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衡是长度、容量、权衡的简称,中国统一度量衡始自秦,至汉初步成型。《汉书·律历志》云:“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秤物平施知轻重也……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可见汉代度衡量是五量制,衡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度、量则是十进制。
汉代如《伤寒论》中药物计量多以度量衡为单位(亦有“枚”“个”等数量;“鸡子大”“弹丸大”等拟量;“把”“握”等估量值),包括铢、两、斤、合、升、尺等,而以权衡为主。由于年代久远,对汉与今药物分量折算的考证多有难度,且各家考证时所依据的文物不同,结果多不相一致。如李时珍言:“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古之一升,即今之二合半。”张介宾认为:“古之一两,为今之六钱;古之一升,为今之三合三勺。”陈修园云:“大抵古之一两,折今为三钱。”钱天来云:“汉之一两即今之二钱七分也。”现代诸家考证汉代一两或有学者认为约等于今之13.75~15.625g之间。但应注意的是,《伤寒论》中方剂大多煮一遍分为三服(亦有“分温再服”“少少温服”“温顿服”者),今则多煮二遍分为二服,这对药物分量折算亦有影响。是以《经方实验录》言:“古今煎法服法悬殊。古者若桂枝汤但取初煎之汁,分之为三,曰一服、二服、三服。今则取初煎为一服,次煎为二服,是其间不无径庭。”并按“近世章太炎以汉五铢钱考证,每两约当今三钱,则原方三两,一剂当得九钱,再以分温三服折之,每服亦仅得三钱耳”。李时珍则直言:“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古之一升,即今之二合半。”陆渊雷《伤寒论今释》亦据桂枝汤“分为三服,今当每服用各二钱”。此均是按今每服校正的折算剂量。对于汉容量单位“升”的考证,诸家意见比较一致,即汉之一升约今之五分之一升(约200mL)。
此外,古方用量有刀圭、方寸匕、钱匕、一字等名称,大多用于散药,实际重量与所测药物质地有关。所谓方寸匕者,陶弘景云:“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钱匕者,一般认为是以汉五铢钱抄取药末,亦以不落为度;半钱匕者,则为抄取一半。亦有认为钱匕是表示重量单位,作砝码之用,如章太炎认为:“宋人所谓钞五钱匕者,则是开元通宝五钱之重,实非钱匕。”一字者,即以开元通宝钱币(币上有“开元通宝”四字)抄取药末,填去一字之量。刀圭者,乃一方寸匕的十分之一。另有以类比法标记药量之方。如一鸡子黄=一弹丸=40桐子=80粒大豆=160粒小豆=480粒大麻子=1440粒小麻子(古称细麻,即胡麻)。
自汉以降,历代度量衡多有变迁。晋、隋、唐在汉制铢、两中增“分”,以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两,即陶弘景所言:“古秤准有铢两,而无分名。今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至于古方丸散中所用之分,非指药物重量,而是说明剂量比例。且在此期,权衡古今大小两制同用,大制约为小制(即古制)三倍,目前一般认为唐时医药用量是取小制。宋承唐制,而改铢、分进制为两、钱、分(此分不同于汉之六铢为一分之分)、厘、毫的十进位制。《太平圣惠方》规定:“其方中凡言分者,即二钱半为一分也。凡言两者,即四分为一两也。凡言斤者,即十六两为一斤也。凡煮汤,云用水一盏者,约合一升也。一中盏者,约五合也。一小盏者,约三合也。”宋时逐渐用大制取代小制,如《伤寒总病论》云:“古之三两,准今之一两,古之三升,今之一升。”有学者考证宋时一斤(大制)约为今之634g(即一两约为今之40g)。明清度量衡变化不大,据考证其一两约合今之36.2g。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指示,从1979年1月1日起,中国中医处方用药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克(g)”为单位的国家标准。兹附十六进制与中国标准计量单位换算率如下:
1斤(16两)=0.5kg=500g
1市两=31.25g
1市钱=3.125g
1市分=0.3125g
1市厘=0.03125g
(注:换算尾数可以舍去)
方剂中药物的用量一般应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指导,根据药物性质、剂型、配伍关系、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以及季节的变化而酌定。本教材每首方剂中药物标注的剂量多为两种:一是录其古方原著之用量,冀以领悟古方的配伍意义、组方特点,并作为今人临证用药配伍比例之参考。另一种则以“(×g)”标注,此为现代临床作为汤剂使用时的参考剂量[个别不宜作汤剂者,其组成药物下之“(×g)”剂量,为作丸、散等时的现代参考用量]。后者是依据古今度量衡、方剂用法之差异,并参考当代临床习用剂量而定,其与原方古代剂量并非是度量衡制上的绝对等值换算,切忌以此推算古今剂量之换算标准。而且存在同代甚至同一原著中同一药物之剂量,古方原剂量等同,但教材中所提供之当今临证参考用量亦不尽一致。学者当以临床实际为准,不可拘泥于古今度量衡折算之剂量。兹举麻黄汤为例说明:麻黄汤原方麻黄用量三两,以一两折今之三钱,共得九钱。原方“温服八合”,为总量“二升半”之三分之一,故今每服除三,则麻黄用量为三钱。我国北方习用每钱5g、南方习用每钱3g折算,则得麻黄汤今之参考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