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庄子发展道家精神养生

■庄子画像

公元前369年的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一庄姓人家诞下一个男孩,其祖上系楚国贵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为怀念西周时期的太平,因此为其取名“庄周”,后其刻苦好学,世人称为“庄子”。

庄子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最终成为战国时期杰出哲学家,是道家继老子之后的第二位代表人物。

庄子一生贫穷,但他不拘世俗、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即使住在陋巷以打草鞋、织草席为生,还是笑颜常开,他在战国时代能活到83岁算是高寿仙翁了。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养生有道。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庄子继承发扬了老子道家养生思想,并且总结起来可称之为“八字诀”。

《养生主》《 庄子》中的名篇,寓说理于故事之中,意趣横生,富于启发。这既能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明白易懂,又避免了说理的枯燥,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文章描写生动形象,细节刻画精细入微,耐人寻味。

首先是“少私”。庄子认为,私是百病之源。如果一个人“私”字当头,就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终日不得其安,必致形劳精亏,积虑成疾。他提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静默补病”的见地,就是说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遇事顺其自然,剔除求名之心,精神宽慰,方“可以保身,可以养身,可以尽年”。少私才能长寿。

■庄子塑像

其次为了“寡欲”。庄子认为“人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则必招祸染病。他提出少性欲就不会损精伤神,节食欲就不会劳气伤神,寡官欲就不会积虑伤心。

再次为“清静”。庄子主张“静中养生”,常劝人习以头空、心静、身松为要领的静坐功。他认为人若终日不得安谧,思想不能逸息,定生百病。

■《庄子》

他提倡人应当重视磨炼自己的自控能力,在情绪激动中要不时创造静下来的机会。

最后是“乐观”。庄子主张“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乐观豁达,永葆青春。他曾比喻说,水泽里的野鸡,十步一啄,百步一饮,逍遥自得,情绪乐观,因之得以保生;而鸟儿关在笼中,羽毛会憔悴,意志消沉,低头不鸣,因之难以全生。人如果禁锢于精神惆怅之中,必会忧愁相接,有损健康。

庄子最大的贡献,还在于他将许多很深奥的养生哲理,写成通俗易懂的寓言或故事,让人们从故事中去领略养生之道。

《庄子·养生主》记载,有一个为梁惠王宰牛的屠夫庖丁,技艺高超,宰牛19年,总共杀了数千头牛,而那把宰牛的刀却仍像刚刚磨过似的那么锋利。

梁惠王问庖丁:“你的刀为什么不坏?”

庖丁回答:“若用刀来斫砍牛的大骨头或筋骨结合之处,那么刀很快就会损坏。我专门选择牛的筋骨与肌肉之间的缝隙进刀,能做到‘游刃有余’。在我眼中,只看到牛的肌肉与筋骨之间的缝隙,知道哪里好进刀,哪里不好进刀,哪个地方刀子必须回避,所以我长期宰牛,刀刃也不受损伤。”

梁惠王听了,很有感慨地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意即从庖丁解牛的事例中,领悟到深刻的养生哲理。

《庄子·养生主》全文分成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第二部分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

诚然,人们无论处世办事,乃至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经历中,难免碰到种种复杂深重的矛盾或艰难险阻,尽管十分棘手,但只要能像庖丁解牛那样善于处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也就不会给身心健康造成损伤。

■《庄子》

■庄子梦蝶塑像

《庄子·至乐》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郊外,鲁侯让人将它捕获,饲养于太庙之中,每天用美酒和牛肉喂养它,海鸟不饮不食悲伤不已,结果 “三日而死”。

书中指出:“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者。”意思是说,饮酒食肉乃是人的生活方式,并不符合鸟的要求,况且又把它关在笼子里,所以那鸟悲忧不食而死。下面接着指出,如果按照鸟的生活习惯,将它放回到山林湖海中,让它自由飞翔,啄食鱼虾或虫子,饮溪流之水,那鸟自然也就长得健壮而善于高飞了。

这个寓言故事同样蕴含着很深的养生哲理,强调养生要顺其自然。说明单纯依靠优裕的衣食等条件并不能使人长寿,人们在养生方面至少应当注意两点:一是必须符合自身的实际需要;二是应当顺其自然,做到怡然自乐,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养生效果。

寓言 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谕、讽刺的文学作品。特点是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为人,也可为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庄子·秋水》中也有一个故事:庄子正在濮水之上钓鱼,楚威王派两名使者前来劝说他到楚国去做官。

庄子问使者:“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3000年,现仍供奉在庙堂之上受人祭拜,请问这只乌龟是愿意死了留壳受人祭拜,还是希望活着在泥水地里爬行呢?”

使者说:“乌龟当然愿意活着,即使在泥水地里爬行。”

于是,庄子告诉使者:“你们回去吧,我愿意做那摇摆尾巴而在泥水地里爬行的活乌龟。”表明他不慕虚荣,不求高官厚禄,宁愿无拘无束地在家过着自由自在的平淡生活,而怡然自得。

还有《庄子·至乐》记载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往吊丧,看见庄子在那里“鼓盆而歌”,于是很诧异地问道:“你非但不哭,反倒鼓盆而歌,这也太反常了吧?”

惠施 (前390年~前317年),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尊齐为王。

庄子说:“开始我也悲哀掉泪,后来一想,人死之后不过是重新回归大自然而已,我应当表示欢送呀,所以不哭。”

在2000多年以前,庄子对人的生死就能有如此洒脱而又高明的见解,能很达观地看待人的生死问题,委实是难能可贵。

阅读链接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是以老、庄为代表的。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清静无为”的清静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则轻举妄动。《庄子·天道》记载:“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动无为,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生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4uwSCmhoAuVvE9cDQdmCTjprsIw8vT9TYAz5c8kXVzubthaZSYu2c9J/e3C1X/x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