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象
唐朝二十一帝的命数

作者生于唐朝时期,唐以前的历史没必要再预言。作为正式预言的第一象,本象描绘了唐朝共经历了21代君王,以及其中有一位女性皇帝的历史。

乙丑 姤

【谶曰】

累累硕果,莫明其数。

一果一仁,即新即故。

【颂曰】

万物土中生,二九先成实。

一统定中原,阴盛阳先竭。

【金圣叹批注】

一盘果子即李实也,其数二十一,自唐高祖至昭宣凡二十一主。二九者指唐祚二百八十九年。阴盛者指武 当国,淫昏乱政,几危唐代。厥后开元之治虽是媲美贞观,而贵妃招祸,乘舆播迁,女宠代兴,夏娣继之,也未始非阴盛之象。

唐朝21位皇帝

【图片释义】

这一象说的是唐朝的国运共经历了二十一代国君。图中有一盘果子,这果子其实是李子,代表唐朝的皇帝。盘中有二十一个果子,一个果子就代表一个人,也就是一位国君,这暗示了唐朝将会出现二十一位帝王。第五个是没有蒂的果子,说明第五代皇帝是位女性。从高祖李渊开始到武则天称帝,唐朝正好有五位皇帝。

原图注释

【诗词释义】

第二象到第九象都是关于唐朝(618-907年)的事情。作者用十分隐讳的手法预言了发生在唐朝的各件大事,包括武则天称帝、安史之乱、杨贵妃缢死、蛮族入侵中原、建中之乱、黄巢起义、朱温灭唐等。

唐朝于公元618年建立,这一年为农历戊寅年,十天干中的“戊”对应五行中的“土”,所以说“万物土中生”。“二九先成实”,“实”是“十”的谐音,预示着唐朝的国运将持续290年,即29乘以10。唐朝从618年建立至907年灭亡,共计为290年。“莫明其数”的意思是让读者自己去数一下盘子里有多少个果子。“一果一仁”中的“仁”是“人”的谐音,“即新即故”是说武则天既是现在的新皇帝,也是过去两代皇帝即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和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一统定中原”是说唐朝将一统华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事实上无论从军事和政治的实力、经济的繁荣,还是文化的发展,以至于国家的治理方面,唐朝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阴盛阳先竭”是预言武则天称帝。唐朝统一中原之后,不久便出现“阴盛阳衰”的状况,唐高宗李治之后,武则天称帝,武则天去世之后,又接连出现了韦后摄政、太平公主擅权等女主当政的事情。

【易经中的此象】

这一象对应《易经》中的姤(gòu)卦,此卦由两部分构成,上半部分为乾卦,代表天;下半部分为巽卦,代表风。两者相互联系,表现出天下有风、风云际会、变幻莫测之象,有聚散随缘之意。在《易经》中,每个卦象都是由六个爻位构成,一长横代表阳爻,两个短横代表阴爻,单数的爻位属性为阳性,双数的爻位属性为阴性。当阳爻位于单数阳性的爻位上时,便是“阳爻居阳位”;而阳爻位于双数阴性爻位,则称为“阳爻居阴位”。阴爻的情况和阳爻相同,可依此类推。

从最下方的爻位开始,如果卦象的第一位为阴爻,则称作“初六”,如果卦象的第一位为阳爻,则称为“初九”,其余的爻位,也根据阴爻和阳爻的不同,自下到上分别称为“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和“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姤卦的上方为五个阳爻,位于最下方的初六爻为阴爻,居于阳位,阴爻一般代表阴性柔弱的事物,所以姤卦的初六爻表示某种柔弱的东西在底下牵制住了上方的刚强之物,就像是柔弱者依附于刚强者,阴性的事物依靠着阳性的事物而获得吉利。

从姤卦所引申出的含义可以知道,这一卦说的是武则天、韦后和太平公主等女性,凭借着李唐的势力,逐渐达到权力的顶峰,以至于出现柔弱女子封王称帝的事情。另外,“姤”卦还有“阴长阳消,桃色纠纷”的含义,这也贴合了当时唐朝宫廷内部的实情。三位专权的女性,先后都招养过男宠,史书上记载武则天曾有“面首三千”,以至于造成后来秽乱朝政的事情。从字形构成上看,“姤”字便是“女后”,也有武后专权之意。

历史脉络

【本象背后的历史】

这一象暗示着唐朝共经历了二十一代君王的统治,事实也是如此,从唐高祖李渊到哀帝李柷禅位于朱温,共传承了二十一位皇帝。下面简要介绍其中的一部分。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后世称为唐高祖,他和隋炀帝是表兄弟的关系。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政局动乱。李渊与次子李世民起兵反叛,并召回驻扎在河东郡(今山西永济西)的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他一方面联合突厥的始毕可汗,请求其派兵相助,一方面广募士兵,到处招兵买马,扩充军力,而后率军南下,趁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之际,夺取了关中,攻陷了长安,并在关中站稳了脚跟。公元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开创了唐朝的基业。

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617年,李渊在李世民的支持和策划下在太原起兵反隋。据说李渊自太原起兵时,曾答应事成之后立李世民为太子,而李渊后来却立了长子为太子,这件事为李世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埋下了隐患。

唐朝建立之后,全国尚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为了统一国家,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战役。在这六次战役中,有四次是李世民指挥的,并且全部获得了胜利,可见李世民的战功之显赫。李世民的功名日盛,引发了李渊的担忧,为立太子之事而变得犹豫不决。626年,长子李建成眼看自己的太子之位难保,便联合四弟李元吉,共同排挤李世民。李渊在这件事情上的优柔寡断,导致了朝廷内部大臣们政令之间的相互冲突,更加速了诸子后来的兵戎相见。

是年,唐军征讨突厥,李建成向李渊推荐由李元吉做统帅,想要借此掌握李世民统领的兵马,以防李世民依靠武力篡夺太子之位。李世民察觉后,在危难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并采取了先发制人的策略,抢先一步在玄武门杀死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政变”。之后的第三天,李世民便被李渊立为太子,并从其父手中接过唐朝的最高权力。八月初九,唐高祖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就成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次年改元贞观,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由此拉开序幕。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于贞观五年(631年)被册封为晋王。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为了争夺皇位的继承权而发生了争斗。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谋杀李泰未能得手。事发后,太宗便废黜了太子李承乾,并驱逐了魏王李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去世,李治即位,即为唐高宗,此时他刚刚二十二岁。次年(650年)改元永徽。高宗即位后,由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执掌朝政。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之子房遗爱。高宗即位后,将房遗爱贬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年),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联合起兵谋反。事发后,房遗爱被杀,李元景、李恪及高阳公主等均被赐死,高宗的帝位由此才得到巩固。至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去世,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

李显是唐朝的第四位皇帝。由于太子李弘早夭,683年李治去世后,武则天便立三子李显为帝,不过不到一年时间,又被武则天废黜,软禁在均州一带,历尽了艰险。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中宗就会吓得想自杀,妻子韦氏总是安慰他说:“祸福无常,也不一定就是赐死,何必如此惊恐。”在韦氏的鼓励劝慰下,他在逆境中坚持活了下来。晚年的武则天身体大不如从前,便命张柬之等人又将李显接回来,重新立为太子。705年,李显重新即位,并立韦氏为皇后。韦皇后为了效仿武则天,也想成为皇帝,勾结武三思和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用毒酒将中宗杀死。

唐朝第五位皇帝是武则天,她是唐朝都督武士 的次女。武士 靠隋末战乱起兵发家,平步青云后掌握着数个州郡的军政大权,因为出身于木材商人之后,所以他在朝中的地位并不高。武则天12岁时,她的父亲就去世了,她和母亲因此经常受到族兄的虐待。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选入宫中,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刚开始唐太宗非常宠爱她,并赐名“武媚娘”,不久后不知何因又将她冷落一边。这可能和唐太宗晚年得知“三代之后将有女主出现”有关。武则天在宫里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后来,唐太宗病重期间,下诏将军国大事一并委托于太子李治处理,李治隔日临朝听政。武则天利用两人同在太宗身边侍疾奉膳的机会,与李治开始了接触。慢慢地,武则天与李治之间建立起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同被驱逐到感业寺做了尼姑,但是她与新皇帝李治的感情却一直是藕断丝连。高宗即位之后的第二年,皇后王氏为了与萧淑妃争宠,建议李治将武则天召入宫中,企图达到“以毒攻毒”的作用,借机除掉萧淑妃。时年,武则天26岁。回到宫后的武则天迅速从萧淑妃手中夺得高宗的专宠,第二年升为昭仪(二品),还为高宗生下了一个儿子李弘。后来,武则天的权力欲望逐渐膨胀,不满于昭仪之位,便开始有了当皇后的念头。李治与王皇后的感情尚可,可是王皇后一直未能生儿育女,这使得李治心中惴惴不安,为皇位的接续感到担忧。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朝中大臣多数反对“废后”,此时的唐高宗也想借“废王立武”来打击各元老大臣的势力,以重振皇权。于是,武则天与高宗便开始成为政治上的“盟友”。由于高宗的支持,武则天在与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周旋和斗争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并立其子李弘为太子。由于李治生性懦弱,坐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便大事小情皆帮忙打理。武则天善于计谋,常常为高宗出谋划策。她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帮助李治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等权臣,后来又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的君权才得到完全巩固。这个事件还彻底改变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贵族专权和皇权不振的情况,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六位皇帝唐睿宗李旦,是李治的第八子,也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唐中宗李显是他的兄长。他一生曾经两度登基,并且两次禅让帝位,在位八年。712年,他将皇位禅让于儿子李隆基,即唐玄宗。

第七位皇帝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于712年即位,至756年发生“安史之乱”入蜀避难,一共在位44年。后世多称其为“唐玄宗”,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了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也多称其为“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治理腐败,重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这也是唐朝国运最为兴盛的时期。玄宗晚年整日沉溺于享乐之中,并罢黜了宰相张九龄,使得李林甫和杨国忠掌握大权,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国势开始走向衰落。

关于李隆基之后的唐朝国运,将在之后的卦象中详细叙述。

历史脉络
唐朝21帝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唐朝和隋朝被认为是继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也有人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因此,唐朝皇帝的对比数据便是很耐人寻味的历史,这一点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MIRUVRfY/iu1zcSQ2BWBZMnFGHTKvkrBchNIoAXn0OE35cCfxtzeKyE+xqoqr/C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