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节
失音

失音,亦称“喑”,是以语声嘶哑或语声不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现代西医学中的急性喉炎、慢性喉炎、喉脓肿、白喉及喉部结节、息肉等疾病引起的声音嘶哑皆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失音的历史沿革见表1-9-1。

表1-9-1 失音的历史沿革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感受外邪、诸劳内伤、情志刺激及外伤等原因相关。病机总属会厌开合不利。失音有虚实之分,感受外邪,阻塞肺窍,会厌开合不利,而致失音,属实,为“金实不鸣”;久病致肺阴不足或肾阴亏虚,咽喉声道失于滋润,而致失音,属虚,为“金破不鸣”。

(一)病因

1.感受外邪 六淫之邪,或袭肌表,或从口鼻入侵,邪郁于肺,肺失宣畅,会厌开合不利,音不能出,以致卒然音哑。

2.诸劳内伤 酒色过度伤肾,久嗽迁延伤肺,乱运神机伤心,劳倦厚味伤脾,忧思抑郁伤肝,五脏伤损,则气血津精匮乏,精不化气则血少气弱无力鼓动气道,阴血津液亏虚则声道燥涩不利,故声音嘶哑。

3.情志刺激 大惊大恐,或因忧思郁怒,导致气机一时郁闭,声音不出。

4.外伤筋脉 因意外创伤,损伤筋脉,气血运行不畅,声带运动失灵,发为本病。

5.用声过度 用声过久,损伤声道,气津两耗,津不上承,导致失音。

(二)病机

本病病位在会厌,病变主要在肺系,同时与五脏关系密切。因肺主气,上通咽喉,共为声音之门户,外邪侵袭首先犯肺,与五脏的功能相关。同时情志刺激、气机郁滞及用声过强、过多而损伤声道,气津两耗,也可导致失音的发生。

本病的发病机理有“金实不鸣”与“金破不鸣”之分,因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无论风寒、风热、气滞痰凝,皆可使肺失宣达,会厌开合不利而失音,此“金实不鸣”也。而肺为肾母,母子相倚,金水相涵,诚如《医学读书记》所谓“水之生金,如珠之在渊”。一旦肾阴亏损,龙相火腾,必上扰肺金,会厌不能正常开合而失音,此“金破不鸣”也。同时失音与其他脏腑关系也比较密切。

本病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如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声喑》中提出:“声音出于脏气,凡脏实则声弘,脏虚则声怯,故凡五脏之病皆能为喑。” 失音的病因病机演变见图1-9-1。

图1-9-1 失音病因病机演变示意图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临床上多以声音嘶哑或语声不出为主要表现。

2.由外感引起者,多兼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咳嗽,或发热不寒、头痛有汗等外感表证,多为暴喑;由内伤引起者,多伴有慢性虚劳久病,常伴乏力、气短等全身亏损证候,多为久喑。

详细询问病史及声带检查、喉镜检查、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

(二)鉴别诊断

1.先天失音 两者都有语声嘶哑或声音嘶哑等症状,但是先天性失音多由声带发育不良或缺如,喉室带发音困难所引起。普通失音多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原发疾病治疗之后症状很快缓解。声带检查有助于鉴别。

2.舌喑 失音是指声音嘶哑,出声不能,但舌体动态转运自如。舌喑多系中风之后,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致舌体不能自如转运,而咽喉发声尚可,多伴有肢体活动障碍。详细询问病史有助于鉴别。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见表1-9-2。

表1-9-2 失音辨虚实

2.辨外感与内伤

见表1-9-3。

表1-9-3 失音辨外感与内伤

(二)治则治法

失音的治疗当分清邪正虚实。张景岳曰:“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喑也;虚者其病在本,因内夺而喑也。”故本病在临床中应首辨其虚实。实证多急,猝然而起,多因邪气闭塞。但邪气有风寒之闭,属肺本经的外感病;有火邪之闭,则属于“心火乘肺”之病变。此外,还有气逆之闭,属“木火刑金”,乃肝旺反侮肺金之病变;有痰涎之闭,属“土盛及金”的病变。故实证之治法,可散、可清、可顺、可消。

虚证多缓,渐积而成,多因精气之虚。有“肺燥金伤”,本脏自病者;有肾阴不足,“子盗母气”,肾病及肺者。故虚证治法宜润、宜养、宜滋、宜补。

一般来说,金实易治,因其病程较短,邪闭在标,正气存内,多可药到病除;金破难医,因其病程多长,病因复杂,多为内伤劳怯所致,常涉及多个脏腑,正气虚亏,难求速效。

(三)分证论治
1.风寒闭郁

(1)症状及分析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风寒外袭,卫表失合;

突然失音嘶哑,或语声不出——风寒之邪客于会厌,开合不利;

鼻塞,咳嗽,咽痒——风邪束肺,肺失宣降;

舌苔薄白,脉浮紧——风寒表证之象。

(2)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开闭。

(3)主方及分析:三拗汤。

麻黄——发散表邪,宣利肺气;

苦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

甘草——调和诸药,兼能利气。

(4)加减

恶寒发热、无汗重者,重用麻黄、荆芥;

鼻塞重者,加辛夷、苍耳子;

咳嗽痰多者,加川贝母、陈皮。

2.风热上壅

(1)症状及分析

发热,恶寒,头痛——风热邪气,客于肌表,卫表失常;

失音嘶哑,或语声不扬,咽痛——风热上壅,会厌开合不利;

咳嗽,咯痰——风热闭肺,肺失宣降;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风热表证之征。

(2)治法:解风清热,宣肺利音。

(3)主方及分析:桑菊饮。

桑叶、菊花、薄荷——疏散风热,利咽开音;

桔梗、苦杏仁——宣降肺气;

连翘、芦根——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甘草——调和诸药。

(4)加减

口干、口渴明显者,加天花粉、麦冬;

咽痛者,加牛蒡子、桔梗、射干;

发热重者,加连翘、板蓝根、大青叶。

3.燥邪犯肺

(1)症状及分析

声音嘶哑,喉痒,鼻干——燥邪伤津,津液不能上承,肺气不得宣降;

干咳无痰,鼻燥咽干——燥邪犯肺,肺气不宣;

小便黄,大便干结——津亏之象;

舌红苔黄,脉浮细数——风燥犯表之象。

(2)治法:清燥润肺开音。

(3)主方及分析:清燥救肺汤。

桑叶、石膏——清宣肺燥,透邪外出;

人参、麦冬、阿胶、火麻仁——益气养阴,生津润肺开音;

苦杏仁、枇杷叶——苦降肺气。

(4)加减

恶寒发热者,加菊花、薄荷;

口渴多饮者,加芦根、天花粉;

大便干结者,加郁李仁、瓜蒌子。

4.肝郁气滞

(1)症状及分析

声嘶,发生于暴怒,或情志刺激之后——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闭于咽喉会厌;

胸胁胀闷,偶有胁痛——气机不畅,不通则痛;

舌淡,苔白,脉弦——肝气郁结之象。

(2)治法:疏肝理气,解郁开音。

(3)主方及分析:逍遥散。

柴胡——疏肝解郁;

当归、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

薄荷——透达肝经郁热。

煨姜——温胃和中。

(4)加减

口苦,舌红,苔黄明显者,加栀子、黄连;

呃逆,太息明显者,加佛手、香附、陈皮。

5.阳虚寒凝

(1)症状及分析

声音嘶哑,发音不扬——寒凝气滞于咽喉会厌,发声不畅;

形寒肢冷——阳虚不能卫外,或寒气客于肌表;

脘腹喜温喜按,小便清长——寒气客于胃肠;

舌淡,苔白,脉沉细——阳虚寒凝之象。

(2)治法:温肾散寒,通利肺窍。

(3)主方及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细辛——辛散寒邪,通利肺窍;

附子——温肾散寒。

(4)加减

便干咽燥,里热已起者,可选大黄附子汤,兼苦寒泄热;

咯痰明显者,加陈皮、茯苓以健脾化痰。

6.气虚不足

(1)症状及分析

声音嘶哑日久不愈,时轻时重,声带闭合不全——气虚无力鼓动声带,故发音不利;

咳嗽气短,倦怠懒言——肺气不足;

便溏,食后腹胀——脾气虚;

心悸气短——心气虚;

舌淡,苔白,脉细弱——气虚不足之象。

(2)治法:益气升阳,佐以开音。

(3)主方及分析:补中益气汤。

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

当归——养血和营;

陈皮——理气和胃;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4)加减

心悸气短者,加茯神、莲子;

大便稀溏,久泻者,加山药、白术、炮姜。

7.肺肾阴虚

(1)症状及分析

声音沙哑,动则声嘶,午后较重——阴亏虚火上炎,夺津耗液,会厌失养;

虚烦不寐,五心烦热——心肾阴虚,水火不济;

口干咽燥——阴虚津少不能上承;

舌红,苔少,脉细数——阴虚内热之象。

(2)治法:滋肾润燥,益肺开音。

(3)主方及分析:百合固金汤。

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血;

百合、麦冬、玄参、当归、白芍、川贝母——滋阴润肺,兼能清虚热;

桔梗——载药上行;

甘草——调和诸药。

(4)加减

痰多色黄者,加瓜蒌皮、桑白皮、胆南星;

咳喘甚者,加苦杏仁、款冬花、五味子;

咯血重者,加白及、白茅根、仙鹤草。

(四)其他治疗

中成药 复方鱼腥草片、西瓜霜润喉片:用于风热上壅证。

利咽灵片、清音丸:用于燥邪犯肺证。

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用于肝郁气滞证。

右归丸:用于阳虚寒凝证。

补中益气丸:用于气虚不足证。

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用于肺肾阴虚证。

【预防调护】

失音发生之时,恰当合理的治疗有利于康复,但是预防调护也尤为重要。《喉证要旨》载:“今欲防喉症,莫如使血无热,欲血无热,当慎其居处,节其饮食,时其药饵而调之。居处之法,春夏宜凉,冬时宜温,温清适中,常如秋深;衣被欲轻,风火欲避,烈焰寒冰,当知所忌;至于饮食,淡泊最宜,熏炙寒冷,皆伤肺,血气凝迫,火热郁伏,始于皮毛,中于经络,既入三焦,有感斯作。”明确地告诫人们要注意饮食起居、日常卫生等以预防喉病的发生。

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炙煿之品,禁烟酒;同时保持起居有常,心情舒畅,加强锻炼,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临证要点】

1.首辨虚实 注意虚证 失音中也往往夹有实邪;实证失音也常常包含本身的阴虚、气虚,故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要区别对待。无论虚实,皆易伤阴,故治疗用药应重视保阴护津,勿过投或误投辛热燥烈之品,以免更伤其阴而增其疾。滋阴用药又当清轻不滋腻,使之无碍脾胃之运化。

2.调理脏腑 《仁斋直指方》云:“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诸证标目》云:“肾虚内夺,则为喑痱。”故在治疗调护的过程中,多从肺肾辨证论治,同时也要重视调理其他脏腑。

3.灵活应用活血化瘀 治疗期间要注意“久病入络”“久病多瘀”。中医认为,寒凝、气滞、气虚等均可导致血瘀发生。因此,在治疗失音时多配合理气散结、活血化瘀等药物以提高疗效。

【名医经验】

李振华辨治失音经验 李氏认为,失音有虚实之分。外感属实,为“金实不鸣”,由感受外邪,阻塞肺窍,会厌开合不利,而至失音;内伤属虚,为“金破不鸣”,多系久病,由肺阴不足或肾阴亏虚,咽喉声道失于滋润,而致失音。临床分为暴喑和久喑:暴喑多因邪气壅遏,肺气郁闭,其病属实;久喑多因肺肾阴虚,声道失润,或气虚鼓动无力,其病属虚。

医案分析

吴某,男,40岁。2009年7月31日初诊。2005年因情绪不畅后出现声音沙哑,喉镜查有息肉,曾经手术2次。MRI查见:咽部淋巴结环增生,现自觉咽干不舒,有痰,能咯出,不咳,舌苔淡黄薄腻,质暗,有黏沫,中裂,脉细滑。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示:黏膜急慢性炎伴鳞状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并见灶性炎性坏死。拟从热毒痰瘀壅结、津伤液耗治疗。处方:南沙参、北沙参各12g,天冬、麦冬各10g,桔梗9g,生甘草3g,泽漆15g,山慈菇15g,肿节风20g,冬凌草20g,玉蝴蝶5g,凤凰衣8g,金果榄6g,山豆根6g,生蒲黄(包)10g,炙僵蚕10g,龙葵20g,蚤休15g。上方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2009年8月21日,声音沙哑,咽干,语言费力,服上药后大便偏溏。舌苔淡黄腻,质暗,脉细。处方:原方去金果榄和山豆根,改冬凌草剂量为15g,加诃子肉10g,蝉蜕5g,太子参10g。

三诊:2009年9月11日,咽喉干涩,有痰不多,声音沙哑,二便调,寐差。舌苔黄薄腻,质暗红,脉细。处方:初诊方去山豆根,加鱼腥草20g,白残花5g,首乌藤20g,川百合12g,知母6g,诃子肉10g,蝉蜕5g,太子参10g。三诊以后声音沙哑渐渐好转,定期复查喉镜未有明显异常。在初诊原方基础上,继续加减调理,巩固疗效。

摘自:《周仲瑛教授从痰瘀辨治失音验案2则》,出《中医药导报》(2010)

:《内经》曰:“人之卒然忧患而无音。”《景岳全书》指出:“惊恐膹郁,卒然致喑者,肝之病也。”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郁怒伤肝,则肝气不舒,气滞不畅,津液不归正化,痰瘀互结,治疗失宜变为癌毒,遏阻会厌而失音。本例患者诊断为喉癌,因痰瘀壅结,癌毒为患,伤津耗液,有阴虚之象,取“沙参麦冬汤”加味,以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清燥润肺滋阴,金果榄、山豆根、蚤休清利咽喉,同时有清热毒之效也;玉蝴蝶、凤凰衣开音利咽;泽漆、山慈菇、肿节风、冬凌草、炙僵蚕、龙葵、生蒲黄等药化瘀散结;桔梗利咽,同时为舟楫之使药,引诸药上行咽喉。本例患者因喉部肿瘤而致失音,其中山豆根、蚤休、泽漆、山慈菇、冬凌草、炙僵蚕、龙葵又有抗癌解毒之效。

【古籍选录】

《灵枢·忧恚无言》:“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

《素问·气交变大论》:“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五邪……邪入于阴,转则为喑。”

《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下》:“中冷声嘶者,风冷伤于肺之所为也。肺主气,五脏同受气于肺,而五脏有五声,皆禀气而通之,气为阳,若温暖则阳气和宣,其声通畅。风冷为阴,阴邪搏于阳气,使气道不调流,所以声嘶也。”

《备急千金要方·风懿第六》:“风寒之气客于中,滞而不能发,故喑不能言。及喉痹失音,皆风邪所为也,入脏皆能杀人。”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诸燥总论》:“燥干者,今肺之本燥,金受热化,以成燥涩也……火热耗损血液,元府闭塞,不能浸润,金受火郁,不能发声。”

《古今医统》:“舌为心之苗,心痛舌不能转,则不能语言,暴病者尚可医治,久病者不可治也,故心为声音之主者此也。肺者属金,主清肃,外司皮腠,风寒外感者,热郁于内,则肺金不清,咳嗽而声哑,故肺为声音之门者此也。肾者人身之根本,元气发生之主也,肾气一亏,则元气寖弱而语言喑者有之。”

【文献推介】

1.蒙慧菊,梁逸,何月洁,等.慢性咽炎的治疗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12):1221—1225.

2.王海军,王亮.李振华教授治疗内伤发热、失音经验[J].中医学报,2012,27(4):413—415.

【小结】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金实不鸣”与“金破不鸣”?

2.如何理解“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

(郑玉玲 t10c5Sukttiy5SiYruEoyV7ijVgKdYKujLX0gazje8vHibjXEBwZIdjbxGDry/s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