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象
武则天代唐称帝

在传统观念中,女人称帝有悖常理。武则天称帝必然会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她以杀人来解决这个问题。

丙寅 遁

【谶曰】

日月当空,照临下土。

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颂曰】

参遍空王色相空,
一朝重入帝王宫。

遗枝拔尽根犹在,
喔喔晨鸡孰是雄。

【金圣叹批注】

此象主武曌当国,废中宗于房州,杀唐宗室殆尽。先武氏削发为尼,故有参遍空王之句。高宗废后王氏而立之,故有喔喔晨鸡孰是雄之兆。

武则天杀人过多

【图片释义】

图中一位女子,手里握着大刀,借喻武则天为了巩固皇权,杀人过多,以至于从亲生儿女、孙子、李氏宗亲,到娘家亲戚、将军大臣,只要是违背其意愿的,没有人能幸免。为了巩固皇权,她还大量任命各种小人、酷吏,这更造成了刑杀无度之态势。

【诗词释义】

这一象说的是武则天称帝的事。

“日月当空”,就是“曌”(zhào),有诗言:“日月当空曌,乾坤任我行”,即日月当空普照大地之意。这个字是武则天当上皇帝后为自己取的名字,即武曌。“则天”是武则天死后所封的谥号,这种称呼并不规范。“扑朔迷离”源自于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原指难以辨别兔子的雄雌,后借喻为辨认不清是男是女,也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而此处的“扑朔迷离”,则暗示唐朝即将出现一位女皇帝。“不文亦武”是说这位女皇帝并非来自于文人家族,而是来自于武士家庭,也暗示了女皇帝姓“武”。

“空王”指代佛门,意思是唐太宗死后,武则天作为无子嗣的妃嫔被遣贬为尼姑,出家后整日参禅理佛。“一朝重入帝王宫”指高宗李治将武则天从感业寺重新召入宫中。“遗枝拨尽根犹在”是说武则天为了称帝,将自己的亲生儿女以及李氏子孙几乎赶尽杀绝,但是李唐朝的根还是存在的,这就是后来重新振兴唐朝的李隆基。“喔喔晨鸡孰是雄”即是指武则天称帝之事。

【易经中的此象】

这一象对应《易经》中的遁卦。此卦上半部分是乾卦,代指上天;下半部分是艮卦,代指山脉,整个卦象就像是天下有一座高山,遮住了天的光明,阴长阳消,小人得势之际,浓云蔽日没有光明,劝人不要出远门,并提防口舌之灾,君子也需要暂避退隐,明哲保身,伺机拯救天下。

从整体的卦义上看,遁卦阐释的是隐遁、退避的道理。事物长期处于恒久的状态,内部必然隐藏着一些能引发动荡不安的因素,而小人的势力也会乘机而动,并使得动荡的世态进一步扩大。动荡之时往往也是政治动乱、法制不力的时期,这个时期对于正直的君子来说是不利的。这切合了武后当政时期,朝廷之上明争暗斗的景象。而卦中的“君子”指的是李唐正统的人物,而“小人”则暗喻支持武则天称帝的一派。遁卦认为,这个时候李唐子孙应当把隐忍退避作为明哲保身的正当手段,以等待最有利的时机再行动,夺回政权。

在正道衰亡的时期,选择对抗和斗争都是徒劳无益的,那只会给自身造成伤害。因此,要获取最终的胜利,除了要有必胜的信念之外,还要坚守刚毅中正的思想,不和伺机篡权的小人同流合污,当退则退,当隐则隐,当忍则忍,果断地抛弃一切诱惑,做到急流勇退,隐没或超脱于世俗之外,以等待时机再积极行动。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在武后称帝之后的作为也都符合这个卦的预示,后来的玄宗李隆基,则说明按照这种方法去做就可以获得大成。

从爻象上看,遁卦象征退避,能在小事情上获得成功。《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认为遁卦代表天下有山之状,象征着隐让退避。好像天有多高,山就有多高,显现出山在步步逼着上天,而天却在步步后退,但是无论天如何退让,却还是始终高踞于山之上。从历史事实上看,说明了武氏家族以至于后来的韦氏家族、太平公主,无论如何夺取君位,到头来还是要被李氏家族恢复的帝位所取代。

初六爻,代表着武则天刚刚称帝时的情况,此时对于原本正统的李氏是十分不利的,需要静观其变,以确立对策,不能有所行动,否则就会更加不利。

六二爻象辞中认为:用牛皮将人束缚起来,让其无法动弹,表明李氏要坚定志向而不动摇。

九三爻说明李家虽然身处险境,也要不间断地蓄养能量,利用身边可以信任的人,而不被小人利用,为自己后来的成功复权打下基础。

九四爻说明君子能从容自如地做到退让,而小人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凭借这一优势,君子便能在之后的斗争中战胜小人,暗喻武氏家族内部斗争激烈,而李氏家族则有重振祖业的人。

九五爻认为在坚定信念和志向的情况下,必然会获得吉祥。这对应于李隆基忍辱负重,利用太平公主回到宫中,并除去太平公主的势力,重新获得李氏皇权。

上九爻说明此时的君子已经获得成功,象征着唐朝的政权又重新回到了李氏子孙的手中。至此,李唐朝便完整地经历了一个从丢失位置到恢复皇权的过程。

【本象背后的历史】

这一象所说的事情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能也是武则天临朝涉政之时为了巩固权力,所造的诸多舆论宣传中的一部分。

最初的时候,武则天只是李世民后宫千百个嫔妃中的一员,被称为“武才人”。后来,唐太宗去世,根据祖制,侍奉过先皇的妃嫔都要跟随先皇而去,不过并不是殉葬,而是进入尼姑庵为先皇守灵、祈福。李治和武则天之所以相识,是在一次进宫拜见太宗时的偶遇。当时太宗李世民已经病卧床榻,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妃嫔前来侍驾,武则天作为才人也被召来伺候太宗。李治便在此时认识了武则天,并为其美貌所吸引,两人逐渐心心相惜,开始培养起感情。李治曾经斯斯文文地对武则天说:“乍忆巫山梦里魂,阳台路隔恨无门。”武则天则温柔地回答道:“未曾锦帐风云会,先沐金盆雨露恩。”可见,此时的两人已经是如胶似漆。

因为武则天很清楚自己在太宗离世之后的命运,所以在太宗病重期间,加紧了向李治的感情攻势。但是这种努力并没有真正让李治敢于违背祖宗的规矩,以至于后来武则天还是作为先帝妃嫔被赶入感业寺,削发为尼。在感业寺的一年中,武则天受尽了苦难,一心想要借机改变现状,直到李治到感业寺祭祀祖宗时才有了机会。皇天不负有心人,李治的正室王皇后此时正与萧淑妃为争宠之事斗争正酣,便想借招入武则天来制衡萧淑妃的力量,这也正好合了李治的意愿。武则天便名正言顺地重新进入了宫中,来到李治身边,并设计策打败了萧淑妃,成为李治的宠妃。

深受宠幸的武则天并没有就此满足,她逐渐盯上了皇后的宝座。在进入宫中的第二年,武则天便为李治生了一个女儿,但是这个女儿还未满岁便夭亡了。《资治通鉴》中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就亲手将她的女儿给杀死了,李治一气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宫。这次事件导致李治萌生了“废后”的念头,也为武则天成为皇后打下了基础。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之后,便将已被打入冷宫的王皇后暗中杀死,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皇后地位。

当上皇后的武则天相夫教子,安守本分,也未曾偏袒武氏家族的人,在李唐皇室中树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形象。由于李治常年患有风疾,时常无法自己处理朝政,武则天便经常帮着李治批阅奏章。时间久了,武则天批阅奏折之事便被朝中的大臣熟知,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也使得李治和武则天之间的间隙加深,以至于她险些遭到废黜。麟德元年(664年),李治命宰相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可是墨迹尚未干时,被武则天发现,她软硬兼施,废掉皇后的事只好以失败告终。此后,武则天向李治建议让她跟随其一起上朝,李治并未拒绝。临朝听政的武则天和李治并称“二圣”,这也使武则天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长。

晚年的李治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常无法上朝临政,这就给了武则天独揽朝权的机会。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先立自己的三儿子李显做皇帝,后来由于李显无法胜任,就将其废黜,又立李旦为帝,不久也被废黜。690年,武则天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并改名为“神都”,历史上也称为“武周”或“南周”。武则天统治初期任用酷吏,排除异己,平定各地叛乱。到697年事态平定之后,便放弃了酷吏政治。在经济上,武则天薄征赋税、平息干戈以节省劳役,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军事上,她平定了东、西突厥,以及东北契丹的叛乱,并招募团练兵卒充实边防。

晚年的武则天听信男宠张易之、张昌宗的谗言,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也逐渐下降,使得二张逐渐把持了权力,导致“神龙政变”。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等人联合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了二张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回了中宗李显。同年十二月,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立下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唐朝的最高权力又回到了李氏的手中。这些已经说到了第四象中的历史。

历史脉络
武则天的辉煌一生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她对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也存有很多的争议。她死后立无字碑,功过是非任人评说。她留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hLwGBfXQVceEuTa8E+FkmXfB9NiR8Nak0viwucNqsoMgJyfr5k35P8AoPerD830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