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城,福宁宫。
屋子里掺杂着浓烈的药味和淡淡的苏合香的味道。
元澈喝完了最后一口南瓜粥,舔了舔嘴唇,将碗递给了顾太傅。
“我没事了。太傅放心。”
“皇上吓死老臣了。老臣就觉的皇上这几天不上朝,肯定出事了。”
元澈淡笑:“是我不让他们传的。亲自带兵攻打襄城本就不妥,又受了伤,怕引起混乱。”
元澈暗想,他更不想让大臣们知道他是因为去找江晚月受的伤。
顾太傅松了一口气,道:“皇上圣明!皇上经纬天地,是老臣多虑了,但皇上以后万不能如此涉险。”
“知道了。”元澈温声道。
顾太傅是万万没想到元澈做了皇帝的。
他是看着他走到了今天。
看着元澈苍白但棱角分明坚毅的面容,他的眼前不由浮现出那个瘦弱的,沉默如空气的小男孩。
他是自己教过的学生里学东西最快的。但自小很少笑。
他开始注意他,是有一次中秋家宴,众皇子一起用膳,元澈只有十岁,一身旧的衣裳被众人嘲笑,但他没有说话,一直木讷的坐着。
后来太子道,谁能逗笑三皇子,赏金五百。
无数內侍向前作出各种古怪的行为,可是都没有用,他不笑,甚至不投给他们一个眼神。只是安静地坐着,直到宴席结束才离开。
他开始关注这位三皇子。
那时候元澈每日都是第一个到书院的,从未缺过课。那一年腊八,他竟然没有来书院上课,也没有请假。
顾太傅下了课特意去找他。內侍说他在厢房陪一个从小照顾他的老嬷嬷,一天了,不吃不喝。
顾太傅从小宫女嘴里知道,因为元澈想吃加了桂圆的腊八粥,刘嬷嬷去内务局讨要,说没有了,刘嬷嬷看到后来的二皇子的人都领到了,上前询问,被骂了。
两人吵了起来,刘嬷嬷被打了,元澈正好看到,推了那內侍主管一下,人家告状了。
皇宫里要踩死一只蚂蚁都要看看是谁宫里的。
这负责内务局的內侍主管是皇后宫里的人。
皇后骂了元澈的母亲吴霓裳,说她管教不严,让皇子仗势欺人,不利于皇子成长,要将元澈赐给别的妃子养。
刘嬷嬷苦苦哀求,自愿杖责五十才罢休。
顾太傅进厢房找元澈。
屋子里没有点灯,黑漆漆一片,也没有声音。
他站了一会才看到炕上跪了一个小小的影子。一动不动。
炕上躺了一个已经死去多时的老嬷嬷。
他把元澈抱出来。
元澈的脸烫人,睁着眼睛,一声不吭,也不哭。
他亲自给元澈熬了有桂圆的八宝粥,他一口也没有喝,而且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喝有桂圆的八宝粥。
想到这里,顾太傅叹了口气,他从未想到,元澈竟然能坐上那个位子。
元澈这一次受伤,除了潘劭向达和杨勇,没有人知道。连內侍总管李福都让元澈调到了皇太妃那里。
皇上对外宣称,身体不适,谁也不见。
顾太傅感觉不对头,第二天亲自问了潘劭,皇上才让告知了他。
“放心吧,老臣对外说皇上因为先皇和太子的事本就受了打击,二皇子虽然反了,毕竟是至亲,皇上心里难过,需要休整几天,大臣们理解,都说皇上仁义。按照皇上吩咐的,宰相项大人代理朝政。”
“嗯。”元澈答应着。
顾太傅看了看他,欲言又止:“老臣有一言…….”
“太傅请讲。”
“代理朝政者最好两人,重大决议需要两人都有印鉴才有效。”
元澈问:“是发生了什么事了吗?”
“也没有。老臣就是说一嘴。”
他和高一围都不同意火烧十梅山,然黄雷极力坚持,项骏同意了。
高一围和江远山有些交情,他也亲眼见到皇上和江晚月在宫变那一天互相配合的默契。这位年轻沉默的帝王,对江远山的女儿绝非他们认为的没有感情。
为官这么多年,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
元澈道:“是十梅山的事吧?他们用了火攻。”
顾太傅一惊,旋即笑了:“老臣还想着不让皇上操心,原来皇上都知道。老臣不相信秦半城会帮助二皇子对付皇上,江远山可是二皇子害死的。”
元澈道:“我一开始的确愤怒,后来想了想秦千林不会做这种愚蠢的事。谁都能看出二哥根本没有机会了,他为何还要帮他?昨日向达审了二哥的侍卫王川,王川交代并没有救兵,也没有自养的队伍。”
“那会是谁呢?”
“我也正在查。还有,昨日王川交代,瘟疫的疫种,是他们从西凉引进来的。”
顾太傅脸色微变:“二皇子简直丧心病狂啊,这种事都能想出来!”
“云城的瘟疫的确是从四月一日信山寺庙会开始的。不过这件事太过疯狂,有损皇家尊严,二哥已死,这件事的细节不想追究了。”
顾太傅点头:“皇上圣明。”
元澈接着道:“王川还交代,宣文殿兵变那天,杨彦将军的马车出问题也是他们做的,岳芝涛夸大了秦千林造反的事实,捏造了靺鞨进攻的事实,这一切都是为了给二哥拿兵权的机会。”
顾太傅摇头:“真是用心良苦啊。”
“是啊,他就这么想坐这个位子?还有,为了陷害江远山,收买了江远山身边的文书,模仿了江大人的笔迹,那个小文书,已经被他们杀了。兵变之前那几日,老二故意装腿疾,就是在筹划这些。我们重新验尸,张赫暴露,让他的计划提前了。”
顾太傅叹气:“这个位子,哪一个朝代都有踩着鲜血上去的。”
元澈淡笑:“已经过去了,不想再提。你我知道真相即可。至于十梅山的问题,顾太傅不要担心了,他们是攻不下十梅山的。索性把权利给他们,让他们折腾。”
“皇上真的想武力解决十梅山?”
元澈沉默了一下,道:“秦千林的势力是有些大了,太傅知道梅帮有多少人吗?”
“老臣不知,只知道梅字商号遍布全国。”
元澈道:“梅字大小商号目前知道的有六百多家,除了药馆和绸缎,茶、酒这种专卖的商号各地都有,这本是好事。问题是,秦千林广交天下各类人士,也养了很多流浪者,甚至无正当营生的地痞流氓,各地人数加起来,已成规模。”
元澈想起了江晚月,脸色黯了黯:“固然他没有反心,可是总有些有恃无恐的东西,他有条件,如果机会合适,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作为帝王,不能允许有隐患存在。只是,现在不是个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