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葛洪将道家养生发扬光大

■葛洪画像

283年江苏句容一葛姓官宦葛僳家的夫人生了第三个儿子,取名“葛洪”。

葛姓人官宦世家,葛洪先世为葛天氏,食封葛地,因以为姓。其祖父葛系,学无不涉,有经国之才。曾历任吴国的吏部尚书、大鸿胪、辅吴将军等显职,封寿县侯。其从祖葛玄,好神仙修炼之术,甚得孙权崇信。被吴人称之为“葛仙公”、“太极左仙翁”。其父葛僳,以孝友闻、行为士表,晋时历任大中正、肥乡令、邵陵太守。

葛洪13岁时.其父死于邵陵太守任上,从此家道衰落,所以葛洪小小年纪便不得不躬执耕稼,养家糊口。

因无钱读私塾,葛洪便在农闲之时发愤读书,但由于一场火灾,先人留下的藏书全被烧光,葛洪便只好徒步行借,寻书问义,并将砍来的柴草卖后买纸买笔,抄书诵习,有时甚至纸的背面也被他写得满满的,以致别人都无法辨认他的字迹。

葛洪15岁时,便可以作诗、赋、杂文。16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后又广泛涉猎其他儒家经典及《诸史百家之言》,据说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看了近万卷书。由于他只顾闭门读书,很少与闲人往来,所以常常是“巷无车马之迹,堂无异志之宾,庭可设雀罗,而几筵积尘”。

《孝经》 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葛洪问道雕塑

葛洪觉得自己也无意于政事,不是治民之器,所以便改从郑隐学道。

郑隐共有50多个弟子,都充做仆役,一面劳作,一面读书。葛洪年少体弱,不堪劳作,只能为郑隐拂拭床几。磨墨执烛,抄写故书,最终得到了郑隐的信任,阅读了一大批其他弟子难得一见的道经。

■《抱朴子 》

后来,郑隐又将金丹仙术及其口诀全部传授给了葛洪,同时还传授给他一些重要的仙经。

306年,葛洪的旧交稽含被任命为广州刺史,邀请葛洪任其参军,葛洪为了避乱,便应邀到了广州,后来稽含被害,葛洪便废居广州,潜心于《抱朴子》一书的写作。

葛洪在广州罗浮山隐居多年,服食养性,专心修道,并拜南海太守鲍靓为师。鲍靓学兼内外,明天文,通《河》、《洛》,授葛洪石宝《三皇文》,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葛洪。

314年,葛洪返归到故里,不应征辞,专心著述,于建武中年完成了《抱朴子》一书。葛洪的主要著作有《抱朴子》内篇和外篇、《神仙传》、《隐逸传》,此外他还著有《金匮药方》、《肘后要急方》等医学名著。

葛洪创立的金丹派神仙道教主张学道应当由浅入深、从易及难,先求养生后谋成仙,不可猝成。

《微旨》记载:“若未得其至要之大者,则其小者不可广知也,盖籍众术之共成长生也。”

在葛洪看来,不知众术,不能辟邪恶延命年,则会身遭祸害,根本谈不上成仙。他所指的方术主要有导引行气、还精补脑、服食药物等。

葛洪继承了老庄以及魏晋养生家以“无”为本的宗旨,强调修仙的人必须恬静无欲。《论仙》篇记载:“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淡泊,涤除嗜欲,内视反听,尸居无心。”

而欲恬静无欲,则必须思神守一,这显然是对老子“守雌抱一”、庄子“守一”、“坐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但又超出了庄子守一养性的范围。

在葛洪这里,“一”的作用很大,《地真》一书中记载:“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人身中的“一”有姓字服色,这个人格化的“一”也就是体内的真神,它在三丹田中,守“一”一方面可以卫身,另一方面又可以通神,所以人当思之不已、守之不失。

葛洪以外丹为长生成仙的最高途径,但也不忽视炼内丹的作用,所以在葛洪的仙术中仅次于金丹大药的就是宝精行气。《释滞》中记载:“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者在于宝精行气,服一大药便足。”在《微旨》中也记载:“九丹金液,最是仙主。宝精爱气,最其急也。”

葛洪认为,服食金丹大药与宝精、行气两者之间既有轻重之别,又必须共同配合;服食金丹可以升仙,行气可以加速金丹的效果,而且兼有延年益寿、防病却恶之功效,而房中宝精则可以补救伤损,治病增年。

■葛洪炼丹雕塑

■古代炼丹画像砖

所以,葛洪主张把金丹大药与行气、宝精结合起来,以宝精行气作为大药金丹的重要辅助,以增强、巩固其效果。所谓行气,实际上就是气功,《至理》篇认为气是万物存在的基础、更是生命力的源泉,“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

对行气之法,葛洪在《释滞》篇中作了具体说明。即行气要在“生气之时”,也就是从半夜至日中的6个时辰,练习行气要循序渐进,开始时以鼻吸气,以口微吐,吸吐要无声。达到自己的耳朵都听不到,而且要多吸少吐,达到令鸿毛放在鼻、口之上也不动。

同时,尽量延长吸气到开始吐气的时间,初学的人可在心中暗数至120,再微微吐出,逐渐练习到能数1000或更长。最后但可达到胎息,即能不以鼻口呼吸,如同婴儿在胞胎之中,如此则仙道可成。

葛洪提出行气应有一些禁忌,如饱食,不吃生菜肥汤之物,否则气强难闭,同时更要禁恚怒,以免气乱等。葛洪把气功与养生联系起来,提倡一种安静虚无。抱一不舍,修炼丹田元气的养生功法。

丹田 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有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为宗气之所聚;下丹田为脐下三寸之处,为藏精之所。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储藏精气神的地方,有如“性命之根本”。

他还把导引术当作一种行血气、通关节的有效方法来提倡,并在古代辟谷、服气等气功的基础上演化出了一种新的气功功法“龟息法”,将引导与吞气结合起来,通过模仿龟的伸颈俯仰动作,配以呼吸吐纳,锻炼身体,具有明显的效果。

服气 即以调息行气为主的一类气功功法,又称为“食气”。服气功法可包括调气、淘气、咽气、行气、散气、委气、炼气、闭气等环节,又有导引、按摩、咽津等辅助手段。通过服气,既可养生却老,又可作为辟谷的配合方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在气功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葛洪死前,曾给广州刺史邓岳修疏,说自己要远行寻师,马上就出发。邓岳急速前往告别,未等赶到,葛洪便像睡着一样死去了。

据说,葛洪死后脸上仍焕发着光泽,跟活着的时候一样,待到他的朋友赶来时,葛洪的尸体却不见了,时人传说他已尸解得仙。

阅读链接

葛洪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死后不久,便上升到了可与张陵、张衡、张鲁相提并论的地位。被后世教徒奉为祖师。

至今我国的一些名山胜地还保留着纪念他的建筑、碑刻等。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对葛洪及其《抱朴子·内篇》在科学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 LnqZ9OEGy4PGyaA7VfiabOYvFb1JDkbNuawn0LpPJiaqHC2U/rlhzL0nZqx6R6+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