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消化道肿瘤

医案1

汤某,男,64岁,安徽省全椒县襄河镇。

1985年11月22日初诊: 一个月前于南京空军机关医院确诊为食道癌,自述1981年食道即稍有阻碍,1984年5月中旬即不能纳干饭,只能咽流汁,有时痰涎上涌则不能纳也。大便数日一解,亦不干稀。苔花白质偏红,脉较数,右强于左也。拟方试服。

附 片15g 白 芍15g 龙牡各30g 党 参15g

姜半夏20g 枇杷叶20g 云茯苓20g 桂 枝12g

炙甘草10g 干 姜6g 元明粉10g 川厚朴12g

炒枳壳12g 焦山楂15g 二剂

11月25日二诊: 方后,胸腹觉宽舒,得大便一次,头有二三粒团粪,但不硬,后且软矣。舌苔已非花状而匀矣,根部较白腻。大便肛门时有热感,脉较数,上方去枇杷叶,加附片至20g,加薏苡仁30g,当归12g。二剂。

11月27日三诊: 昨日发喘病,是原有之疾患也,今即当治之矣。昨今未大便,纳尚可,昨食橘子大半个,而痰水上逆也。上法略变其制。

附 片12g 桂 枝12g 麻 黄8g 叭杏仁15g

川厚朴12g 枇杷叶12g 牡 蛎30g 薏苡仁30g

炒枳壳12g 炒二芽各15g 焦山楂15g 元明粉8g (分冲)

生 姜8g 射 干15g 二剂

11月29日四诊: 方后得大便,先硬后溏,作酱色,喘去。舌苔根部及当中白腻较甚,尖边色红亦较甚,内热盛外寒束之也,脉左右渐等。上方加附片至18g、桂枝至15g,枇杷叶至15g,加甘草12g,贝母12g,紫草15g。二剂。

12月2日五诊: 情况佳,食纳有味,精神亦佳,两手脉已均等,但浮弱也。舌苔白腻,尖边较光,自谓上周着凉也(11月27日)。上方加附片至20g、桂枝至18g、麻黄至10g、杏仁至20g,去枇杷叶,加生姜10g,炙甘草10g。三剂。

12月6日六诊: 症状稳定,舌脉大致同前,上方续服。三剂。

12月10日七诊: 情况仍佳,上方减元明粉至6g,去枇杷叶和紫草,加附片至25g,苔白有加也,加党参15g,焦白术15g。三剂。

12月14日八诊: 大便较溏,一日二次,昨今未解有矢气,舌脉大致同前。上方加附片至30g、桂枝至20g,加炒白芍15g,姜半夏15g,陈皮15g,去薏苡仁、射干、枳壳。四剂。

12月18日九诊: 四五日未大便矣,有时未加入元明粉也。下肢不温,纳亦较差,稍稠则噎矣,苔白脉弱,上法化裁。咳已极少。

附 片25g 桂 枝20g 炒白芍20g 火麻仁50g

炮山甲10g 炒三仙各15g 姜半夏20g 陈 皮15g

龙牡各30g 炙甘草12g 干 姜10g 杏 仁18g

元明粉8g 党 参15g 三剂

12月21日十诊: 三日来,每日均得大便一次,偶有硬结如栗状者,其他情况大致同前。上方加附片至30g,火麻仁暂缺,加元明粉至10g、杏仁至20g。三剂。

12月24日十一诊: 方后得稀恭,精神等情况尚佳。舌苔右边接近根际,作白腻厚苔,余较红。右脉浮洪弦紧,左脉则较平,亦作细弦微数也。上方减干姜至8g、附片至20g,加炒枳壳15g,川厚朴12g。三剂。

12月28日十二诊: 近日来精神甚佳,食粥欲厚,量亦稍增,上方续服。上方减附片至15g、桂枝至12g、干姜至8g。四剂。

12月31日十三诊: 情况皆佳,舌脉大致同前,上方续服。四剂。

1986年1月5日十四诊: 近日感冒咳嗽,苔根白腻加重,脉浮弱微数,当兼顾之。大便溏,隔日一次。于1985年12月18日方中去元明粉,加麻黄10g,生姜10g,去干姜,加焦白术20g。四剂。

1月11日十五诊: 上次来诊,正当风寒较烈之时,又是步行,颇受累也。到家即觉不支而睡倒,咳喘加甚,食纳无味,而更减少矣,便仍溏。今舌苔后大半皆白腻且增厚,脉浮弱。上法出入,当以解外为主矣。

麻 黄10g 桂 枝12g 姜半夏15g 陈 皮15g

党 参12g 焦山楂15g 焦白术15g 附 片15g

射 干12g 炒枳壳12g 生 姜10g 杏 仁18g

防 风10g 川厚朴15g 三剂

1月20日十六诊: 感冒数日,周身无力发热,苔根白较腻,前半部较光红,脉浮细数,盖感冒未净也。咳喘但不剧,上方加红枣四个,加射干至15g,减附片至12g。三剂。

1月22日十七诊: 外邪已尽,苔白减,咳尚有之,精神已佳,上方加贝母12g。四剂。

医案2

乔某,河南省卢氏县城郊分部大炎村河东,在县桥案工作。

1986年4月20日初诊: 患者自1984年6月始,食物经过食道时有不适感,1985年1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确诊为食道上段恶性肿瘤,因已转移至锁骨间故不能手术,于1985年2月5号在北京医院放疗,4月16号结束。1986年2月初复发,现只能食流质。今苔薄白,前半作红色,脉较弱数。盖本为阴证而阳热上浮,当先抑其阳浮而佐以三甲软坚矣。

苏 梗10g 枇杷叶12g 竹 茹15g 川黄连8g

牡 蛎30g 鳖 甲30g 甘 草15g 葛 根20g

元明粉8g 炮山甲10g 党 参20g 磁 石50g 一剂

4月21日二诊: 方后得稀恭二次,其他症状与舌脉均同前。病者补述,两肩背痛也,故再加桂枝12g,附片15g,龙骨30g,元明粉减至5g。盖肩背痛有二因:一为外邪,二为癌细胞之扩散。今先解外,兼抑其扩散之势。二剂。

4月22日三诊: 情况大致同前,上方续服。二剂。

4月24日四诊: 方后得大便二三次,其他情况同前,苔偏白,尖作淡红,脉弱也。上法出入之。

附 片25g 桂 枝15g 炒白芍15g 焦白术15g

防 风10g 党 参20g 炙黄芪20g 炙甘草10g

龙牡各30g 炮山甲10g 鳖 甲20g 二剂

4月26日五诊: 情况同前,舌尖较红,加紫草15g,川黄连5g。二剂。

4月28日六诊: 今日舌苔如前,舌尖边见光红,脉较前有力,川黄连加至8g、鳖甲至30g,减桂枝至10g。二剂。

4月30日七诊: 日来食纳无味,稍有翻胃状,舌前段红稍加,脉较数,上法去桂枝、附片、党参、黄芪、白术,加枇杷叶12g,炒二芽各15g,竹茹15g,北沙参15g,贝母10g,紫草减至10g,甘草用生。一剂。

5月1日八诊: 方后胃不翻矣,纳较可,舌同前脉弱,上方化裁。

龙牡各30g 鳖 甲30g 炮山甲10g 枇杷叶15g

竹 茹15g 北沙参20g 贝 母15g 甘 草12g

炒二芽各15g 紫 草10g 二剂

医案3

何某,女,32岁,医院职工之亲属。

1989年3月27日初诊: 患者被确诊为胃癌已四月余,今日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定量>7254(S/N),阳性。舌苔表面白滑,质嫩,舌尖色红较甚,时有胃疼或作哕,脉较小数,不饥不思食,半流质可进半碗,近来大便每日二三次,便溏。

附 片12g 藿 香12g 川 连8g 茵 陈20g

黄 芩8g 炙甘草8g 块茯苓15g 薏苡仁20g

冬瓜仁20g 薤 白15g 生 姜10g 二剂

3月29日二诊: 方后食纳已增一半,但不知饥,昨日午后三时许,心中难受约三小时,今精神较昨为佳,上方加柴胡12g、牡蛎20g、桂枝12g,加附片至15g、茵陈至30g、薤白至20g、块茯苓至20g、薏苡仁至30g、冬瓜仁至30g。三剂。

4月2日三诊: 情况更佳,脘痛已甚少,有时心中尚有些难过,微呕酸,已知饥,纳更增,头时有胀痛晕昏,舌苔白厚减白,脉较浮,上方出入。

桂 枝15g 附 片20g 姜半夏15g 陈 皮15g

薤 白20g 焦白术15g 云茯苓15g 连蔻仁12g

川 芎12g 炒甘草10g 生 姜10g 二剂

4月4日四诊: 昨午睡未盖被而着凉,今头昏肩背痛,心慌脘痛,便稀薄,不思食,呕酸,上方减附片10g,白术改用苍术,去蔻仁、甘草,增云茯苓至20g,加葛根15g,芩连各10g,藿香12g,元胡15g,冬瓜仁30g,薏苡仁30g,远志12g。二剂。

医案4

陈某,男,24岁,江苏省南京市洪武路359号。

1977年9月18日初诊: 去年11月份开始胃痛,剧烈阵发性疼痛,直到今年三月份变为不规则、不定时疼痛,今年3月24日诊断为胃炎和胃下垂。随后就诊中医大夫,服10剂后疼痛明显减轻。但开始出现梗阻,开始数日一次,渐加重,至6月份已不能进干食。7月19号在八四医院检查诊断为贲门癌,食道钡透:食道末端贲门处狭窄,较僵硬2cm,上端扩张,胃泡里见乒乓球大小软组织阴影。遂即于7月28日转外科手术,结论:胃贲门癌广泛转移,脾和胰腺皆有之,胰腺单独见到鸭蛋大小肿块一个,贲门处肿瘤与脾相黏连,实在无法切除,故未敢动。为了解决进食问题,故做了胃底食道吻合术,吻合口为3cm。后做了1个疗程的化学治疗,用药为氟尿嘧啶和自力霉素,本月8日化疗结束,出院休息。现在感觉无所苦痛,食量每餐二两到三两,胰腺区疼痛不剧烈,每日中午体温37.2℃~37.5℃。今苔白且腻,脉浮软,精神渐善(自觉),大小便正常。

附 片12g 桂 枝10g 炒白芍12g 焦白术12g

牡 蛎30g 块茯苓15g 泽 泻15g 当 归10g

党 参12g 炙鳖甲30g 干 姜6g 泽 漆12g

姜半夏10g 炙黄芪15g 五剂

9月24日二诊: 症状无进退,但精神转佳,上次来坐汽车昏欲呕,今次乘车则无之,食量亦稍增,左脉较数,有力,予上方加柴胡10g,黄芪6g,紫草10g,青龙齿25g,郁金12g,甘草6g,加泽漆至15g、白芍至20g,减干姜3g、白术3g。五剂。

医案5

罗某,男,56岁,安徽省全椒县马厂范河。

1990年1月21日初诊: 三年前行贲门癌手术,现冬月初尿黄,胆部曾发剧痛,输液后有时微痛作胀感,本院B超检查为有萎缩性胆囊炎可能,可少食稀粥一小碗,干饭则更少。身黄作痒,胆管不通,脘中作胀,时有汗出,舌苔偏白,脉较迟弱,拟下方。

附 片25g 桂 枝15g 炒白芍20g 姜半夏12g

制厚朴12g 炙香附20g 茵 陈30g 焦白术30g

滑 石30g 炙甘草8g 陈 皮12g 炒三仙各12g 二剂

1月24日二诊: 方后胀满减,尿仍黄,苔脉略同前,苔白较前为减,上方加附片至30g、桂枝至20g,加焦白术30g,党参15g,炙黄芪20g,连蔻仁15g,干姜8g。三剂。

1月29日三诊: 今日血常规:血红蛋白3.5g/dL,白细胞9200/mm 3 ,血小板42000/mm 3 ,中性粒细胞14%,淋巴细胞10%,幼稚细胞76%。日来咳嗽,苔偏白脉弱,上方加麻黄5g。三剂。

医案6

黄某,男,48岁,江苏省南京大桥四处54幢402号。

1985年10月18日初诊: 1985年1月14日经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切片诊断为管状绒毛状脉管癌变。手术剖腹检查:1.手术所见及疗效:肿块位于直肠前壁,腹膜通折处约3cm×2cm,癌与膀胱壁浸润粘连,腹主A吻合处见大小不等肿大M灶。2.三联化疗一疗程,诊断:直肠癌。

病者自述:曾服用上海静安区某医院所制“787”和四川所产之牛黄醒消丸,3个月未有显效。今舌苔偏白,底稍透红,脉弱,多汗,怯寒,腰腹皆受肿块抵压而不适或痛也。大便一日七八次,所解甚少,多为黏液或挟脓血状物。不知饥,每餐强纳60g许。先拟温阳导滞、排脓肿之法,以观之。

附 片15g 桂 枝12g 桔 梗15g 炒三仙各12g

广木香10g 槟 榔12g 炒白芍15g 木 通15g

炙甘草10g 党 参15g 白 芷12g 金银花20g

生 军10g 冬瓜仁30g 薏苡仁30g 三剂

10月26日二诊: 汗已较少,其他症状皆略有所减,苔脉大致同前,脉较数。上方加败酱草30g,桃仁15g,生军12g,去党参。四剂。

11月3日三诊: 方后大便能解出,且较多,其中仍夹有脓血状也。腹中气较多,怯寒,脉偏弱也,上法出入。但日间时而咳也,痰少、舌苔根白,前段偏红。

附 片18g 桔 梗18g 干 姜8g 薏苡仁30g

冬瓜仁30g 党 参15g 炙黄芪15g 炒白芍18g

桃 仁20g 木 通15g 炙甘草10g 生 军10g 三剂

11月7日四诊: 情况稳定,大便后时时欲解也,但非真有大便,苔偏白脉弱。冬瓜仁缺,上方加附片至25g、干姜至12g,加地榆炭30g,桂枝15g,广木香12g,川黄连8g,去桃仁、生军。三剂。

11月11日五诊: 情况大致同前,大便后又少解也。苔白,前段红色已无之,脉弱,手指凉。再宗上法出入。

附 片40g 当 归15g 炙甘草12g 党 参15g

炙黄芪15g 桃 仁20g 生 军10g 干 姜12g

广木香12g 槟 榔12g 三剂

11月17日六诊: 大便次数增多,苔偏白,脉弱,手指凉同前,直肠局部有肿瘤突出,故使大便失常也,乌梅丸法试之。

附 片30g 桂 枝20g 炒白芍20g 当 归20g

党 参20g 乌 梅20g 干 姜15g 川黄连12g

川黄柏12g 三剂 rC6BwiILm1H5b2qG4YDnHd0wIkJBgs5GNVfoPsiDxB0PLpviOKiIepyJCiC3Nyr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