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经络的现代研究

目前经络的现代研究主要集中在经络现象和经络实质的研究方面,分别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常见的经络现象

经络现象是指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沿古籍记载的经络循行路线出现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的总称。

1.循经感传现象 循经感传现象系指用针刺﹑电脉冲及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时,机体出现酸﹑胀﹑麻等特殊感觉从受刺激的穴位开始,沿古典医籍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现象。

2.循经性感觉障碍现象 循经感觉障碍是指沿着经脉循行路线自发出现的疼痛﹑异常感觉等现象,是病理状态下的经络现象之一。其表现为循经性疼痛,循经出现的其他异常感觉如麻﹑酸﹑热﹑冷﹑水流感﹑气流感和蚁行感等,或者表现为感觉过敏﹑感觉迟钝。感觉障碍分布于体表,呈带状,宽度为0.3~3cm,当深入体腔时范围增宽,并趋于弥散。其分布既不同于神经﹑血管走行的路线,也不同于某些神经痛感觉障碍或内脏病变所致的皮肤过敏带,而是与古典的循行路线相吻合。感觉障碍出现频率最高的经脉是膀胱经,其次是大肠经﹑督脉﹑胃经和胆经。

3.循经性皮肤病 循经性皮肤病是由于某些遗传因素,或内外环境的刺激,沿着经脉体表循行路线分布的呈带状的皮肤病。循经性皮肤病包括先天性循经皮肤病(如各种痣﹑汗孔角化症﹑鳞状毛囊角化﹑单纯性血管瘤等)和后天性循经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扁平苔癣﹑湿疹﹑过敏性紫癜﹑硬皮病﹑银屑病﹑线状色素沉着﹑带状疱疹﹑皮下脂肪萎缩等)。这些皮肤病不仅循经性强,有的甚至布满经脉全程。这些皮肤病损可出现于十四正经,其中以肾经为最多见,其次为大肠﹑肺经﹑心经﹑小肠经﹑心包经和膀胱经,其他经较少见。

二、经络实质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经络实质提出了各种假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神经传导学说﹑体液循环学说﹑结缔组织结构学说﹑生物能量场学说等四大主流学派。

神经传导学说方面,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神经中枢扩散说﹑自主神经反射联动说﹑经络的中枢-外周说 [1,2] 。其中,神经中枢扩散说认为针刺产生的针感传入中枢后可能在中枢定向传递,从而产生循经感传现象 [3,4] ;而经络的中枢-外周说则认为循经感传可能是“体表”的神经感受装置被针刺时沿经传导着的某种“动因”所兴奋,神经冲动相继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感传 [5,6]

体液循环学说方面,有学者 [7] 提出经络脉气是纵横间隙的组织液气,经络气道是纵横间隙的液气通道,经络结构是纵横分布的间隙结构,经络系统是气道相通的调控系统,经络实质是间隙液气的生命物质。

结缔组织结构学说方面,有学者 [8] 利用数字人对人体筋膜结构进行了分割﹑标记和三维重建,提出筋膜支架是经络的解剖学基础,其中“穴位”是富含神经感受器和活性细胞而能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结缔组织聚集处,“经脉”为“穴位”间具有解剖学结构相连或神经传入接近的筋膜结构。王西明 [9] 通过从提插与捻转手法能量输入模型出发,提出经络的实质可能是其中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的筋膜组织。

生物能量场学说方面,张秉武 [10] 提出了经络的波导管假说,认为“内气”的实质是电磁波,经络现象是人体红外线和微波过程为主导的现象。郭义等 [11] 从量子学角度对经络实质进行了探讨,认为“经络是由一系列开放频率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经气的实质就是电磁波﹑能量等信息的传导。李定忠等 [12] 利用低温超导量子干涉仪,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前后脑磁图和经穴磁图的变化,提出“经络的实质是电磁振荡和电化学振荡的循行流,载体为人体物质系统”。

然而,到目前为止,经络实质的研究“有进展,无突破”,上百种假说尚未达成一致。经络研究的方向已经从寻找经络的物质结构转向经络功能的研究。我国政府仍在继续支持有关经络的研究。 qQs4ACvz8HWxmSrMRVTy7hke20PbGBkNN/86OO0TNjBM1LQ7Jgq+FzCLtWbbSqM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