任小人,导致多数朝臣的不满。下面的臣子也各有自己的打算,与武则天的想法并不一致,在这种两相不利的时局中,出现政变夺权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象背后的历史】

这一历史事实后来被人们称为“五臣逼宫”。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已经是风烛残年,年老体衰的她也知道自己没有几天日子了,回想起这些年的争斗也是深有感慨。从感业寺出家、与王皇后和萧淑妃争权于后宫,到“二圣”临朝,之后又除掉一个个异己,直到完全巩固权力之后登上皇帝的宝座,她做到了能做到的一切,也做到了别人无法超越的一切。可是,她还是不满足,她在日夜想着如何料理身后的事情。

这一象用鹦鹉作喻,十分恰当。古人有言“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头前不敢言”,鹦鹉历来是仁德君主的代称,你说什么她都能听进耳朵里去,也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以在鹦鹉面前是不可以胡乱言语的,否则祸患来临便会无处可逃。武则天也曾自比为鹦鹉,她也知道暗地里反对她的人不会少,但是能为皇帝,这一生也没什么遗憾了。在武则天称帝的过程中,出现了几次波折,这几起针对武则天的事件非但没有让她丢失权位,反而使得她的权力一步步得以巩固。

第一次波折发生在武则天与李治同赴泰山拜祭。当时,唐高宗经常有风疾发作,便让武则天帮忙处理朝政。这引起了满朝文武大臣的不满,认为武则天是一介女流,怎么可以临朝擅政,这会乱了祖宗千百年来的法规。朝臣的埋怨也被李治听到了耳朵里,这影响了武则天和唐高宗的感情,他们的感情因为这件事有了裂痕。麟德元年(664年),李治听信宰相上官仪的建议,并命其起草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当墨迹未干时,武则天便来到了唐高宗身边,一番软磨硬泡之后,李治打消了废后的念头。

武则天为了保住后位,向唐高宗建议让她跟随其一起上朝,临朝听政,史称“二圣”。临朝的经历使武则天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获得了进一步增长,朝臣们也不敢再对其说长道短。后来,武则天又要与高宗一同封禅泰山。自古皇后没有过封禅的先例,她提议自己可以作为亚献,算是陪同皇帝一起孝敬祖先,李治便答应了。借这件事,武则天大封百官,这些得到任用和提拔的官员对武则天当然是感恩戴德,自此她便在朝廷中有了忠于自己的势力,也使得自己的政治羽翼更加丰满。

第二次风波发生在武则天称帝之前不久。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先是废黜了中宗李显,立睿宗李旦,不久后又废掉了李旦。这些事情都是为自己登上最高位置打基础的,而这种频频废立皇帝的做法,也引起了一些皇亲国戚的不满。唐朝开国功臣李 之孙徐敬业便是其中一位。徐敬业从小便跟随李 出征打仗,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后来被封为徐国公,官至眉州刺史。嗣圣元年因故被贬为柳州司马。这个时候,唐之奇、杜求仁、洛宾王、徐敬业之弟徐敬猷等人也都遭贬,客居在扬州城内,彼此都为贬谪之事而忿忿不平。而此时正值武则天废中宗李显改立睿宗李旦,旋又废弃。武则天的娘家子弟也经常横行弄权,李唐宗室子弟几乎被清除殆尽,受到很多旧臣贵族们的反对,天下有很多人都想借机集结起事。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徐敬业这些人,也想乘着这个时机策谋起兵勤王,建功立业。于是他们伪造密诏,招募兵马征讨四方,不久就占据了南方大片区域。徐敬业一人统领三个州府,一为匡复府,又设立了英公府、扬州大都督府,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他还命骆宾王等人起草撰写《讨武 檄》,其中列数了武则天各种恶行,如“杀姐屠兄,弑君鸩母”,文章最后还说到“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文采绚华,言辞犀利,使得天下志士云集响应。这篇文章被武则天看到之后,大加赞赏,并责备宰相裴炎选贤任能不力。不过,裴炎作为当朝老臣,本来对武则天称帝就有不满,这次便有了要挟的资本。裴炎一方面对于武则天要严查此事的命令不予切实执行,另一方面还私下里给徐敬业送去一封信,希望与其联合反叛。这件事被武则天设在各地的耳目发现了,并将密信呈报给了她。不久,武则天就处死了裴炎。由于得不到朝廷内部人士响应,起义的声势无法扩大,各种物资也相对短缺,徐敬业的部队陷入了困境之中。

此后,武则天派遣李孝逸率兵三十万征讨徐敬业,并削除了徐敬业从祖父那里沿袭的官爵,还毁了他家的祖坟和家园,并发布悬赏,“能获徐敬业首级的人授官三品,赏帛五千”。淮阴、都梁等地的徐军接连失利。大兵压境之际,徐敬业兄弟、唐之奇、杜求仁、洛宾王等人仓皇逃离江都,藏匿在润州的蒜山脚下,准备从海路逃往高丽。但在抵达海陵之后,因为飓风,还没成行就被手下部将王那杀害。这个消息传到东都洛阳,武则天下令夷灭徐家宗族。至此,武则天的皇权才逐渐稳固。

第三次风波是这一象中预言到的。徐敬业和骆宾王的反叛被镇压下去了,而武则天的担心却一点也没有减轻。武则天的娘家侄子武承嗣想要当皇帝,她便询问此时的宰相狄仁杰,请他提提意见。狄仁杰问武则天:“圣上,您认为人死后还会有感觉吗?”武则天回答说:“这件事只有等到死后才能知道,而死人没有办法说话,所以我们是不可能知道的。”狄仁杰又问“你是否相信人死后还会有感觉?”武则天回答:“我认为还是相信为好。”狄仁杰问:“为何?”武则天回答说:“如果我相信人死后还会有感觉,那么就算死后真的没有感觉,那我又会损失什么吗?如果什么损失都没有,那我为什么不去相信呢?可是如果我不相信人死后有感觉,若等到真的死了以后却发现自己错了,想后悔也来不及了。”狄仁杰又问:“您是相信人死后会有感觉了?”至此,武则天已经大体明白了狄仁杰的真实意思。这时,狄仁杰也将真话说了出来:“陛下,您什么时听说过侄子会把姑姑的牌位放在自家的宗庙里祭祀的?百年之后,侄子们在祭祀时候只会想起自己的父母,而不会想起您这位姑姑的。”

听到这句话后,武则天恍然大悟,想到:“如果将来我死了,武承嗣肯定不会把我的灵牌放到祖庙里,这也符合祖宗历来定下的规矩,如果到时我还有所感觉的话,岂不是后悔也来不及了?”从这件事情之后,武则天决定还是将皇位还给李氏子孙,毕竟只有他们才是她的亲生骨肉。但是到武则天去世的前一年,她还在为这件事徘徊和犹豫。

晚年的武则天尽管大权在握,国家也一片太平景象,看似无忧无虑,其实她的内心矛盾和孤苦是外人无法知道的。为了排解内心的愁闷,武则天便开始包养“面首”,其中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最为受宠。二张兄弟仗着背后有武则天撑腰,平日里无所事事,还不断地祸害朝臣。大臣张柬之见二张猖狂,很是看不到眼里去,便联合扶阳王桓彦范、平阳王敬晖、南阳王袁恕、博陵王崔玄等四位当朝侯王,率兵杀入了宫中,并砍掉了二张兄弟的脑袋。事成之后,张柬之才将此事上报给武则天,并力请武则天退位。武则天此时已经是风烛残年,在大兵逼迫的情况下,无奈地默许了。张柬之等人迎回了被贬在外的中宗李显,拥立其为皇帝。这里所说的就是颂词中的“赖有猴儿齐着力,已倾大树仗扶持”所预言的历史。

中宗即位后,便携群臣一同去拜见母后武则天。在上阳宫中,武则天容颜憔悴,手中也没有了权力,此时除了儿子中宗本人还对其礼敬之外,其他人都不去主动理会她。其中有一个人便是正好赴京述职的姚崇,他看到武则天后痛哭流涕,众大臣对此很是不解。张柬之对他的这种举动也很有意见,问姚崇道:“你是什么意思?难道我力推中宗还朝错了不成?”姚崇赶忙回答:“我有幸和你们一同扶立中宗,这并没有什么错,只是和老太太相处时间久了,难免会有感情。”

其实,众人不曾想到的是,武则天在朝外还有一个手握重兵的侄子武三思。姚崇这一哭是有道理的,之后没多久,武三思在韦后的内应下带兵攻下中都,并杀了反叛武则天的五个大臣。念在姚崇对武则天还有感情的份上,便饶恕了他。事成后,韦后也想效仿武则天,就弄了杯毒酒害死了中宗。但没等到自己当上皇帝,后面又冒出了一个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将宫廷内杀了个片甲不留。李隆基并没有急于登基,而是推让自己的父亲做皇帝,以此来缓和群臣之间对于皇权归属的矛盾意见。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在政治方面没有什么大的能力,大情小事总是依附于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也想借此除掉李隆基,以进一步获得最高权力。这使得朝野意见纷纷,生怕再出现女人干政的局面。为了稳固政局,李隆基设下计策处死了太平公主,暂时结束了唐朝宫廷内部动乱纷争的局面。

历史脉络
逼退武则天的“神龙政变”

晚年的武则天内心空虚,变得昏庸荒淫,重用男宠张易之兄弟。张易之兄弟的行为对李唐皇室、武氏家族都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这种背景下,除掉他们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于是,李显、李旦、太平公主等人在共同的利益下联合起来发起了“神龙政变”。 mlXQDPLTbqvyKYXKXD2IqC/3ODGAiex/Vt36TSiQwvdUSH8jqajpJjujVfRPkdP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