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与腧穴

一、足阳明胃经(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ST)

(一)经脉循行

足阳明胃经,从鼻旁开始,上行鼻根处,与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鼻外侧,入上齿,出来夹口旁,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的承浆;再向后沿下颌面动脉部,经下颌角,上耳前,经颧弓上部,沿额角发际,至额前中部。

颈部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沿喉咙,进入锁骨上窝,通过膈肌,属于胃,络于脾。

胸腹部主脉: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向下夹脐两旁(在腹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进入腹股沟。

胃部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与前外行脉会合。由此下行经髋关节前,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下入膝关节中,沿胫骨外侧,下行足背,进入足中趾内侧趾缝至足第2趾外侧端。

小腿部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足部支脉:从足背部分出,进入大趾内侧,出大趾末端,连接足太阴脾经(图3-13)。

图3-13 足阳明经脉循行示意图

(二)经脉病候

发冷颤抖,喜伸腰﹑呵欠,面黑。病发时,厌恶他人和火光,听到木器声音心中惊慌,独自关闭户门﹑遮塞窗户而睡。严重者则可能登高而歌,不着衣服而出走。胸膈部作响,腹部胀满。小腿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二、足阳明胃经腧穴

(一)腧穴名称与代码

承 泣ST 1﹑ 四 白ST 2﹑ 巨 髎ST 3﹑地 仓ST 4﹑ 大 迎ST 5﹑ 颊 车ST 6﹑ 下关ST 7﹑ 头 维ST 8﹑ 人 迎ST 9﹑ 水突ST 10﹑ 气 舍ST 11﹑ 缺 盆ST 12﹑ 气户ST 13﹑ 库 房ST 14﹑ 屋 翳ST 15﹑ 膺窗ST 16﹑ 乳 中ST 17﹑ 乳 根ST 18﹑ 不容ST 19﹑ 承 满ST 20﹑ 梁 门ST 21﹑ 关门ST 22﹑太乙ST 23﹑滑肉门ST 24﹑天枢ST 25﹑ 外 陵ST 26﹑ 大 巨ST 27﹑ 水道ST 28﹑ 归 来ST 29﹑ 气 冲ST 30﹑ 髀关ST 31﹑伏兔ST 32﹑阴市ST 33﹑梁丘ST 34﹑犊鼻ST 35﹑足三里ST 36﹑上巨虚ST 37﹑条口ST 38﹑下巨虚ST 39﹑丰隆ST 40﹑解溪ST 41﹑冲阳ST 42﹑陷谷ST 43﹑内庭ST 44﹑厉兑ST 45(图3-14)。

图3-14 足阳明经脉经穴示意图

(二)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疾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所过部位的病证。

(三)常用腧穴
承泣(Chéngqì,ST 1)足阳明经、阳跷脉、任脉交会穴

【穴解】 承,承受;泣,泪水。穴在目下,犹如承受泪水的部位,故名。

【定位】 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图3-15)。

【取法】 正坐或仰卧位,目正视前方,瞳孔直下眼球与眼眶下缘之间的眶骨边缘切迹处即为此穴。

【解剖】 浅层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颧支;深层有动眼神经的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成属支。

【主治】 ①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视物不明。②眼睑 动,口眼歪斜。

【操作】 让患者闭目,医生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下缘缓漫直刺0.5~1寸,不宜提插,出针时按压针孔,以防出血。禁灸。

【配伍】 配睛明﹑四白主治眼疾;配颊车﹑攒竹﹑太阳﹑颊车主治口眼歪斜。

【现代研究】 石氏等采用承泣和睛明分别配合相同腧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溢泪症,结果显示:承泣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睛明,提示治疗面瘫溢泪症承泣较睛明疗效好。{石育才,吴玲.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溢泪症临床初探[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6):38.}

图3-15

四白(Sìbái,ST 2)

【穴解】 四, 四方;白,光明。穴在目下,治眼病,能改善视觉,明见四方,故名。

【定位】 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图3-15)。

【取法】 正坐或仰卧位,目正视前方,瞳孔直下,沿眶骨向下约1寸凹陷,按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解剖】 浅层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颧支;深层在眶下孔内有眶下动﹑静脉和神经穿出。

【主治】 ①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翳,视物不明。②口眼歪斜,眼睑 动,面痛面痒。③眩晕。

【操作】 直刺或斜刺0.2~0.3寸。

【配伍】 配睛明﹑太阳﹑四白主治眼疾;配迎香﹑颧髎﹑合谷主治面瘫。

地仓(Dìcāng,ST 4)手阳明经、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穴解】 地,土地;仓,粮仓。土生五谷,谷从口入,如进粮仓。穴在口角旁,故名。

【定位】 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旁开0.4寸(图3-15)。

【取法】 正坐或仰卧位,目正视前方,瞳孔直下垂线与口角水平线交点处。

【解剖】 布有三叉神经的颊支和眶下支,面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口眼歪斜,流涎,齿痛,面痛,面肌 动。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或向迎香﹑颊车方向透刺1~2寸。

【配伍】 配颊车主治牙痛﹑面痛;配颊车﹑承浆﹑合谷主治口噤不开。

【现代研究】 王氏取地仓穴为主穴配以颊车﹑上廉泉﹑曲池等穴针刺治疗残疾儿流涎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5%。{王勇.针刺治疗残疾儿流涎症[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5):34.}

颊车(Jiáchē,ST 6)

【穴解】 颊,颊部;车,车辆。车,指牙车(下颌骨)。穴在颊部,近下颌骨角,故名。

【定位】 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咀嚼时,咬肌隆起处(图3-16)。

【取法】 上下齿紧咬时,在咬肌最高点处,微张口时按之凹陷﹑有酸胀感处。

【解剖】 布有耳大神经的分支,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分支。

【主治】 口眼歪斜,齿痛,面痛,面肌 动,颊肿。

【 操 作】 直 刺0.3~0.5寸, 平 刺0.5~0.8寸。

【配伍】 配地仓主治牙痛;配下关﹑合谷主治下颌关节损伤。

【现代研究】 卢氏深刺以颊车穴为主,并以合谷为配穴,实证加内庭,虚证加太溪治疗牙痛,结果45例患者,痊愈29例,显效14例,提示该法治疗牙疼效果良好。{卢勤妹.颊车穴深刺为主治疗牙痛45例[J].中国针灸,2002,22(1):50.}

图3-16

下关(Xiàguān,ST 7)足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

【穴解】 下,下方;关,关界。关,指颧骨弓,穴在其下缘,故名。

【定位】 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图3-16)。

【取法】 在耳屏前约一横指可触及颧弓,在其高点正下方,闭口凹陷,张口凹陷消失处即为此穴。

【解剖】 浅层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颧支,面横动﹑静脉等;深层有上颌动﹑静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脑膜中动脉和翼丛等。

【主治】 ①下颌疼痛,口噤,口眼歪斜,齿痛,颊肿,面痛。②耳聋,耳鸣。

【操作】 直刺0.3~0.5寸。

【配伍】 配耳门﹑翳风主治耳疾;配合颧髎﹑颊车﹑地仓主治面瘫。

【现代研究】 柴氏采用齐刺下关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满意,总有效率达到95.56%。{柴玉华.齐刺下关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2041.}

头维(Tóuwéi,ST 8)足阳明、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穴解】 头,头部;维,隅角。穴在头之额角部位,故名。

【定位】 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图3-16)。

【取法】 颧弓垂直向上与前发际水平线交点,向上0.5寸处。

【解剖】 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颞支,颞浅动﹑静脉的额支等。

【主治】 ①头痛,眩晕。②目痛,迎风流泪。③眼睑 动。

【操作】 平刺0.5~0.8寸。

【配伍】 配神庭﹑百会主治头晕﹑头痛;配风池﹑率谷﹑合谷主治偏头痛。

【现代研究】 胡氏以百会﹑大椎﹑头维三穴为主穴进行点刺放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3.75%。{胡晓斌,鄢燕.刺血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J].河南中医,1999,22(2):30-31.}

梁门(Liángmén,ST 21)

【穴解】 梁,指谷粮;门,门户。穴在上腹部,寓意饮食入胃之门户,故名。

【定位】 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图3-17)。

【取法】 根据骨度分寸法,胸剑联合至脐中连线中点的水平线与一侧乳头至前正中线连线中点的垂直线,两线相交处即为此穴。

【解剖】 浅层布有第7﹑8﹑9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腹壁浅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7﹑8﹑9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主治】 ①纳少,呕吐。②腹痛,腹胀,泄泻。

【操作】 直刺0.5~0.8寸。过饱或肝大者不宜针。

【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胀﹑胃痛;配胃俞﹑脾俞﹑肾俞﹑上巨虚主治便溏。

【现代研究】

1.周氏等电针足三里﹑梁门﹑太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结果显示:针刺组消化不良症状明显降低且优于药物组,提示电针比药物治疗更能减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上腹痛﹑反酸﹑嗳气﹑腹胀等症状,从而改善胃肠动力。{周国赢,周国胜,靳建宏.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6):436-439.}

2.田氏等以足三里﹑梁门﹑四白为主穴探讨电针促胃黏膜修复过程中对相关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电针足阳明胃经穴可引起大鼠胃黏膜损伤后修复信号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发生变化,提示电针促进胃黏膜修复的机制与胃黏膜损伤后修复信号蛋白的磷酸化有关。{田浩梅,严洁,易受乡.电针胃经经穴促进大鼠胃黏膜修复过程中相关蛋白磷酸化的研究[J].针刺研究,2009,34(3):147-151.}

图3-17

天枢(Tiānshū,ST 25)募穴

【穴解】 天,天空;枢,枢纽。脐上为天属阳,脐下为地属阴。穴位平脐,如天地间枢纽,故名。

【定位】 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图3-17)。

【取法】 与脐相平的水平线与一侧乳头至前正中线中点的垂直线,两线相交处即为此穴。

【解剖】 浅层布有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脐周静脉网;深层有腹壁上﹑下动﹑静脉的吻合支,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主治】 ①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②月经不调,痛经。③水肿。

【操作】 直刺0.8~1.2寸。

【配伍】 配气海﹑关元主治腹泻;配支沟﹑照海主治便秘。

【现代研究】 王氏等采用电针深刺双侧天枢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结果显示:与药物组相比,针刺组疗效更好;与浅刺组相比,深刺组起效更快。该结果提示电针天枢穴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肯定,深刺治疗较浅刺治疗具有起效快﹑治疗期间作用稳定的优点。{王成伟,李宁,何洪波,等.电针双侧天枢穴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自觉症状的影响及疗效满意度评价: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针刺研究,2010,35(5):375-379.}

归来(Guīlái,ST 29)

【穴解】 归,归回;来,到来。本穴能治宫脱﹑疝气等病,有归复还纳之功,故名。

【定位】 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图3-17)。

【取法】 按骨度分寸法,脐中至耻骨联合连线五等分,上4/5与下1/5交点处作一水平线,与一侧乳头至前正中线中点作垂直线,两条线相交处即为此穴。

【解剖】 浅层布有第11﹑12胸神经前支和第1腰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及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腹壁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第11﹑12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主治】 ①经闭,阴挺,痛经,带下,不孕,月经不调。②小腹痛,疝气。

【操作】 直刺1~1.5寸。

【配伍】 配合谷﹑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配太冲主治疝气。

【现代研究】 杨氏等针刺归来﹑关元等穴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结果显示: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的受孕率明显提高,提示该法有促排卵作用,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疗效显著。{杨继若,马燕燕,刘亚利,等.针刺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5,25(5):299-300.}

伏兔(Fútù,ST 32)

【穴解】 伏,俯伏;兔,兔子。穴位局部肌肉隆起,形如俯伏之兔,故名。

【定位】 在股前区,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图3-18)。

【取法】 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根据手指同身寸法之一夫法,自髌底向上取6寸处。

【解剖】 浅层布有股外侧静脉,股神经前皮支及股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的降支,股神经的肌支。

【主治】 下肢痿痹﹑不遂,腰膝冷痛。

【操作】 直刺0.6~1.2寸。

【配伍】 配梁丘﹑足三里﹑丰隆﹑解溪主治下肢不遂;配梁丘﹑血海﹑犊鼻主治膝痛。

【现代研究】 常氏在患者膝关节术后对其进行针刺伏兔﹑梁丘等穴位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显示:其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康复训练,提示电热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的提高较单一康复训练效果显著。{常智跃.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30例膝关节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影响的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2,7(6):523-524.}

图3-18

梁丘(Liángqiū,ST 34)郄穴

【穴解】 梁,山梁;丘,丘陵。形如山梁丘陵,穴当其处,故名。

【定位】 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图3-18)。

【取法】 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根据手指同身寸法之中指同身寸法,自髌底向上2寸处;或下肢用力蹬直时,在髌骨外上缘上方凹陷处即为此穴。

【解剖】 浅层布有股神经的前皮支和股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的降支和股神经的肌支。

【主治】 ①胃痛。②膝痛,下肢痿痹﹑不遂。③乳痈。

【操作】 直刺0.5~0.8寸。

【配伍】 配血海﹑犊鼻﹑阳陵泉﹑阴陵泉主治膝痛;配足三里主治胃痛。

【现代研究】

1.殷氏等在患者行腹腔镜术全身麻醉时电针双侧足三里﹑梁丘穴,结果显示:该法联合全身麻醉可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恶心﹑呕吐次数及程度,加快肠功能的恢复。{殷岫绮,周一辰,周华,等.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身麻醉可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后反应[J].针刺研究,2013,38(6):431-434.}

2.刘氏采用梁丘穴点刺拔罐治疗胃酸过多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5.7%。{刘志武.梁丘穴点刺拔罐治疗胃酸过多[J].中国针灸,2011,31(4):341.}

足三里(Zúsānlǐ,ST 36)合穴;下合穴

【穴解】 足,下肢;三,数词;里,古代有以里为寸之说。穴在下肢,位于膝下3寸,故名。

【定位】 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上(图3-19)。

【取法】 根据手指同身寸法之一夫法,自膝部髌韧带外侧缘凹陷的犊鼻穴,向下3寸处,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即为此穴。

【解剖】 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①胃痛,呕吐,腹痛,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肠痈。②虚劳羸瘦,心悸气短。③下肢痿痹﹑不遂,脚气,水肿。④癫﹑狂﹑痫。

【操作】 直刺1~1.5寸。强壮保健多用灸法。

【配伍】 配中脘﹑天枢﹑上巨虚主治腹胀﹑腹痛;配梁丘﹑丰隆﹑解溪﹑太冲主治下肢不遂。

【现代研究】 沈氏对足三里进行不同针灸方法干预,观察其对化疗呕吐患者的胃动力学影响,结果显示:1个疗程后,针刺的即时效应优于温针灸组和艾灸组;3个疗程后,温针灸的持续效应优于针刺组和艾灸组。该结果提示不同的针灸方法,效应不同。{沈国伟.足三里不同针灸方法对化疗呕吐患者的胃动力学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232-235.}

图3-19

上巨虚(Shàngjùxū,ST 37)下合穴

【穴解】 上,上方;巨,巨大;虚,中空。胫﹑腓骨间形成较大的间隙,即中空,穴在此空隙之上方,故名。

【定位】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6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图3-19)。

【取法】 根据手指同身寸法之一夫法,自膝部髌韧带外侧缘凹陷的犊鼻穴,向下6寸处,离胫骨前嵴一横指,足三里下3寸处。

【解剖】 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和腓深神经。如深刺可能刺中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

【主治】 ①腹痛,泄泻,痢疾,便秘,肠痈。②下肢痿痹﹑不遂,脚气。

【操作】 直刺1~1.5寸。

【配伍】 配天枢﹑大肠俞主治腹痛腹泻;配足三里﹑丰隆﹑解溪主治下肢痿痹。

【现代研究】 牛氏等观察电针足三里﹑上巨虚等对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影响,结果显示:电针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75.6±5.8小时,明显短于对照组101.4±9.8小时(P <0.01)。该结果提示:电针足三里﹑上巨虚等穴可有效调整胃肠功能,增加肠蠕动,缓解腹部手术后腹胀。{牛春风,王志平.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内关对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42):924.}

下巨虚(Xiàjùxū,ST 39)下合穴

【穴解】 下,下方;巨,巨大;虚,中空。胫﹑腓骨间形成较大的间隙,即中空,穴在此空隙之下方,故名。

【定位】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图3-19)。

【取法】 根据手指同身寸法之一夫法,自膝部髌韧带外侧缘凹陷的犊鼻穴,向下9寸处,离胫骨前嵴一横指,足三里下6寸处。

【解剖】 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和腓深神经。

【主治】 ①小腹痛,肠鸣,泄泻。②下肢痿痹﹑不遂。

【操作】 直刺1~1.5寸。

【配伍】 配关元﹑足三里治疗腹胀腹痛;配足三里﹑阳陵泉﹑解溪治疗下肢痿痹。

【现代研究】 张氏等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为主穴,对肠癌术后患者进行温针灸治疗,结果显示:针灸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提高免疫力,且明显优于中药组和常规组,提示温针灸对恢复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有较好的疗效。{张双燕,杜业勤.温针灸对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1,31(6):513-517.}

丰隆(Fēnglóng,ST 40)络穴

【穴解】 丰,丰满;隆,隆盛。胃经谷气隆盛,至此处丰满溢出于大络,故名。

【定位】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寸(图3-19)。

【取法】 根据骨度分寸法,膝中(犊鼻)至外踝尖连线中点,胫骨前嵴外两横指处。

【解剖】 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腓深神经的分支。

【主治】 ①咳嗽痰多。②头痛,眩晕,癫狂痫。③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配伍】 配中脘主治咳嗽痰多;配百会﹑印堂主治头晕﹑头痛。

【现代研究】 甘氏等电针丰隆穴治疗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结果显示: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5),且患者的总体症状及主要的痰浊症状亦明显改善。提示:电针丰隆穴对患者具有较好的调脂“化痰”作用。{甘君学,高建芸,屈留新,等.电针丰隆穴治疗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46例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2):714-715.}

解溪(Jiěxī,ST 41)经穴

【穴解】 解,分解;溪,沟溪。溪,指体表较小的凹陷。穴在踝关节前骨节分解凹陷中,故名。

【定位】 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图3-20)。

【取法】 足伸直,踝背横纹近内踝侧,两筋中间凹陷处。

【解剖】 浅层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及足背皮下静脉;深层有腓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

【主治】 ①下肢痿痹,足踝肿痛。②腹胀,便秘。③头痛,眩晕,癫狂痫。

【操作】 直刺0.5~1寸。

【配伍】 配三阴交﹑悬钟主治踝关节损伤;配足三里﹑阳陵泉主治下肢不遂。

【现代研究】 兰氏等采用黄芪注射液注射解溪穴治疗痉挛型脑瘫足下垂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到83.3%。{兰颖,关丽君,齐放,等.穴位注射解溪穴为主治疗痉挛型脑瘫足下垂60例[J].中国针灸,2008,28(5):336.}

内庭(Nèitíng,ST 44)荥穴

【穴解】 内,里边;庭,庭院。本穴在厉兑之里,犹如门内的庭院,故名。

【定位】 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图3-20)。

【取法】 足背第2﹑3趾间,趾蹼结合处后1寸处。

【解剖】 浅层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趾背神经和足背静脉网;深层有趾背动﹑静脉。

【主治】 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口歪。②热病。③胃痛,吐酸,泄泻,痢疾,便秘。④足背肿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

【配伍】 配颊车﹑合谷主治齿痛;配上星﹑太阳﹑头维主治头痛。

【现代研究】 钱氏采用针刺内庭穴观察胃肠实热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食欲情况,结果显示:针刺内庭可明显改善患者食欲亢进,体重﹑体重指数(BMI)﹑腹围也随之下降。{钱鑫.针刺内庭穴对胃肠实热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食欲调节作用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图3-20

厉兑(Lìduì,ST 45)井穴

【穴解】 厉,指胃;兑,代表门。本穴在趾端,犹如胃经之门户,故名。

【定位】 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跟角侧后方0.1寸(图3-20)。

【取法】 足背第2趾趾甲角外侧缘的垂直线与趾甲下缘的水平线,两线交点处。

【解剖】 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网。

【主治】 ①齿痛,鼻衄,咽喉肿痛。②热病。③多梦,梦魇,癫狂。

【操作】 浅刺0.1寸。

【配伍】 配隐白主治多梦;配内庭主治牙龈肿痛。

(四)其他腧穴(表3-3)

表3-3 其他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

续表

续表 HaF7hsI2qwkzsgI1pt2wQqn2RNxnBFogCjfDUqutDp6BRjLcO/UKNHpRGhdrCdg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