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考点2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中考热点 以元素、同素异形体和分子、原子及其示意图命题,凸显元素观和微粒观。

考点归纳 (阅读考点归纳,标记关键字词,背诵易忘要点,注意理解比较)

1.元素(A)

(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元素的存在状态:元素以单质形态存在的叫元素的游离态;元素以化合物形态存在的叫元素的化合态。

(3)元素的含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N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4)元素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常见的21种元素的符号和名称是:H氢、He氦、C碳、N氮、O氧、Na钠、Mg镁、Al铝、Si硅、P磷、S硫、Cl氯、K钾、Ca钙、Mn锰、Fe铁、Cu铜、Zn锌、Ag银、Ba钡、Hg汞。

2.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A)

一种元素形成多种单质 的现象叫作同素异形现象。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多种单质叫作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例如: 金刚石、石墨和C 60 互称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氧气 臭氧 互称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红磷和白磷互称为磷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A)

4.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描述(A)

5.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探究(B)

(1)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说明 分子之间有间隙

(2)酚酞试纸放在盛有氨水的试管口会变红,说明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考题导悟 (考题自己先做,对照解析反思,领悟应考对策,完成相关练习)

1.组成物质的元素

【例1】 (上海中考) 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解析】 高钙奶粉中的“钙”是化合态的钙元素。

【答案】 D

【例2】 (上海中考) 金属冶炼通常使矿石中金属元素转变为___(填“化合”或“游离”)态。

【解析】 金属冶炼使矿石中金属元素转变为金属单质,单质中金属元素为游离态。

【答案】 游离

【应考对策】 描述物质的组成要用元素的概念,建立元素观,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就变得有条理,物质是多样的,其元素组成又是统一的。要熟记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其规范表示。要注意: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如稀有气体、金刚石、金属单质等),其元素符号可同时表示其“一种元素、一个原子、一种单质、该元素处于游离态”;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一种物质或一种微粒,但其前面有系数时则只能表示几个微粒;元素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发生了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巩固练习1】 (2018上海中考) 有关元素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

A.混合物中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B.化学变化中元素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D.单质、化合物按组成元素种类划分

2.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例3】 (2018上海中考) O 3 能吸收紫外线,与O 3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

【解析】 O 2 与O 3 互为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答案】 O 2

【例4】 (2019上海中考) 人造金刚石世界闻名。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_____。金刚石、_____(填物质名称)和碳60互为同素异形体,其中碳元素以_____(选填“游离”或“化合”)态存在。

【解析】 金刚石可用于切割玻璃;金刚石、石墨、碳60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是单质,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答案】 切割玻璃;石墨;游离

【巩固练习2】 (上海中考)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

A.金刚石和石墨

B.铁粉和铁丝

C.液氧和氧气

D.银和汞

3.构成物质的分子与原子微粒

【例5】 (上海中考) 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干冰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

A.分子种类

B.分子间距

C.原子大小

D.原子种类

【解析】 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干冰的过程中只有分子间距变小了,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及其大小均未发生改变。

【答案】 B

【例6】 (上海中考) 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

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解析】 不论物质处于什么状态,所含的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水的化学性质是由直接构成水的水分子保持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造成的,水分子的体积不变。

【答案】 B

【应考对策】 描述物质的构成要用微粒的概念,用微粒观去解决化学问题,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微粒观的主要观点:①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分子、原子等)、基本特征(很小、运动的、有间隙)及联系;②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改变,原子重新组合;物理变化中微粒的间隔改变);③构成物质的微粒数及其变化的计量(根据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在解题时,注意以下两点:

(1)在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时,要联想有关的典型实例和实验。

(2)描述物质的构成用分子、原子的概念,要注意构成的层次,要借助对微粒示意图的微观想象。

【巩固练习3】 (2018江苏淮安中考) 化学的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角度回答: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花香入鼻的原因是__________ 。

(2)由图1推知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3)由图2可知,水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填微粒名称)。

(4)N(NO 2 ) 3 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N(NO 2 ) 3 中N、O原子个数比是 __________ 。

考点精练 (练前重温归纳,反思例题错例,优化答题习惯,提高学习成效)

A组(一模选用)

1.(上海中考)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2.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A.氧气和液氧

B.红磷和白磷

C.冰和水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3.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H

B.2H

C.H 2

D.H 2 O

4.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 60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由碳元素组成

B.都由碳原子构成

C.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5.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地震废墟中的幸存者,其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6.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处于游离态的是( )

A.O 2

B.H

C.CO

D.C

7.下列化学符号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的是 ( )

A.3CO 3 :3个碳酸根

B.2H:2个氢元素

C.3He:3个氦分子

D.FeO:氧化亚铁

8.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化学式为C 15 H 22 O 5 ),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42个原子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C.由3种元素组成

D.碳、氧的质量比为3∶1

9.(2019上海中考)瓶中CO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表示C原子,“ ”表示O原子)( )

10.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见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项实验所得氧气与原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B.该项实验可说明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C.该项实验可说明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1mol氧化汞分解时,约生成9.03×10 23 个新的分子

11.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元素观: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12.如图(1)是研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影响的实验,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氨气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小明查阅资料得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他做了如图(2)所示的改进,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步骤一: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步骤二:向A、E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有橡皮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E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① 图(1)实验中能观察到湿润的酚酞试纸变________色。

②改进后的实验中使用了F试管,此处运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

③步骤二中将E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最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B、D试管中先出现颜色变化的是___试管,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

④与图(1)实验相比,改进后实验的一个主要优点是______。

B组(二模选用)

13.(2018年四川眉山中考)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化观:碳酸钙与碳酸氢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微粒观:硝酸铵是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

C.组成观:酸和碱组成上都含有氢元素

D.守恒观: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得到100mL酒精溶液

14.下面是甲烷跟氧气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C.甲烷是由5个原子构成的

D.氧元素在反应中由游离态变成化合态

15.如图(1),某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B.两个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D.若将试管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也会变红

16.如图所示进行分子性质的实验,在试管中滤纸条上A、B、C处各滴上一滴紫色石蕊试液,再向试管口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盐酸,可以观察到A、B、C处变为___色,变色的先后顺序是____,从微观角度可获得的结论是 、_________。

17.化学物质间的反应除了观察和记录外,也需要从分子、原子的模型来模拟。若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3倍,取等质量两种单质混合。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图。

(1)反应前后○和●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 ;

(2)该反应后生成物中○和●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

18.聚氯乙烯[(CH 2 CHCl) n ]塑料具有许多优良性能,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它的性质稳定,不易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从微观角度消除“白色污染”的措施是_____。

反思备忘 (小结解题方法,摘录典型错例,每隔几天重温,避免同类错误)

1.反思小结:

2.错例备忘: SC/2TZNfN8C+vwMNoaLNHhzpd9ad1StE7e2Hi1WCFC/NpmLKodrsoHjhNy7X61k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