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有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大类,现代研究和文献报道大多集中于经穴,故本节主要介绍经穴的现代研究进展。
经穴研究在经穴形态结构特异性﹑经穴生物物理学特异性﹑经穴病理反映特异性和经穴治疗效应特异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①经穴形态结构特异性的研究显示,经穴较之于非穴位具有如下特征:表皮薄,神经末梢丰富,感受器密集,血管及淋巴细胞丰富,肥大细胞密集成群,多沿经线走行方向上的小神经束或神经末梢分布,可能是肌肉﹑皮肤上具有高密度的神经末梢的易兴奋的复合体,由多种组织构成空间立体结构 [1-4] 。针刺效应信号主要通过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筋膜﹑肌腱和骨间膜/骨膜中的感受装置和传入神经纤维始动和介导,不同的经穴因在体表的分布不同而涉及的组织结构有所不同,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 [5] 。②经穴的电学特异性研究发现,经穴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特性,伏安特性曲线的低惯性特征,伏安特性具有非线性﹑惯性特征 [6-7] 。经穴的电磁学特性研究发现,声经穴局部磁场强度最强,带电粒子顺着磁力线向远处推移,产生循经感传现象 [8] 。③经穴病理反应特异性的研究发现。天枢压痛常反映肠道疾患,期门﹑日月压痛或自发性疼痛明显者多见于胆囊疾患,而关元﹑中极压痛多见于泌尿及生殖器官疾患 [9] 。哮喘患者发作期在两侧肺俞﹑定喘﹑太渊各穴超微弱发光值均异于正常对照,说明某些疾病状态可以特征性地反映在相关腧穴上 [10] 。④经穴治疗效应特异性的研究表明,不同经脉的经穴在主治效应上存在差别;同一经脉上的不同经穴疗效上不仅有共性,同时也存在相对特异性;而经穴与非穴相比,非穴存在一定的安慰效应,经穴则具有相对特异的治疗效应 [11-12] ;五脏原穴与五脏之间具有密切相关的特异性,而下合穴与六腑相关的特异性则更突出 [13] 。
近年来对于阿是穴的认识:①阿是穴可能是中央扳机点,其病理为退变挛缩的肌小节,阿是穴不一定在疼痛野,阿是穴和扳机点可以互相借鉴干预方法 [14] 。②阿是穴是临床经筋病治疗的主要用穴。经筋病中阿是穴分布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应力集中点,人体功能活动的应力集中点,相关起协同或拮抗作用的肌肉﹑韧带的起止点,肌腹﹑腱鞘﹑脂肪垫﹑滑囊﹑滑车﹑籽骨等处,以及神经出口处和肌筋膜附着处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