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要蹲下来,才能明白孩子的视角

带着孩子出门逛街时,你可能会有类似的经历:不管是一两三岁的孩子还是四五岁的孩子,走不了一会儿他都会表示“抗议”,小一点的孩子会要求抱抱,大一点的孩子则会不断地挑战我们的忍耐性,自己四处跑,去寻找更感兴趣的东西。

为什么?你可能觉得,出来逛着玩难道还不高兴吗?怎么还总是要抱着,要不就总是不听话地四处跑呢?这个“高兴”的情绪恐怕是针对我们自己的感受来说的吧。我们是成年人,看得到绝大部分可看的东西,就拿逛商场来说,几乎所有的货物都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当然不会觉得枯燥。

可是孩子就不一样了,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他所能看见的最多的东西就是人腿和货架子,即便是四五岁的孩子,他所看到的也不过是一堆堆衣服和成年人的肚子或者大腿,这样的“景色”又怎么能吸引好奇心强大的孩子?小一点的孩子自主能力不够强,所以才会要求抱抱,这样他的视线水平就会提升,也许会看到更多的东西。而大孩子们就不同了,他们有了一定的自主行动能力,自然是要去寻找自己想看、想玩的东西了。

当孩子出现这样一些举止时,其实就意味着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若想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其实并不需要什么特别复杂的技巧,只要蹲下来就可以了。和孩子在一起,就要用与他的视线平行的视角,这样才能看得到他眼中的世界,才能知道他为什么哭、为什么笑,对他的情绪感同身受。

虽然这个动作并不难,但我们却总是会忽略,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站得高高的,认为孩子是一个弱小的存在,对他也会有一种看轻的心态,总是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看法想法才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应该改变想法,换位思考,看看孩子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主动地蹲下来,而不是被逼无奈地烦躁一蹲。

主动蹲在孩子面前,是孩子所期待的事情,他也不是那么喜欢仰视的,当我们主动降低姿态和他在一起时,他会感到放松,也会更自然地把心里话表达出来。

有时我们虽然也蹲了下来,但却是被逼迫的。比如孩子哭闹不止,总是这也不如意那也不顺心的样子,会让我们感到烦躁无比,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变换姿势来应对孩子的“胡闹”。可我们虽然蹲下来了,态度却很差,这样的烦躁一蹲,孩子哪里还敢再有其他的表示?

其次,蹲下来是要了解孩子,而不是对着他发泄自己的情绪。

蹲下来是要做什么?当然是去了解孩子,是用他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以便更接近他的想法,并体会他的感受。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父母蹲下来却只是为了更直接地向孩子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尤其是在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父母蹲下来的训斥只会让孩子感到难堪,有的父母还要求孩子看着自己的眼睛,这种“无所遁形”的感觉,孩子其实是很难应付的。

不要等着孩子做错了才蹲下来训斥他,而应该在之前就蹲下来了解他,提前发现他的不足,预知错误从而避免错误,总要比他犯了错误之后再提醒他改正要好一些。而且,平时心平气和地蹲下来,和孩子好好地说话,对他的了解也会更自然、深入。

最后,降低的是视角,而不是我们的身份和思想。

很多人误以为,自己蹲下来就会和孩子变得一样幼稚。其实蹲下来只是让自己的视角和孩子的齐平,是要我们用更成熟的思考去看待孩子所面对的世界,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想法。并不是让我们把自己的言行思想也降到和孩子一样的幼稚程度。

有些妈妈一蹲下来就变成了“大孩子”,说话行事都变得和孩子一样了,甚至连思想都发生了变化。这并不是好现象,孩子有的是同龄的小伙伴,我们装成他的小伙伴并不那么合适。他其实更需要我们的理解,更需要我们能站在他的角度去为他考虑。所以这时候,我们保留成年人的思维是有必要的,而我们包容的爱与温暖也能让孩子感到更放松。

蹲下来是一种态度,也是和孩子亲近的好方式之一。

当然了,蹲下来也不单纯地指蹲下这个动作,我们应该记住要时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只有理解了孩子,我们对他的付出才是他最需要的,这样的爱才更有分量。 b/8hfQTYSWzAEt2/Utgz+vGeSzzCYMQztcp+wgF4gsETlDpmlnXcd/W7YA69SP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