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晚月的影响下,江雁归也加入了备膳行动。
今日阳光正好,固然草木摇落,院子里的很多菜蔬因为种的晚已然葱绿。柿子大枣挂满枝头,葡萄架下紫玉摇曳。
江晚月将餐桌设在院子里的小亭子里面,石桌上面铺了绿色的锦绣桌布。
元澈和杨勇走进去的时候,正看到江雁归将一大束桂花插在一只矮墩墩的陶罐里,江晚月摆弄着另一个陶罐,她剪了一把酢浆草,粉色黄色的小花开的正盛。
酢浆草是一种药材,江晚月随意撒的种子,长得非常好。
两个妙龄女子,一个淡绿,一个樱红,一个丰腴淳厚,笑颜如花;一个风姿绰约,一笑倾城。
两人一边插着花,一边凑在一起窃窃私语,不知道江晚月说了什么,江雁归红着脸打了江晚月,江晚月躲闪着,而后开怀大笑。
笑声如银铃,如清泉,让人心中郁积皆一散而去。
元澈从未看到如此美景,这不同于宫中的莺莺燕燕,像是等待出远门的夫君归来。
岁月辗转,天空清远,这是他最向往的生活。
元澈不让大家禀告,也无需行礼。
两人悄悄走到二人身边,元澈童心大发,伸手拍了江晚月右肩一下,人却躲在了左边。
江晚月吓了一跳,看到身后人影一闪,啊的一声猛然转身,一头撞在元澈身上,惊讶又兴奋,拽住他的胳膊跳了起来。
俨然没有一丝大家闺秀的样子,两人也不像皇帝和妃子,就像寻常夫妻见面。
杨勇和江雁归目瞪口呆,又突然明白了元澈为什么会对江晚月如此。
象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
江晚月爱的直接,不是因为元澈是皇帝而嫁给他。
元澈这么多年压抑的生活,面对江晚月时,那些阴郁统统不见了。
一顿午膳,没有皇帝大臣,没有贵妃平民,有的只是家人间日常寒暄。
江晚月回到宫里的时候就已经想清楚。元澈是一国之君,这是事实。进了洗月宫,是她的夫君,出了这个门就不是了。
所有的真情实感都在这个院子里。
如果太过较真,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元澈对杨勇道:“凌子安的海事建的如何了?”
“他请了西洋人,还有模有样。”
“看起来,他还有治世之才的。流民安顿的怎样了?”
杨勇道:“大量流民开始迁移,不但是被凌子安占领的城郡,周围我们的城郡也有好一些百姓离开……”
元澈微微皱眉:“好好安抚吧。谁也不愿意战争。流民问题是个大问题,不要小看了,处理不好容易引起骚乱。必须早点想办法。”
江晚月听了欲言又止。
元澈问:“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说。”
“不是说后宫不能参政吗?”
“此时是家人论事,无关朝政。”
杨勇偷偷看了皇上一眼,憋着笑,暗想这就是皇上说话,怎么都有理。
江晚月道:“现在财政本就紧张,几百流民朝廷可以管他们吃喝,给他们安排住处,如果多了呢?不但费用大,流民太多真的容易出现动乱。”
元澈放下杯子,认真听江晚月说。
“靺鞨为何会到大兴境内抢夺,还不是因为穷?北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植物不易生长,动物不易生存,但那些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东西。”
江雁归道:“你能长话短说吗?”
江晚月笑道:“你就不能让我卖弄卖弄!我是这个意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流民安排住处和暂时的吃喝只能解一时之忧,官府不可能养他们一辈子。”
杨勇问:“贵妃娘娘有什么高见呢?”
“谈不上高见,我觉得可以借机将他们分流到北疆或者其他偏远地方,利用当地资源和特产,建造制造厂,开通边境贸易,带动周边经济…….”
元澈很感兴趣,“说来听听。”
江晚月喝了一口茶,道:“给他们提供生存的场所,比如北疆有羊肉牛肉大豆牛奶和羊毛,可以在当地建立工厂,招收工人,生产的东西运到内地,内地的东西运到北疆,如此,可以给很多人提供生存的场所,而不是今天有明天无的补助,力求长治久安…….”
元澈眼睛一亮:“你的想法倒是不错,只是实施起来哪有这么容易。”
江晚月道:“各地豪绅们捐的款,能真正到百姓手里的并不多,即使用作军费的,也经了好几道手,这其实是公开的秘密,皇上勤政,这个风气好了很多,但是不可能完全制止,水至清则无鱼。为何不换一种方式?”
“比如说让各地富商们到这些偏僻地方建工厂,免赋税,免捐赠,但必须安置流民。这样做,一能安置流民,二能带动当地经济和发展,甚至缓解边境争端;三呢,各地商人们也有钱赚,这种方式比单纯的让他们捐钱,更温和一些。”
江晚月说完了,大家沉默了一会。
江雁归立刻明白,江晚月这事是针对梅帮来的,但她说的很有道理。
江晚月看到大家沉默,笑道:“我虽然是江家女儿,但胸无大志,大家闺秀的仪态没有学会,在梅帮生活时间长了,倒是沾染了一些生意人的思维,万事总想着如何对大家都有利。这也是我外公的经商之道,他总是说,独自赚钱不叫本事,让大家都赚钱才是能力。你们别笑话。”
江晚月知道黄雷和安明一直针对梅帮,她很清楚,有时候一味的避让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要梅帮的影响在,他们就不会罢休,还不如以攻为守,主动一些。
元澈若有所思,面上露出少有的欣喜之色,道:“没有人笑话你。我只知道你精通医术,好事花草,专注美食,不关心政事,没想到还如此有见解。”
元澈这话说的认真,让江晚月有些脸红,连忙道:“经历过生死,当然希望国泰民安。”
杨勇也点头,想了想道:“只是在那些地方建工厂做生意,风险较大。”
江晚月道:“对,第一批去的人一定要开一个好头,如果失败了,或者出了什么事,后面的都不敢去了。”
元澈点头:“我会和韩大人再商量一下。首批人选非常重要。”
江晚月很清楚,目前最适合去的,是梅帮的人。既能御敌,又能经商,更有在各地开辟市场的经验。
她皱了皱眉头,很顾虑的样子,道:“说起来最适合做这件事的,其实是我的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